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高效养鱼全程操作指南(二)
503
切换pc版

六【常见养殖鱼类的生物特性】 

水温:鱼类是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而变动。故水温对鱼类生活和生存有直接影响。因此,根据水温情况进行合理投饵和管理十分重要。各种鱼对水温的适应性有差异,如鳙鱼在月平均水温30℃以上的7、8、9月份生长最快,在月平均水温为20℃以下的1、2、12月份生长慢;鲢、草鱼以高温月份生长最快,但在低温月份,当寒潮过后水温回升时,生长仍基本正常,养户利用这个特点育冬草或育秋鲢。而罗非鱼,御寒力差,水温降到10℃时常被冻死,到了冬季,要及时收获。 

影响水温的原因有:季节、气候、每日不同时辰、养殖水深、透明度。 

测量水温的正确方法:养殖池的水温是分层的,一般表层为高温区、中层为典型水温区、底层为低温区。暴雨后的池水表层淡水是低温区。因此测量水温要掌握此特点。 

调控水温的方法:①换水或加深水位;②水质太瘦,可肥水培藻降低透明度,阻挡阳光直射;反之,水质太浓,傍晚泼洒绿康露(1瓶2亩),晚上10点泼洒降解灵(2包用3亩),增大透明度使阳光适当射入;③暴雨后表层水冷,中低层水暖,会造成鱼类应激,应排掉表层水并开动增氧机搅匀水体,并在雨前泼洒应激宁防抗应激。 

pH值与对pH值的管理:鱼类一般喜欢生活在微碱性(7.5~8.5)的水中,同一鱼池的pH值一般清晨最低,白天上升,傍晚达到高峰。 

鱼塘水体要常测pH值并及时调节。必须注意:当pH值高于8.5时即不利于鱼类生长,pH值高于10或低于4.5时,会引起鱼类死亡。pH值过高,养殖水体呈强碱性,腐蚀鱼的鳃组织,造成呼吸障碍,影响生长速度,严重时使鱼窒息;过高的pH值还将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及其对有机物的降解,造成水质恶化。pH值低于6.5时,养殖水体呈酸性,鱼呼吸加快,鱼血液的pH值也随之下降,造成血红蛋白载氧功能发生障碍,致使鱼组织内缺氧,造成缺氧症,使鱼摄食量减少,消化率降低,新陈代谢变慢,生长受到抑制。 

pH值高的原因:除了过多使用石灰清塘外,池塘生物是导致水体pH值变化的主要因素。白天阳光充足,水中浮游植物繁殖旺盛,强烈的光合作用消耗水中游离C02,使水体的pH值剧烈升高;而夜晚浮游植物强烈的呼吸作用、浮游动物和鱼的生命活动都释放大量的C02,使水的pH值剧烈降低。这种规律性的变化表现为池塘的最低pH值出现在早上日出之前,pH最高值出现在下午日落之前,白天pH逐渐升高,晚上PH逐渐降低。由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在中、上水层中进行,表层的pH要高于低层。如果池水的碱度越小,水中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越强烈,则pH的周日变化越大,日较差随之增大。 

pH偏低的原因:a.底质酸性物质含量过高,施用化肥过多,池中雨水积累及有机物含量过高所引起。pH下降又是水质变坏、溶氧低的表现。b.池塘底部沉积的粪便、饲料残饵和死亡的池塘生物,在细菌作用下发生厌氧分解,大量产酸使水体pH值降低。c.空气中C02溶解进入养殖水体可降低其pH值。 

    水质偏酸(pH值低于7.5)的处理:每亩用生石灰8~1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连用2~3天;千万不要贪图省事,一次性用量过大造成鱼应激。 

水质偏碱(指pH值高于9)的处理:有条件的最好能排换20~30公分水,然后按3亩用净水王1瓶+降解灵2包混合全池泼洒,然后用新活菌王稳定pH值。 

溶氧与对溶氧的管理:溶氧是鱼的命根子。据观察,水中溶氧达到2毫克/升以上时,鱼类生长正常,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好,饲料系数也较低;溶氧降至1.6毫克/升以下时,鱼摄食减少,饲料系数比在2毫克/升以上时约高一倍;降至1.1毫克/升,水中含氧量不足,鱼的呼吸频率加快,出现浮头;降至0.2~0.8毫克/升以下时,开始窒息死亡。增加水中的溶氧,特别是水底层的溶氧,对促进淤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加速池塘的物质循环;减少氨氮、硫化氢、甲烷、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积累,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有重要作用。池塘溶氧的分布和变化十分复杂,主要是受产氧和耗氧因子所制约,特别是高产鱼池,营养很丰富,浮游生物和放养鱼类比较密集,产氧和耗氧都很大,因此溶氧很不稳定,昼夜变化明显。 

    养殖水体中溶氧的来源: 

    ①光合作用:藻是池塘溶氧的主要来源,藻所产溶氧占整个水体溶氧量的70%以上。 

    ②人为机械增氧作用:增氧机促进水循环,加注溶氧高的新水,泼洒降解灵、粒粒神、纳米氧等补充外源氧、消除水面张力。 

    ③空气中氧气的溶解作用:空气中氧气扩散溶于水,可增加表层水中的溶氧水平。 

    导致溶氧不足的原因: 

①养殖密度过大,鱼类等水生动物呼吸,生物耗氧量增大; 

②水体过肥,藻类过盛,藻类在夜间是氧的消耗者;   

③池塘有机物和水中的悬浮颗粒越多,水中耗氧量越高。不同鱼类对耗氧量有不同的适应程度。鲢、鳙鱼以浮游生物为食饵,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中生活。草鱼以水生植物为主要食饵,要求水质比较清瘦。为了降低有机耗氧量,应避免使用畜禽粪肥和少用生物渔肥,建议用六抗培藻膏、藻幸福等全水溶性肥料。 

④水中硫化氢、氨、亚硝酸盐、甲烷等含量超标时,其氧化还原消耗大量氧气。 

对溶氧的管理: 

①制订合理的放养密度,避免片面追求不合理的高密度。 

②选择优质饲料,减少残饵量;用健长灵、酶解多糖等微生物制剂拌料投喂,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粪便排泄量,减少有机物和悬浮颗粒的耗氧。 

③合理使用增氧机,特别是应抓住每一个晴天,在中午将上层过饱和氧输送至下层,改善下层溶氧状况。 

④养护水质和底质,保持水质清爽和底质干净;高温闷热、低压缺氧的晚上,及时补充降解灵或纳米氧等外源氧; 

⑤每年清塘时清除含大量有机质的池塘淤泥; 

⑥水体溶氧过饱和时,采取泼洒粗盐,换水,开动增氧机搅动水体以逸散过饱和氧气,降低过饱和溶氧量。 


氨氮(NH3)和对氨氮的管理:鱼类排泄物、残饵、浮游生物残骸等分解后产生的氮大部分以氨的形式存在;水体缺氧时,含氮有机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氨;鱼和水体浮游生物在生活过程中存在旺盛的泌氨作用,是水中氨的又一来源。养殖密度加大,泌氨作用也大幅度提高。分子氨对鱼类是极毒的,鱼类氨中毒后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有时浮出水面,继而呼吸减缓,鱼体仰浮,不久即死亡。鱼的病变表现为肝、脾、肾等各种器官都出现实质性细胞肿胀、出血和炎症。 

pH值、温度等对分子氨浓度的影响:pH值越小,水温越低,分子氨NH3的比例也越小,毒性越低。pH值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NH3比例越大,毒性也越大。由于有毒分子氨NH3的含量主要受pH值和温度的影响,所以测试氨氮时需先测pH值和水温,再根据下表查得分子氨的比例,用该比例乘以测得的氨氮值,结果即为分子氨的含量(以氮计)。 

对氨氮的管理:养殖生产中要定期检测水体的氨氮指标,分子氨含量一般应控制在0.02mg/L以下。具体措施有: 

    ①每年清塘时清除含大量有机质的池塘淤泥;养殖池收获后彻底清污,或将池底翻耕晾晒,以促使分子氨氧化; 

②制订适宜的放养密度和合理的套养模式,合理利用水体空间,避免盲目追求不合理的高密度。 

③选择消化率高的优质饲料,添加健长灵、酶解多糖等活菌制剂,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鱼类排泄物,尽量减少残饵对水质的污染。 

④适当换水,定期用六控底健康和底舒安养护和改良底质,用新活菌王和黑金神养护水质,降解有机悬浮物、池底粪便、残饵,洁爽水质,活化底泥。 

⑤用六抗培藻膏、特力钙适时适量追肥,保持水质肥、活、爽。 

⑥开动增氧机和补充降解灵、纳米氧等外源氧,提高水体的溶氧水平,使硝化作用完全彻底,减少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形成的机会。 

⑦定期泼洒解毒超爽解除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毒性,同时用清源拌料投喂排解鱼体内毒性。 

硫化氢(H2S)与对硫化氢的管理:残饵和粪便中的有机物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带有臭鸡蛋气味的可溶性气体,当养殖水体硫化氢浓度过高时,会通过渗透与吸收进入鱼的组织与血液,与血红素中的铁结合,破坏了血红素的结构,使血红蛋白丧失结合氧分子的能力。同时硫化氢对鱼的鳃部有很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使组织产生凝血性坏死,导致鱼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硫化氢中毒的表现:鱼骚动不安,常在水表层游动;水中溶氧特别是底层溶氧非常低;下风处可闻到臭鸡蛋味。 

硫化氢浓度与其毒性的关系:常温下,pH>9时,硫化物98%以上都以HS-形式存在,毒性较小;pH<6时,90%以上的硫化物以H2S形式存在,毒性很大;pH值为7时,H2S和HS-各占一半,当水体pH=6~9时,随着水体pH值的增高,H2S的毒性逐渐减小。 

    对硫化氢的管理: 

    ①养殖池收获后彻底清污,或将池底翻耕晾晒,以促使硫化氧及其它硫化物氧化; 

    ②溶氧充足可氧化消耗硫化氢为无毒物质硫酸盐。高溶氧可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与繁衍,从而抑制H2S的产生。开动增氧机和补充降解灵、纳米氧等外源氧可有效提高水中溶氧; 

    ③调节水体pH值:pH值越低,发生硫化氢中毒的机会越大。一般控制水体pH值在7.8~8.5之间。如过低,可施用生石灰提高pH值,少量多次,缓慢调高pH值。同时应确认水中非离子氨(NH3)不过量,否则提高pH值,容易引起NH3中毒; 

    ④合理投饵,适当加入健长灵、酶解多糖等,尽量减少池内残饵量和鱼的粪便排放; 

⑤定期泼洒解毒超爽解除水体中硫化氢的毒性,同时用清源拌料投喂排解鱼体内毒性; 

⑥避免含大量硫酸盐的水进入养殖水体。 

亚硝酸盐和对亚硝酸盐的管理:水生动物排泄的有机废物经氨化作用产生氨,人为施用的无机氮肥产生氨,这些氨在水体中硝化细菌的作用下,逐步氧化经亚硝酸盐转化成硝酸盐,这一过程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一旦受阻,结果就会引起硝化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在水体内的累积。氨含量越高,溶氧水平越低,pH值越低,水温越低,则亚硝酸盐的水平越高。养殖水体亚硝酸盐浓度高时,亚硝酸盐通过鱼的体表渗透和吸收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携氧蛋白质结合而使之失去携带氧气的功能,从而表现为缺氧症状。 

亚硝酸盐浓度对鱼的影响: 

①一般情况下,正常养殖水体亚硝酸盐氮的含量低于0.1mg/L,水生动物在此条件下,能够正常自由地生活,不会造成任何健康损害。 

②当养殖水体溶氧降低,氨及硝酸盐水平较高时,往往导致水体亚硝酸盐水平增高,当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0.1~0.5mg/L,并长期维持这一水平时,鱼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丧失,造成慢性亚硝酸盐中毒,表现为摄食量下降,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 

③当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水平继续增加,含量高于0.5mg/L并长期处于高浓度亚硝酸盐的水体中时,鱼中毒症状继续加剧,皮肤粘膜呈黄白色,甚至蓝紫色,粘膜增多.充血,有腹水,呼吸困难呈昏迷状态,抽搐,血液凝固.呈巧克力或酱油色,呈棕褐色似酱油状,凝固不良。肝、脾肾呈紫色,全身各脏器的血管瘀血,代谢器官功能衰竭,情况严重将导致死亡。 

对亚硝酸盐的管理: 

①开动增氧机和补充降解灵、纳米氧等外源氧,提高水体的溶氧水平,使硝化作用得以完全彻底,减少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形成的机会。 

②合理投饵,适当加入健长灵、酶解多糖等,尽量减少池内残饵量和鱼的粪便排放; 

③适当换水,定期用六控底健康和底舒安养护和改良底质,用新活菌王和黑金神养护水质,降解有机悬浮物、池底粪便、残饵,洁爽水质,活化底泥。 

④定期泼洒解毒超爽解除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毒性,同时用清源拌料投喂排解鱼体内毒性; 

总碱度:养殖水体总碱度指水体中所有碱度的总和,包括pH碱度和碳酸盐碱度,其中以碳酸盐碱度为主。 

总硬度:总硬度是水体中钙、镁离子的总和,主要是钙的含量。硬度合适(5~8)的水,能促进鱼体骨骼的正常生长,增强鱼类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 

养殖水体总碱度和总硬度含量高,除了可以稳定水质和底质的pH值,增强水的缓冲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金属的毒性,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快有机物的分解矿化,加速藻类所需营养物质的循环再生,我司研制的特力钙采用优良的微生物发酵工艺活化而成,富含活性钙、镁、磷及多种维生素,用于肥水困难倒藻修复水色及调理、改善各种危险水色、底质,提高总碱度和总硬度有特效。 

    栖息环境:鱼的种类很多,栖息环境的差异也很大。如鲢鱼栖息在水体的上层,性情急躁活泼;鳙鱼、鲂鱼、鳊鱼生活在中上层,性情温和,活动较迟钝,易捕捞;草鱼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或长有水草的池塘边,性情活泼,游泳能力强;青鱼、鲤鱼、鲫鱼则栖息在水体的底层,它们喜欢在深水中觅食污泥中的螺、蚌、昆虫、水蚯蚓等水生动物;而黄鳝、鳗鲡则能在泥底钻洞。 

食性:鱼的种类不同,食性也不同,但幼鱼的食性基本相似。各种刚孵出的鱼苗,都以卵黄囊中的卵黄为营养,幼鱼刚开食时,卵黄囊还没有完全消失,肠管刚刚形成,这时就觅食小型的浮游生物。随着小鱼的生长,逐渐开始吞食大型的浮游生物、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等水生动物。随着鱼体的生长,食性开始分化。不同种类的鱼类,其鳃耙、咽喉齿、齿型不一样,食性也不同。一般说来,鱼类的食性可分为以下类型: 

①主要摄食浮游生物:鲢鱼、鳙鱼等口一般大,鳃耙细长密集,其作用好似筛子,用来滤食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②主要摄食无脊椎动物:青鱼主要食料是螺、蚬类等软体动物;短尾鲌、蒙古红鲌、雅罗鱼等除了觅食鱼类外,主要吞食虾类;鲤鱼主要摄食水昆虫的幼虫和水蚯蚓等。 

③主要摄食水生、陆生植物:草鱼是典型的代表,长春鳊和团头鲂也能食用部分水生植物。 

④主要摄食鱼类:这些鱼类生性凶猛,口大、齿利、鳃耙少,如鳡鱼、鳜鱼、鲶鱼、狗鱼等。 

⑤主要摄食生物腐屑:梭鱼、鲻鱼等是腐屑鱼类的代表,它们摄取泥中腐败的动、植物和有机物质,同时也摄食底栖藻类及无脊椎动物。 

    鱼类在摄食时间上也有差异。有的喜欢在白天摄食,夜间不摄食,如鲢鱼;有的在黎明或傍晚摄食,白天和夜间很少摄食;有的喜欢在夜间摄食,如鲶鱼;有的整天摄食。 

生长:鱼的生长有其自身特性,一般在性成熟前生长快。如草鱼、青鱼、鲢鱼、鳙鱼,一般在孵化后到第3~4年生长速度快;鲤鱼、鲫鱼、鳊鱼、鲂鱼以第二年生长最快,在性腺成熟后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多数雄鱼比雌鱼先成熟,大约早熟1年,个体也大些。 

鱼类生长有明显的周期性,生长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其中温度、饲料、水质条件对生长速度影响最大。鱼类生长一般每年1周期。春季水温逐渐升高,食量逐步加强,水温适宜,鱼的消化能力旺盛,生长速度逐渐增快。随着水温进一步的升高,生长速度达到高峰。到了秋季,水温开始下降,鱼类食量逐渐减弱。一到冬季,许多鱼类的活动趋向停滞,有的潜伏于深处,很少摄食,生长减慢和停顿。但也有少数在冬季强烈摄食的鱼类,如冷水性鱼类中的白鲑。 

繁殖:鱼类性成熟年龄因种类、环境条件而异。不同的饲养条件,性成熟期也不一样。食料丰富、水质良好,鱼性成熟缩短、性成熟度好。鱼类繁殖后代的好坏,与亲本培育和饲喂的质量有密切关系。鱼类产卵以春、夏季为主,产卵时间从3~4月份延长到6~7月份,狗鱼、雅罗鱼初春就产卵,其后为鲤鱼、鲫鱼、鲂鱼、鲢鱼、草鱼、鳙鱼、青鱼、鳜鱼和黑鱼等。同一种鱼类产卵时间的迟早,与地理分布、水温的变化等因素相关。 

洄游:鱼类在生命活动中有一种同期性、定向性和群体性的迁徙活动习性,称为洄游。鱼类凭借这种活动满足它在某个生活时期需要的外部条件,使它的种群繁衍得到可靠的保证。鱼的洄游主要有四种:生殖洄游、索饵洄游、趋暖洄游、越冬洄游。例如,春天鲤鱼、鲫鱼、鲇鱼等鱼种从深水来到浅水交尾;夏季雨后水库里的鲤鱼会溯流到上游进水口附近觅食;仲秋以后鱼又从浅水来到深水越冬。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