对虾精养健康养成技术介绍
627
切换pc版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主要对虾养殖品种中的中国对虾及斑节对虾的小面积池塘精养系统。其它对虾品种,只要根据每种对虾的生态参数和生理要求,适当调整,也可参考使用该规范的程序和措施。 本规范的生产指标是亩产对虾250Kg以上,对虾平均体长达12cm。主要养殖技术措施是实施健康养殖管理;采用有限量水交换系统;使用小面积养殖池塘;选用高健康虾苗;使用增氧机、水质保护剂、有益细菌、培育和控制养殖池单胞藻等技术措施,改善和保持水环境要素的相对稳定;使用优质饲料;饲料中添加可提高对虾抗应激能力、免疫能力的添加剂;使用消毒剂控制病原微生物数量。养殖废水排放人海区前应作净化处理。

  一、对虾养殖场址的选择和养殖虾池的改造

  对拟选场址应先进行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淡水资源、生物相、饵料生物资源等综合调查,同时对建场后生态环境影响及对其它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评估。提出设计方案,经过可行性论证,报有关部门批准后实施。对于原有养虾场不符合精养要求的虾池,要逐步改造为小面积精养池。

  1.地质地貌条件
  原则上沿海泥质或砂质潮间带以上的荒滩、盐碱地均可建池养虾,在风暴潮比较频繁的地方,考虑到安全因素。投资能力,可选择在高潮线最高水位1米以上的地区。风暴潮很少的区域或内湾,可在潮间带高潮线区或高潮线以上区域建池。在潮间带建池有利于利用潮差纳水,但应尽量便于虾池排水,同时还应考虑:(1)虾池建成后,易自动排干池水,方便收获和处理池底。(2)地势太高,增加提水成本。(3)养殖池应接近取水点或建于天然河道海浪。(4)应避开林木、红树林及耕地。(5)选择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的地区。(6)必须对地质作详细勘探,进行土壤、底质化学分析,特别是在沙质地区、酸性土壤或潜在酸性土壤建池,需建预防养殖池水漏渗、酸化的工程设施。

  2.水文与水质 调查该区的潮汐状况、历年最高水位、海区淤积、冲刷情况、海水周年的盐度及水质变化。选择潮流通畅、海水盐度一般不高于35‰,最低不低于1‰的海区,但以半咸水海区最适合养虾。酸碱度pH应在7.8-8.6之间。
  水源应避开工农业生产排污的影响,主要水质指标应不超过对虾养殖要求的安全浓度及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建池附近,最好有可用于养殖使用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库等。
  
  3.气象条件
  调查了解当地气温、水温周年变化,年降雨量,最大日降雨量,雨量季节分布,经过养殖场区的集雨面积。尽量选择雨最量适中,每日的日照时数较多的地区建池。
  
  4.生物资源
  调查建场附近的生物资源状况,敌害生物、病原宿主生物的种类、数量、繁殖期,饵料生物资源量。可选择蓝蛤、卤虫等比较丰富的地区建场。
  
  5.社会条件
  对虾养殖业应该与其它产业协调发展。建场主要的社会条件应考虑:(l)具有全天候的道路及通讯工具,以便于运输生产资料及产品,保障与外界的联系方便。(2)有充足的电力供应,养虾场还应有备用的发电机组。(3)劳力资源丰富。(4)社会治安稳定。(5)饲料来源充足。(6)生活用水方便等生活条件。
  
  6.旧虾池改造 
  根据小面积池塘精养要求,可逐步对原有不适于精养的虾池进行改造,要求达到如下标准:(贝)养殖池的单池面积为5-10亩。(2)池深应达2.5~3 米。(3)池塘保水性能好,排水可彻底 自流排干。(4)建蓄水池。(5)进排水渠道分开。(6)按健康养殖管理要求配置设备或设施。 
  

  二、养虾池及其配套建筑设计要求  

  1.养虾场的防浪主堤
  在潮间带建虾池,需修建防浪主堤。主堤设计应参照工程设计规范设计,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一般情况下堤高达当地历年最高高潮位1m以上,堤顶宽度应在6m以上。迎海面坡度宜为1:3-1:5,并用砌石或其它方法护坡。内坡宜为1:2-1:3,视土质情况,确定是否护坡。松散的砂土及砂质堤尚需加粘土心墙,以防渗水或决口。

  2.养虾池
  养虾池每个池塘的适宜面积为5-10亩,圆形或方形切角。如果为长方形,长宽比不应大于3:2池深2.5-3m,养殖期可保持水深Zm以上。池底平整,向排水口略倾斜,比降0.2%,做到池底积水可自流排干,以利晒池和清洁处理池底。养殖池底不漏水,必要时加防渗漏材料。池坝不得坍塌。 含沙比例较多的土坝很容易坍塌渗漏,因此土质较差时应护坡。虾池相对两端可设进水闸和排水闸,宽度为1.OIn,闸顶应高出进水渠能达到的最高水位0.2-0.4m,进水闸闸底高于池滩面0.5m,闸室设三道闸槽,外槽安装粗滤网板,中槽设闸板,内槽安装锥形滤网。排水闸兼做收虾用,间宽与进水闸相同,问底高程要低于池内最低处2ocm以上。以利排水。闸室同样应设三道闸槽,由内向外安装防逃网、闸板和收虾网。闸板应安启闭机操作升降。排水闸处设可由表层排水的设备或设活动闸板,以利大暴雨时排淡水使用。进排水间关闭时应防止漏水。虾池也可只建排水闸,进水使用水泵提水,采用管道或渠从池子的坝上进水,进水水渠及进水口为水泥结构,紧贴池坝壁修水泥渠槽导流人池,以免冲坏堤坝,进水口处设两道闸槽,一个用以设滤水网,另一个设挡水板。

  3.蓄水池
  建蓄水池的目的是为了储存海水,经过沉淀净化后供养殖用水,达到净化海水,降低病原菌及病原体宿主数量。稳定水环境的目的。在海区水质较差。赤潮生物、病原生物较多时,尤为重要。当外源水供应较为困难,或采用循环用水时,蓄水池更是必需设施。通常蓄水池水容量为总养殖水体的1/3即可。为处理水方便,3-5个养殖池可配备一个蓄水池。蓄水池尽量使用纳潮方式进水,以节约能源。但也应有提水设备,这是为了增加可纳水的时间,尽可能多纳人水质较好的水,以利提高水位。蓄水池内可放养一些滤食贝类、挺水植物、肉食性鱼类等。在疾病流行期,蓄水池也可利用消毒剂处理养殖用水。蓄水池必须有排水闸。保证能完全排干,以利每年清污消毒。蓄水池应设渠道或管道与养殖池相通,用水泵向养殖池供水,水泵的功能应与渠道或管道配套。
  养殖池的水排出后如需流人蓄水池,应先进人处理池,经过净化处理后,再进人蓄水池。

  4.进、排水渠道
  进、排水渠道应独立设置。进水口与出水口应尽量远离。新建虾场的排水口不得设在已建虾场的进水口或扬水站附近。渠道的断面应根据水力学原理设计,避免因流速过大冲损渠道,或因水量过大溢出渠外。排水渠除考虑正常换水量需要外,还应考虑暴雨排洪及收虾时急速排水渠的需要,所以排水的宽度应大于进水渠,其渠底高度一定要低于各相应虾池排水闸闸底30cm以上。

  5.提水设备及扬水站
  养虾池位置较高,池水亦应保持较高水位,养虾场应设提水设备;有些养殖区必要时可建大型扬水站,统一提水,供各养殖场使用。提水方式因地区、养虾池位置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单体虾池可在进水闸处设提水泵,中小型的养殖场,多个虾池,可利用潮汐将海水纳人蓄水池或蓄水沟渠,再用水泵向虾池供水。养虾场可使用轴流泵提水。该水泵扬程低,但抽水量大,节省电能。水泵日提水量应达到养殖场总蓄水量的10%。

  6.增氧设备及必备的分析仪器
  增氧机可选用水车式增氧机及叶轮式增氧机。通常按每千瓦负荷1-2亩养殖池配置,增氧机应正确安装使用,注意用电安全。在无电源地区可选用柴油机带动的增氧设备。
  每个养虾场为了对水环境及对虾健康状况作监测,应备有环境因子检测分析室,必须配置的仪器有:生物显微镜、盐度计(或比重计)、水温计、溶解氧测定仪器、精密式PH比色器、透明度盘。有条件的养殖场还可设置氨氮。总碱度检测仪器、微生物培养设备、病原检测的染色液及试剂盒等。


  三、养殖水系统及养殖程序

  1.养殖水系统
  本规范采用有限水交换方式。其特点是向养殖池注满清洁的基本上没有病原的养殖用水后,或养殖池注满水经消毒清野处理以后,在养殖过程中不再进行大水量交换。养殖前期、中期基本不换水,为保持水位,只添加水不排水。力求使用水质调控技术,使用增氧机。水质改良剂、有益微生物、调控单细胞藻类等措施,保持良好稳定的水质。 如调节盐度变化,以及养殖后期水环境出现恶化,必须换水时,使用蓄水池水,少量添加少量排放,每日换水最不超过10%,通常排换水最好是和处理池、蓄水池相配合,循环使用排出的养殖池水。由海区取水作为养殖用水,要经过蓄水池处理,根据养殖使用水源可作不同方式处理。在盐度较低的海区可利用冬季病原微生物比较少的季节贮蓄海水,在蓄水池长期沉淀蓄水净化至第二年,放虾苗前,如盐度不超过32%。可作为养殖用水。正常盐度的海区养殖用海水。如长期蓄储,盐度易升高,可在养殖对虾放苗前一个半月,将蓄水池清池后,纳满海水,经过两周以上净化,供养殖池使用。
  
  2.对虾养殖的主要程序 
  收虾后排干池内积水,封闸晒池,维修堤坝、渠道、闸门等,清除污物及杂物,清洗、翻洒池底,养虾池消毒,进水、肥水繁殖基础饵料,放苗,养殖,收获,养殖废水沉淀净化处理,排人海区。
  
  四、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清污整池
  收虾之后,应将虾池及蓄水池、沟渠等积水排净,封闭晒池,维修堤坝、闸门,并清除池底的污物杂物,特别要清除丝状藻。沉积物较厚的地方,清除后应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促进有机物分解排出池外。
  
  2.消毒除害
  清污整池之后,必须清除不利于对虾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并对虾池,蓄水池及所有渠沟进行消毒,清除病原菌、病毒及其它有害微生物,同时注意对蟹类白虾。美人虾等穴居甲壳类的杀灭工作。消毒药物,可选用含氯仿消毒剂、氧化剂等,必须严格按使用说明应用。严禁使用残留期长,对人畜有毒害的药品。消毒方法通常可将池内注水10-20Cm,药物溶人水后,将药物泼人。经常使用的药物有下列几种: 生石灰;每立方米水体用量为1-2.OKg,用铁锹均匀撒人池中。可杀灭鱼、虾及微生物。如池底为酸性土壤,可酌情加大生石灰使用量。
  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加人含有效氯25%-32%的漂白粉50-70克,可杀灭原生动物、细菌等病原生物,主要作为消毒药物使用。
  茶子饼:使用时将茶子饼粉碎,用水浸泡数小时,按每立方米水体15-20克的用量撒人水中,经l~2小时即可杀死鱼类,该药对贝类也可杀灭。
  茶皂素:药效与茶子饼相同,但使用量应按每立方米水体加1~2克用量撒人水中。
  
  3.纳水及繁殖基础饵料
  清池之前,即应安装滤水网,外闸槽应设网目为Icm的平板网阻拦杂草及杂物进人袖网,闸框和闸槽用麻丝堵塞严密。内闸槽需要安装60目筛网作的袖形网。清池一至两天后,可开始纳水,并同时要重新培养有益生物群落。主要措施是施用肥料,繁殖优良单细胞藻类及有益细菌,小型底栖生物。新虾池施发酵鸡粪,每亩15-20k(干重人水色开始变浓,添加水至1.5m,老虾池可施用化肥,氮磷比为5:l,多次施用,首次加氮肥量为2~4g/m,以后每2-3天施一次,用量是首次的1/2。可施有利于单胞藻繁殖的微量元素肥料。复合化肥等。 放苗前池水透明度应达到30-40cm,浮游植物繁殖后,如水色又变清,应查明原因,重新肥水。肥水期间可加人光合细菌,每亩适用量依据菌液中的含菌量而定,如果不低于8亿/ml,则每亩施用5升。主要撒播在池底,以后定期20天施用一次。同时可施用其它有益细菌,应按生产单位规定的方法使用。肥水期间,每天可在中午开动一次增氧机。
  基础饵料,主要指养虾池内单细胞藻类,也包括可以被对虾摄食的小型微型多毛类,寡毛类、甲壳类、线虫、贝类幼体、昆虫幼体、有益微生物、菌胶团等。它们作为饵料,营养丰富、含有许多活性物质、对强化对虾营养、弥补人工配合饲料所缺少的营养要素、对提高对虾免疫力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繁殖单细胞藻类,不仅为对虾提供营养要素,而且具有提高水环境的自净能力。减少透明度,高温期降低池水温度、减低氨氮浓度等生态功能尤为重要。纳水繁殖基础饵料,在北方水温一般在20℃以上,需20-30天,在我国南方地区水温在20℃以上时,虽然通常10天左右,即可达到放苗要求,但适当增加繁殖基础饵料的时间,对增加池内基础饵料数量有重要作用。

  五、虾苗的选择和运输  

  1.虾苗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水文条件养殖的优质健康虾苗,是提高对虾养殖成活率的重要环节,选择严格按照育苗操作规范培育虾苗的单位购苗,确保使用健康虾苗。
  购苗前,应对苗源进行病毒等重要病原检疫。内眼观察,健康虾苗应有如下特征:中国对虾虾苗全长应达1cm以上,斑节对虾虾苗为P15-20的虾苗。体形肥壮、形态完整,无损伤与畸形。群体发育整齐,肌肉饱满透明,附肢中色素正常、胃肠充满食物、虾苗游动活泼,游泳时身体平直,对水流刺激反应灵敏,逆流能力强,无外部寄生物及附着污物。
  如观察虾苗身体瘦弱,无游泳顶流能力、肝脏和消化道白浊、体色发红、白浊者均属不健康虾苗。 

  2.虾苗计数 
  虾苗计数可采用无水或带水称重法,也可采用干容量法计数。
  无水称重法:用60目筛网做一个直径20cm的网盘,用网盘捞取虾苗,待不淌水时称重,去掉网盘湿重,算出纯重,计量每克尾数后,按重量求得总虾苗数。每次称苗不要太多,以免压伤或伤害虾苗,并应注意操作敏捷、准确。 
  带水称重法:先取少量虾苗,用药物天平称取干重,计数每克尾数或单位重量尾数。建议使用10升塑料桶,加一定重量的水,用捞网捞人虾苗,捞人虾苗时,捞网应不淌水为准。称取塑料桶总重,求得纯苗重。注意称量时密度不可太大,时间不可拖得太长,以免虾苗缺氧死亡,每次称量的虾苗量,10升的塑料桶每次不得超过500克。小杯,捞取一杯虾苗,计量每杯所容虾苗数。以此杯为量具量出所需虾苗量。

  3.虾苗运输 
  虾苗运输应根据路程远近、运输时间及运输者所具备条件而定。通常近距离可采用帆布桶内村尼龙袋运输,远距离使用尼龙袋充氧运输。
  帆布桶运输:直径80cm的帆布桶,加水1/3,在水温20℃以下时,每 0.l立方米水体可装全长1cm虾苗10万一15万尾,可经受5-8小时运输。帆布桶内村大塑料袋,桶内装水1乃,充氧,扎口运输,运输量可增大至40万一50万尾。
  尼龙袋运输:使用容量为30升的尼龙袋,装水1/3,可运输体长为1cm 虾苗1万一1.5万尾。充人氧气,在 20℃左右可经10~15小时运输。
  在我国南方地区,运苗应避开中午高温时间。
  

  六、虾苗中间培育 

  虾苗中间培育是指将全长1cm的虾苗,在小型池塘培育达到体长2.5-3cm的大规格虾苗的过程。目的是提高养成的成活率,减少养成池的使用时间,同时大苗成活率相对稳定,便于准确估计投饲量。 
  
  1.中间培育池 
  中间培育池可利用养成池专池培育,也可以修建专用的具有塑料大棚的培育池,中间培育池水深应达1.0cm,池底坡度大,能顺利排干池水。排水闸门应具有安装锥形袖网的闸槽。在北方地区,使用塑料大棚有利于提高池水温度,减轻水温的日变化,可提高虾苗成活率。
  
  2.放苗及放苗量
  放首前,应清池、消毒,繁殖浮游生物。当池水透明度达汕m即可放苗。放苗前注意中间培育池水盐度、水温应与育苗池盐度、水温接近。每亩放苗量可达10万一15万尾。在塑料大棚内有充气条件。每亩放苗量可达50万-100万尾。
  
  3.管理
  中间培育主要管理工作是做好水环境管理与投喂。控制池内溶解氧不低于5mg/L,池水透明度为30-em,水色为黄绿色或黄褐色。可使用粒径为0.5mm左右的配合饲料及活卤虫。使用鲜活饵料应作病毒检测,无检测条件可熟化后投喂。控制饲料使用量,以防水质恶化。
  
  4.收苗
  虾苗体达2.5cm,应及时收苗,放人养成池。出苗使用袖网末端连活水网箱。网箱长2-3m,宽1.5m,高1n,缓慢放水收苗,虾苗切勿在网箱内长时间积压。中国对虾苗采用带水称重方法计数。容量为10升的塑料桶,一次称苗不应超过1kg虾苗。
  

  七、养成池放苗  

  养成池放苗,可根据每个养殖场的具体情况选择放养中间培育苗或不经中间培育有虾苗。建议养殖经验不足者使用中间培育虾苗。
  
  1.放苗条件
  (1)养成池水深应达1m以上,水质肥沃,要以绿藻、硅藻、金黄藻类为主,水色为黄绿色黄褐色、绿色。透时度在40cm左右。
  (2)放养中国对虾虾苗水温应达14℃以上为宜,最低不得低于12℃。放斑节对虾苗水温应在22℃以上。
  (3)虾池盐度为32‰以下。池水盐度与虾苗培养池盐度差不应超过5‰。
  (4)养殖池水pH值在8.5-9.0之间。
  (5)大风、暴雨天不宜放苗。
  
  2.放苗密度 
  可根据养殖条件适当增加或减少放苗量,通常每亩放养全长1cm中国对虾苗或P15~P20班节对虾虾苗4~5万尾。体长2.5-3cm的虾苗,每亩放苗量为3.0万尾一3.5万尾。
  
  3.放苗方法
  (1)放苗前必须先对养殖池水进行分析,确认符合养殖水质条件者方可放苗。
  (2)养虾池盐度与育苗池盐度(或中间培育池盐度)相差大于5‰,应调节养殖池盐度。如无条件调节养虾池水盐度,也可通过驯化虾苗使之适应盐度的变化。驯化工作可在育苗室或在养虾场专用小池内进行。通常24小时内逐渐过渡的盐度差不应超过10‰。
  (3)为了使虾苗购进后适应虾池的温度和酸碱度。可将装有虾苗的塑料袋浮放在养殖池水面,使袋内外水温达到平衡,然后打开塑料袋,向袋内缓慢加人池水直到袋内水外溢,使虾苗逐步散人池中。
  (4)放苗点应在池水较深的上风处。
  

  八、养成期的日常检测  

  养虾技术人员应每日凌晨及傍晚巡池一次,仔细观察虾池环境变化、水色、对虾活动安全状况,并做好记录。检测的主要内容如下:
  1.养成期应经常做病毒病原检测,可使用T-E染色法、核酸探针。 PCR等方法。
  2.清除养虾池周围的蟹类、鼠类。严防纳人其它虾池死虾及发病虾池排出的水。
  3.测量水温、溶解氧等水质要素。每日日出之前及16时测量最低水温及最高水温。测量池内溶解氧、pH值。每日测一次透明度,不定期测池水盐度变化,经常检测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有条件者可检测氨氮等其它水质要素的变化。
  4.观察对虾活动及分布。
  5.注意发现病虾及死虾,及时捞出病、死虾。检查死因,有条件可以经常检测池内致病弧菌数量变化。 
  6.每5-10天测量一次对虾生长情况。可测量对虾体长,也可测量体重。对虾体长是指从对虾眼柄基部到尾节末端的长度,每次测量随机取样不得少于50尾。测量体重可捞取不少于50尾的对虾,一次称总重,再计算平均尾重。
  7.观察对虾摄食及饲料利用情况。
  8.定期估测池内对虾尾数,3-6cm的小虾可使用已知面积的小抬网,在池内多次多处抬虾、凭经验估测存池尾数。体长6Cm以上的对虾,可用旋网定量。在池内多点打网,按池内对虾分布抽样。根据捕到的虾数,利用如下公式。求出全池虾数。
  9.注意闸门、沟渠、池坝安全。增氧机运转是否正常,雷雨天注意用电安全。
  

  九、养殖期的水环境管理  

  1.保持水位及换水
  原则上养殖前期及中期不需换水。养殖前期,每日少量添加水3-5cm,直到水位达Zm,保持水位。此期间如果盐度达35%以上,无淡水可加,每日可少量排出池水,加人蓄水池的水,加人蓄水池水之前,应先加人沸石粉,每亩用量为5-10Kg,养殖中后期,根据透明度及藻相变化,透明度过低(低于20cm),或透明度较大(大于80cm),有害的单细胞藻过量敏殖等,均需酌情换水,采取少换缓换的方式,缓慢加到池塘水上层,日换水量控制在5-10cm,并同时加人沸石粉,每亩用量20Kg。
  整个养殖期要保持水位在2m以上,严防渗漏,勿大排大灌。如有可用的淡水资源,可适量使用淡水补充蒸发水的损耗。

  2.使用增氧机
  有限水交换系统必须使用增氧机械。增氧机的功能不单是为了增加水体的溶解氧,而且由于水的搅动,也有利于池内有机碎屑、粪便、藻渣、残饵的集中,增加对虾的停留、索饵空间,综合考虑经济适用,建议在用电方便的地区可使用水车式增氧机及叶轮式增氧机。无电的地区,可使用柴油机带动的长臂水车式增氧机。一般每千瓦负荷1-2亩水面。 增氧机的开机时间可根据溶解氧需要,但在正常情况下,放苗以后的30天内,每天开机两次,在中午及黎明前开机1-2小时;养殖30-ho天后可根据需要延长开机时间。养殖见天后,由于水体自身污染加大,对虾总重量增加,需要全天开机。此外,在阴天、下雨均应增加开机时间和次数,使水中的溶氧量始终可维持在5mg/L以上。
  注意:对虾投饲时应停机半小时至一小时,以利对虾摄食。
  
  3.维持稳定单细胞藻数量
  在养殖全过程中,培养以单胞藻为主的水色和保持适宜的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这是因为浮游植物在虾池可起到调控生态因子,单胞藻行繁殖旺盛的水体,不但溶氧高而且可以稳定水的物理要素及化学要素,清除氨氮等对对虾有害的物质,减轻环境中应激因素。以细菌藻体为主的菌胶团可提供增强对虾免疫力的营养要素,对保证对虾健康有重要作用。要求水色应以绿藻。硅藻、金黄藻为优势的藻相形成的绿色、绿黄色或褐绿色。透明度控制在30cm左右。应预防透明度急剧变化。防止池水盐度的大幅度波动,控制丝状藻繁殖,低盐度养殖池易培养有益的单胞藻繁殖。低盐度养殖池易培养有益的单胞藻,但也易引发轮虫暴发性繁殖造成,单胞藻大幅度波动,所以需经常检查浮游生物情况。连续阴天,暴雨降水均极易造成藻类下沉,应加强水的搅动(开启增氧机)。藻相不良时,或透明度过大,可及时向养殖池引人其它养殖池藻相较好的藻液,调节施肥营养盐的使用量并适量使用有益细菌,经常少量的补充单胞藻繁殖必需的营养盐,是维持藻相稳定的重要措施。
  
  4.使用水质保护剂
  定期定量使用水质保护剂,目的是为改善溶解氧,稳定藻相的波动,减少 pH的波动、降低氨氮、降低有机物及其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
  每半月加沸石粉或以沸石粉、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水质保护剂,沸石粉的使用量,正常情况下,每半月至20天每亩加20-30Kg,或按产品销售使用说明使用。目前市售的水质保护剂类型很多,可以酌情使用。
  恰当地使用石灰石粉或白云石粉,可以维持养殖池水总碱度。通常自然海区海水中的碳酸根离子并不缺少,但在盐度较低的池水,养殖后期以及酸性土壤池子的少量交换系统中,单细胞藻大量繁殖的情况下易出现池水总碱度低而影响州的大幅度波动。施用方法是养殖过程中,每半月施用一次,每亩用量10-20Kg,或每 2-3天以用一次(每亩用量 1-ZKgL石灰石粉或白云石粉的粒度应在80目以上,要求池水总碱度应达lfor左右。
  
  5.使用有益细菌制剂   
  养殖过程中,应按期经常使用光合细菌及其它有益的微生物制剂,培养有益微生物生长优势,可以有效地防止底质恶化,预防病原微生物增加。有益细菌制品使用方法应按生产厂家规定的使用方法使用。
  
  6.适当使用消毒剂及抑制细菌、纤毛虫等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对虾体长达5-6Cm以后,特别是水温较高的七、八月份,为降低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每7-10天用一次漂白粉0.5-1.Omg/L如用二氧化氯及含氯消毒剂,应按生产单位提供的使用说明使用。可适量使用药饵,建议使用抗菌抗病毒的中草药,如大蒜素等为主要药物成分的药饵。
 
  7.暴雨后的处理措施
  暴雨后由于淡、海水分层,易产生养虾池藻类下沉死亡,并因此而产生其它问题,如缺氧、氨氮增高、总碱度下降等,因此暴雨前后均应采取措施,暴雨前要做好表层排淡水准备,并及时使用沸石粉及石灰石粉,雨停后,及时开动增氧机,并适量施肥。如雨量一般,可在降雨时开增氧机,预防水分层及盐度剧烈波动。
 
  
  十、保证对虾营养需求及投喂技术

  整个养殖阶段,保证对虾的营养需求是健康养殖的关键性技术。应使用优质配合饲料;培养和利用好池内天然繁殖的生物饵料及其产物;如单细胞藻类、小型、微型底栖动物、菌藻胶团等。也可适量使用洁净的活蓝蛤及盐池活卤虫等。

  1.使用优质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的质量标准,首先要看对虾生长指标。比较简单实用的检查对虾饲料质量的方法,可采用水泥池观察对虾生长的方法。在水泥池使用过滤海水养殖6-8Cm的对虾,水温在25-28℃,盐度为25%。-32%。,对虾旬生长速度应达到0.7cm以上。饲料系数不超过1.5。除常规主要营养成分应达到国家颁布的对虾配合饲料标准外,还应注意如下成分也应达到下述指标。即饲料中6-7%的粗脂肪内,应有2%鱼油,为的是使不饱和脂肪酸20:5n3和22: 6n3能分别达到 0.4%,磷脂达 1%,钙含量为1%-1.5%,磷为1.7%- 2.5%,铜 35mg/Kg,钻10mg/Kg,硒1.Omg/kg,有效 Vco.05%-0.l%u果使用LAPP形态的Vc,应达0.4%,使用 90%含量的包膜 Vc,应达到0.l%)肌醇0.4%,氯化胆碱0.4%-0.6%,胆固醇0.3%,VEO.05%。

  2.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及微生物产物
  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并增加对虾的免疫力功能。可使用p-1,3葡聚糖、肽聚糖等多糖,能明显改善对虾免疫功能,促进对虾健康生长,应用方法可按照产品说明添加使用。

  3.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及饲料量的控制
  (1)投喂次数
  放苗后的第一个月,通常日投喂次数可安排4次,每日6-7点、10-11点、15-16点、20一刀点。以后随着对虾增长,投饲料量加大,可以增加投喂次数,每日投喂6次,从早6点到晚22点,大约三个小时投喂一次,下午以后的投喂量约占全天投喂量的60%。
  (2)投喂数量
  每一种饲料生产厂家均列出了按对虾体重计算出的投喂量,但仅供参考,影响对虾每日摄取食量的因素十分复杂,投喂量的最重要的参数是池内对虾的存池量。可以用打网及经验,估计池内的确切对虾的存池量。
  一般较好的配合饲料,可以按照饲料系数1.5控制总投喂量,有经验的虾农,由于池内基础天然饵料利用较好,饲料系数可降至1.2-1.3。
  应注意,当对虾生长缓慢时,首先应考虑水环境因素,千万不要盲目增加投喂量。投喂量的确定是养成中的关键技术,是决定养虾成败、经济效益高低的主要因素。一般根据下列因素确定投喂量。
  首先应准确估测池中对虾的尾数,除前述的估测方法外,尚可根据经验推算成活率。 根据估测的对虾尾数及平均体重。体长、参考对虾投饲量表,计算出实际投饲数量。
  投饲后,根据对虾摄食情况,调节投饲量。如投饲后很快被吃光,就应增加投饲量。反之,如果在下次投饲之前池内仍有较多余料,就应减少或暂停投饲。
  根据对虾生长情况了解饲料质量及数量。六、七月份,对虾旬生长速度体长应达1.0一1.2cm,八月份应达0.8-1.0cm,九月份应达0.6-0.8Cm。如达不到上述速度,而水质又无问题,则可能是由于饲料质量问题。对虾群体内对虾体长大小相差较大,大小分化可能是长期投饲量不足。水温超过32℃以上的高温期,溶解氧低于3mg/L,氨氮含量超过1.Omg/L 时,都应相应减少投饲量或停止投喂。
  斑节对虾的投饲量的估计,可以使用饲料盘估计。饲料网盘可用细筛网制作,以饲料不漏失不准。每个面积约0.5m2,方形或圆形,周边有高 
  1(k的框边。通常每10亩放置4~5个。据饲料盘中的饲料量摄食情况,估计全池投量是否合适。计算方法如下:饲料盘放置的饲料量根据对虾大小而变化,对虾5cm以前可按本池次总投饲量的2%放置饲料。6-8cm,可按本池每次总投饲量的1.5%放置饲料。9-12cm,可按本池每次总投饲量的3.5%放置饲料。检查时间为下次投饲料前一个小时,基本吃完表示投喂量合适。如有剩余表示投饲量多,如投饲后0.5一二小时全部吃光,表示不足。另方面从摄食饲料量估计存池数。
  例如:每亩放苗5万尾,一个10 亩池,对虾体长约scm,体重约2克。如果此时成活率为70%,全池约有对虾 35万尾。全池虾总重700Kg,按对虾体重7%投饲,每日总投饲量为49Kg,每日投饲 6次,平均每次投 8.IKg。此时饲料盘中的量按2%计算,则为162 克。虾池中共5个网盘,每个网盘放置应为162克/5=32.4克。3小时后检查网盘饲料,如基本吃完,则估测池中虾数与投饵量相符。如剩余,则可能是对虾数量少于估测量,或可解释为投饲过量。
  该方法从对虾摄食量估测对虾数,反过来又从对虾存池量估计摄食量。两个参数相互制约。注意该方法受许多因素干扰,如天气、池内环境要素等,均会影响对虾摄食量,所以要多次估测,按平均数计算。
  (3)投饲方法
  ①投饲位置:养殖初期虾活动范围小,应全池投喂。随着对虾的生长,可选择虾经常聚集处,无污物区投喂。同时投饲应力求均匀,以利于对虾援食。
  ②投饲时间:养殖前期每日投饲 3-4次,日落之前后对虾摄食旺盛,投饲量可适当多于其它时间的投饵量。一般中午和午夜以后,不宜投饲。 

  4.利用鲜活蓝蛤及卤虫
  我国许多地区有蓝蛤及自虫资源,经调查。它们虽然偶尔也有HHNBV阳性检出,但检出率甚低,有条件的地方适当的使用这些饵料生物作为对虾饲料,对提高养殖对虾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有重要作用,但使用这些生物应注意其鲜度,不但投喂前应冲洗干净,而且应小心地剔除其中的蟹类、虾类等甲壳类生物,一定要使用活体,卤虫也同样注意其新鲜度,并且经常抽样作病原HHNBV检则,检出阳性者不应使用,做到当天采捕当天投喂,不应一次过量使用,严禁使用小杂鱼虾直接作饲料投喂。 [next]


  十一、常见虾病防治

  我国下述三种病毒病危害严重。
  1.白斑综合症(即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病)
  病原: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或称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   症状:不摄食,空胃;游泳无力,反应迟钝,甲壳内表面有白色或淡黄色斑点,头胸节尤其明显,有的呈花斑状。甲壳易剥离;体色暗或呈微红色。
  诊断方法:(1)现场症状;(2)T-E 染色法;(3)电镜超薄切片法;(4) EIJSA法;(5)核酸探针技术;(6)PCR 技术等。

  2.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
  病原: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 敏感宿主:斑节对虾,墨吉对虾等。
  症状:幼体易挂脏,养殖虾体色暗,自净行为减少,不活泼;食欲减退,生长速度减慢,虾体瘦弱,肚脏萎缩变白。
  诊断方法*)现场症状;(2)孔雀绿或伊红染色虾粪便中的包涵体;(1)H- E染色;(4)核酸探针,PCR技术;(5)电镜等。

  3.肝胰腺细小病毒病
  病原:细小样病毒(HPV)。 几乎所有的对虾均可传染。
  症状:幼体期死亡率高,养成期体表经常附有大量固着类纤毛虫,有的甲壳变软色暗,因此也有人称软壳虾;食欲减退,生长缓慢,虾体瘦弱。
  诊断方法:(1)T~E染色或Giemsa 染色法;(2)电镜;(3)免疫学;(4)核酸探针技术等。   病毒病防治:对虾病毒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药物,主要是加强健康管理,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和进行综合预防。(1)彻底清污消毒;清污后每亩用生石灰120-150Kg或漂白粉25Kg(含有效氯30%);(2)放养无特定病原感染的高健康虾苗(见育苗规范),并控制放养密度;以使用无污染和不带病毒水源,传染性流行病发生时,养殖池不应大量交换水;(4)如发现池虾带病毒但尚未发病,应采取增氧措施,保证溶氧不低5mgg/L;在饲料中添加0.1%-0.2%稳定性好的维生素C及免疫增强药物;(5)保持虾池环境因素稳定,池内藻相稳定,减少惊扰;(6)使用药饲,防止出现细菌、寄生虫等并发疾病。
  
  4.红腿病(红肢病、败血病)
  症状: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变红,头胸甲鳃区呈黄色。病虾一般在浅水处或池边缓慢独游,厌食,血淋巴混浊,凝固慢或不凝固;镜检血淋巴、血细胞减少,高倍镜下可看到许多运动活泼的短杆状细菌。
  病原:副溶血弧菌、鳗弧菌等弧菌及气单胞菌属中的一些种类。通常情况下,水体和对虾体外均可有少量弧菌,一般无妨;但当环境条件恶化或饵料不良时,对虾抵抗力下降,弧菌大量繁殖,引起发病。
  防治:(1)夏秋高温季节提高水位,保持良好的水质;(2)少投喂或不投喂鲜活饵料,绝对禁止投喂腐败变质的小杂鱼虾;(3)定期(一般10天左右)泼洒生石灰也5一10kg/亩;发病虾池全池泼洒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1-1.5 X 10-6门等。可使用抗菌素等药物饲料,但不同药物使用量不同,通常使用量按0.l%-0.5%添加,连续投喂5- 7天为一个疗程。
  
  5.烂眼病
  症状:病虾行动呆滞,常匍匐于池边水草上,时而上浮水面旋转、翻滚。眼球肿胀,由黑变褐,逐渐溃烂,直到一侧或双侧眼球烂掉脱落,仅留眼柄,随着病情发展,肌肉变白,血淋巴也可发现细菌,一般在一周内可引起死亡。
  病原:为非01群霍乱弧菌侵人眼球和虾体内而引起。 防治:同红腿病。  

  6.烂鳃病   
  症状:鳃丝呈灰色或黑色、肿胀。变脆,从边梢向基部坏死、溃烂,有的发生皱缩或脱落。镜检渍烂组织有大量细菌,重者血淋巴内也有活动的细菌。
  病原:为弧菌或其它细菌(如气单胞杆勤菌)。 
  防治:同红腿病。
  
  7.丝状细菌病
  症状:对虾鳃部的外观多呈黑色或棕褐色,头胸部附肢和游泳足色泽暗淡和似有旧棉絮状附着物。这是粘附于丝状细菌之间的食物残渣、水中污物或单胞藻、原生动物等。镜检可见鳃上或附肢上有成丛的丝状细菌附着。
  病原:为毛霉亮发菌或硫丝菌等。池水清新;发现早虾鳃和附肢上有大量丝状细菌时用浓度为 10 X 10-6的茶籽饼(或茶皂素 1-2 X 10-6)全池泼洒,以促进对虾蜕壳,在蜕壳后适量换水;或用浓度为5-5 X 10-6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4小时后换水,然后再用链霉素按 l-4g/L浓度泼洒.   
  防治:养成中、后期匆过量投饵,保持池水清新;发现虾鳃和附肢上有大量丝状细菌时用浓度为 10 x 10-6的茶籽饼(或茶皂素卜 2 X 10-6)全池泼洒,以促进对虾蜕壳,在蜕壳后适量换水;或用浓度为 2.5~5 X 10-6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4小时后换水,然后再用链霉素按1-4g/L的浓度泼洒。
  
  8.镰刀菌病
  症状:鳃变黑或褐色鳃区头胸甲溃疡,严重者鳃区甲壳烂掉,取患部少许组织水浸片镜检,可看到鳃内充满菌丝和月牙状的大分生抱子,组织严重受损。
  病原:为镰刀菌。中国对虾在养成期较少见,亲虾越冬期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日本对虾在养成期,由于具潜沙习性,池底的分生抱子往往侵害虾鳃而引起严重疾病。
  防治:发病虾池收虾后用二氯异氰尿酸钠 10 X 10-6彻底消毒,同时进行翻耙。治疗可用制霉菌素,每立方米水体叨见万国际单位泼洒,二、三天后再用一次。
  
  9.固着类纤毛虫病
  症状:鳃区黑色,附肢、眼及体表全身各处呈灰黑色的绒毛状。取鳃丝或从体表取附着物作浸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纤毛虫类附着。虾浮游于水面,离群独游,反应迟钝,食欲不振,以至停止吃食,不能蜕皮;午夜后至天亮前夕,当池水溶氧低于3mg/L时,常。因呼吸困难而死。病因:为固着类纤毛虫,常见的有:聚缩虫、单缩虫、钟虫、累枝虫和鞘居虫等。在对虾养成中、后期,这些纤毛虫由于池水含有大量有机碎屑,有的虾池因换水困难或因虾体感染的细菌、病毒等原发性病原生物,而促进他们大量繁殖并附着于虾体。
  防治:(1)养殖中,后期适量换水,合理投饵,降低虾池内有机质含量(2)采取增氧措施,保持池水溶氧不低于5mg/L;(2)检查诊断虾体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如有,应对症治疗;(4)茶籽饼全池泼洒,浓度为10-15 X 10-6或使用茶皂素浓度为 1-2 X 10-6,促使对虾蜕皮,蜕皮后换水;(5)每立方米水体用2-3克高锰酸钾,4小时后全池泼洒福尔马林,每立方米水体用25ml。也可全池泼洒新洁尔灭,每立方米水体用药1ml。
  
  10.白黑斑病
  症状:发病初期有些病虾头胸甲的触角区,心鳃脊及心区有白斑,但主要症状是腹部每一节甲壳下缘两侧都具有一个白斑,以后可发展为黑斑,也有白黑斑共存的个体,一般在7月中、下旬开始,患病虾体往往死于较深水中,在排水口挡网上也往往看到死虾。 
  病因:营养性疾病。长期使用质量较差的饲料及缺乏维生素的饲料,引发生理失调。
  防治:改善养虾池底质、使用优质饲料,在饲料中添加0.3%-0.4%稳定性好的磷酸酯化维生素C。
  
  11.肌肉白浊病和痉挛病
  症状:病虾腹部肌肉变白不透明,有的全身肌肉变得白浊;有的对虾呈痉挛状,两眼并扰,腹部向腹面弯曲,严重者尾部弯到头胸部之下,不能自行伸展恢复,伴有肌肉白浊而死。
  病因:水温过高,盐度过高或过低,溶氧低条件下,虾受惊扰也可能诱发此病。 
  防治:放养密度要适宜,高温季节保持高水位,不使理化因子变化急剧,避免频繁人为惊扰。
  
  12.微抱子虫病
  敏感宿主:墨吉对虾、斑节对虾、长毛对虾等。 症状:肌肉白浊不透明,有的由于表皮色素细胞的扩展,虾体表面呈蓝黑色。
  病原:微料抱子虫、八抱虫、匹里虫等。
  诊断方法:外观征候可提供初步诊断。进一步诊断,取白浊肌肉组织做成涂片或水浸片,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椭圆形抱子或其抱子母细胞,就可确诊。
  防治方法:此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应加强预防:(1)对有发病史的虾池应彻底清淤消毒,以杀灭散落在底泥中的抱子(方法同镰刀菌病)。(2)发现病虾、死虾及时捞出并销毁,防止被健康虾吞食后,引起重新感染。(3)试用烟曲霉素,每天每千克虾体用药50毫克,制成药饲,连续投喂15-20天。 
  

  十二、收获

  适时收获是对虾养殖丰产丰收的一个重要因素。收获的时间应根据市场需求、价格及对虾的生长情况、健康状况、水温变化、水质及底质污染程度,加工能力等情况而确定。
  水温是决定收虾的重要因素,中国对虾一般应在水温12℃以上收完。如果脱皮虾过多,则可暂停一日,待虾壳硬化后,再行收获。
  收虾一般采取排水收虾的方法。即在排水闸上,安装锥形袖网,开闸放水,虾随水流进入网中。收虾网的长度,应是网口宽度的5-8倍左右。也可使用定置的小型陷网或专用的小型电网捕捞。
  收虾多在夜间进行,尤其是在日出、日落前后对虾活跃易随水流人网。收虾时,应及时提网收虾。以免对虾人网过多,提网困难或网破虾逃。
  当池水放到一定程度,应向池内加水,反复收虾2-3次,可基本收完对虾。积水处剩余的少量对虾,可利用小拉网收净。
  

  十三、养虾池排放水及养殖污物的处理  

  经过养殖的富营养化废水以及养殖池清出的淤泥,如不加处理即排人海区,必然会造成海区局部污染。必须做到:
  1.不得将养殖对虾的(咸)盐水排人淡水水域。
  2.虾池排水应经过沉淀砂滤池再流进天然海域。沉淀或砂滤处理池面积不得少于总养虾实用面积10%。 
  3.病虾池的水应先用漂白粉30-50ppm消毒后再排出。
  4.养殖池的淤泥等污物放人集污池,不得排放到河道及海滩下。 此外,有条件的地方,则可用虾池排出水养殖贝类、鱼类、大型藻类等其它生物。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