扦插育苗是把枝条插入土中,生根长成新植株的繁殖方式,是葡萄营养繁殖中最常用的方法。葡萄扦插育苗历史久远,我国古籍《农桑衣食撮要》中对葡萄的插条粗细、长短,以及插条的贮存,扦插时间、扦插方法和管理事项已有详细的记述。其他古农书,如《种树书》、《便民图纂》、《群芳谱》等,也都有关于扦插的介绍。葡萄扦插分为硬枝扦插和绿枝扦插。
硬枝扦插
硬枝扦插是利用秋冬季修剪下的休眠枝条扦插育苗,又分为普通扦插和单芽扦插两种做法。
用2~4芽的插条扦插为普通扦插,用1芽的插条扦插为单芽扦插。
普通扦插 普通扦插历史久远,容易成活,在葡萄生产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多采用这种方法。
秋季在健壮植株上选芽眼饱满、节间较短、髓部较小、充分成熟的一年生木质化枝条作种条。每根剪留6~10芽,50~100根为1捆。冬季用沟藏法或窖藏法贮藏。根据当地的气温情况,挖长1~15?m,深1~15?m的贮藏沟,沟底铺厚10?cm左右的河沙,将插条直放或平放在沟中,插条与插条间的空隙用含水量10%~15%的湿沙填充,上覆20~30?cm土层防寒。窖藏与沟藏不同的是,前者插条上部留20~40?cm的空间,温度以1~3℃为宜。
春季扦插前,将种条取出,截成2~4芽插条,插条上端在芽以上15?cm处平剪,下端在芽以下05?cm处斜剪成马蹄形。扦插前将插条在水中浸泡10~24小时,使其充分吸水。
生产上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插条,促使插条生根,提高扦插成活率。1937年,殷宏章采用此法进行试验。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70~90年代开始在全国普及。常用的药剂有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和吲哚丁酸(IBA),以及萘乙酸和吲哚丁酸的复配剂。80年代,中国林业科学院研制成功ABT系列生根粉,其中,ABT 2号已应用于葡萄扦插。
春季气温变化大,白天气温高于地温,为避免葡萄插条先萌芽后长根,各地应用了多种催根技术。20世纪50年代,许多地方采用畜粪等酿热物提高根际温度催根。在辽宁、河北,有的采用火炕催根。在内蒙古,有的采用冰窖倒催根。80年代,有些地区用地下埋有电热线的电温床催根,温度可自动控制,催根效果很好。另外,在山东、河北等地有刻伤促根的习惯。
将插条纵向刻伤,促进根原基突破皮层。
葡萄扦插通常采用垄插或畦插。每公顷扦插9万~12万根插条。20世纪70年代,应用铺膜育苗,可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加速根部生长,提高成苗率,苗木生长较快,取得很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