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长期适应环境温度的规律性变化,形成其生长发育对温度的感应特性称为感温性。不同的生物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大多数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时期的较高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生长发育速度加快,有些作物或品种在较高温度的刺激下生长发育的加快更加明显,被认为是感温性较强,如晚稻的感温性就比中稻强,而中稻又比早稻强。丁颖等对中国水稻品种进行感温性试验,提出了高温出穗促进率的概念,并以此作为感温性级别的判别标准。根据计算结果将中国水稻品种分为9个级别,其计算方法如式(2—23):
起源于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的植物,在其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低温环境或刺激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称为春化现象,这是植物感温性的另一种表现。中国农业科学院曹广才等在80年代对中国不同小麦品种的感温性类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