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规划面积52公顷,由中、东、西三条轴线和六大功能区组成。中轴线为大佛主景区,东轴线为大佛副景区,西轴线为原雪窦寺建筑。六大区功能布局动静结合分别是:大佛核心区、礼佛朝拜区、弥勒群雕区、文物展示区、休闲修身区、旅游购物区。露天弥勒大佛造像总高度为56.74米(其中铜制佛身33米,莲花座9米,基座14.74米),整座大佛用500多吨锡青铜制造,内部有1000余吨钢架支撑,与整个岩体连成一体,稳固坚实,宏伟壮观,气势非凡。是全球最高的坐姿铜制弥勒大佛造像。
建造露天弥勒大佛,是奉化市旅游发展史上的大手笔,也是一件继往开来的文化盛事。露天弥勒大佛建成后,分布在奉化各处的弥勒禅殿、岳林禅寺、雪窦山露天弥勒大佛、中塔寺遗迹等景区将连串成为一条完整的弥勒文化游线路,这对推动奉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奉化城市文化价值、加快奉化建设旅游名城步伐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展示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历史文化遗迹,展示布袋弥勒文化包容、欢喜、慈悲、自在的精神和理念,从而进一步提升奉化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响弥勒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事业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海内外著名旅游城市,促进奉化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史料记载,布袋和尚,名契此,自号长汀子,唐末五代时奉化僧人。他形体肥胖,蹙额大腹,居无常所,语默无常,能示人吉凶,且能知天气晴雨。因为他常以仗荷一布袋,故人称布袋和尚。后梁贞明三年(917)三月初三,布袋和尚端坐在奉化岳林寺东廊磐石上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坐化,肉身葬于城北封山佛塔亭。布袋和尚圆寂后,人皆以为他是弥勒转世,被奉为大肚弥勒佛。北宋崇宁三年,岳林寺住持昙振首先在寺内塑布袋和尚像作弥勒佛像供奉。此后,汉地佛寺也都把印度天冠弥勒像改为中国化布袋弥勒佛像。千余年来,奉化被称为弥勒应迹圣地。
奉化是传说中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成长、出家、圆寂之地。雪窦山露天弥勒大佛造像就是根据布袋和尚的模样塑造的。1984年,雪窦山被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建议为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奉化市政府于1999年启动报批,在雪窦山建造露天弥勒大佛造像。2005年9月,国家宗教局正式批文,同意修建。2006年12月29日,雪窦山露天弥勒大佛造像正式奠基开工,并定名为“人间弥勒”。2008年11月8日隆重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