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辉老师谈“池塘里的那些事儿”
274
切换pc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最近,在林文辉老师的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看到林老师写的《池塘里的那些事儿》,看后欲罢不能,心潮澎拜。每一篇的小文章都写得细致入微、深入浅出、发人深思,篇幅虽小,但都是从根本上阐述了池塘里的水和生物的问题,感觉林老师虽然身退江湖,但心还在。
        
其实,早在十年前,林老师就是公司顾问,作为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他一直从事池塘水质底质的研究,翻译的《池塘养殖水质》和《池塘养殖底质》颇受行业推崇。听了这么多年他讲的课,但从来没有交流过,一直心存遗憾。趁着看过《池塘里的那些事儿》后产生的感动和激动,一定要和林老师好好交流一次。于是,怀着一颗敬佩和好奇的心,对林老师进行了一次采访。

小编:林老师,您怎么会想到要写“池塘里的那些事儿”这些小文章呢?现在已经24期了,准备写多少?

林老师:平时整天对着电脑,最近电脑坏了,无聊起来就玩手机,鉴于目前水产养殖行业对水的认识太少,心血来潮就写了《池塘里的那些事儿》,至于写多少,没去考虑。

小编:很多专家不乐意公开自己的东西,而您在微信里公开自己的QQ空间,很乐于与大家分享,就不怕被打扰吗?对此您是基于什么想法呢?

林老师:有些人想看《池塘里的那些事儿》,但找不到路径,几乎天天有人问我QQ号,为了免去不时回答这个问题,于是就公开了。反正写出来就是要给人看的。另外,小文章在手机上写的,而且没有草稿,编辑也困难,难免有错,可以讨论。

小编:听说你退休了,你觉得退休后的生活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林老师:退休前后生活上没太大差异,就是少了压力,自由一点。

小编:我看到您把“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作为签名,是表达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林老师:退休是人生的一个拐点,无论你心态多年轻,在别人的眼里,你已经是老年人。两句签名说两件事,前一句是说退了,后一句是说老了。至于想表达的心境,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小编:请您给利洋的技术服务提些建议吧!

林老师:利洋从今年开始立项对全国各个水产养殖水域的水源和土壤进行属性普查,相信这对利洋的服务能提供更准确有效的依据。因此,希望利洋一线服务人员能多了解水的基本属性方面的知识,以便将来在公司大数据的配合下,做出更高效的服务,给养殖户带来更大的利益。


【专家讲堂】池塘里的那些事儿(1、2、3)

来源:林文辉老师QQ空间

1、养鱼八字法当中的第一个字就是水,养鱼先养水也人尽皆知。然而,真正懂得“水”的,又有几人?

如果说,天底下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土壤,那么,同样,天底下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水体。

大凡种地的农民都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于种植不同的庄稼。同样,不同的水体最适的养殖品种也不同。

在不同的土壤中种植相同的植物,由于土壤不同,需要施的肥料也不同,同理,养殖同样的动物,不同的水体,所需要的投入品也不同。

不同的土壤,决定了不同的植被。不同的水体,组成生态系统的藻类、细菌也不同。同一种肥料,在不同的水体中培出来的细菌、藻类也不同。

种地的,可以测土施肥,科学种植。前提是懂得土壤的属性,同时也懂得植物的需求。

养鱼养虾的朋友们,你们懂得水的属性吗?你们知道鱼虾对环境的需求吗?尽管我们也强调测水调水,那测什么调什么?如果你既不懂水,也不懂鱼虾,你怎么能做到科学养殖呢?只能说是瞎养!

最让人不寒而栗的是,整个水产界帮你调水的“技术员”其实没有几个真正懂水!这无异于盲人扶着盲人过马路!


2、水的组成是千变万化的。

自然界没有不含矿物质的“纯净水”。当水蒸气在大气中形成雨滴的时候,没污染的大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污染大气中的各种氧化物如二氧化硫、氧化氮、二氧化氮;各种气溶胶(如PM2.5)等就溶解到水里了。

当雨水落到地面,与土壤、岩石接触后,又溶解了其中一些矿物质。这些雨水或汇成径流,形成江河,最后回到大海,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或驻留于地下,或形成泉水,最后也回到大海。

水在运动过程中,接触过什么土壤、岩石,都会留下“印记”,经历的不同,导致水体组成的差异。反过来说,水的差异,是因为水体所含的矿物不同。

所以说“水是一种流动的矿床”,或者说,水是一种流动的“土壤”。

理论上,水中含有地球上所有的物质,包括所有元素、天然或人工的化合物,只是浓度不同而已。

一般来说,雨水的平均盐度大约为0.0003%,地表水为0.003%,地下水为0.03%,河口水为0.3%,海水为3%,有些盆地卤化水可高达30%。

尽管水体中含有各种矿物质,但大多数矿物质溶解度很低。构成上述盐度的主要离子为:钙、镁、钾、钠,以及碳酸氢根、碳酸根、硫酸根和盐酸根。在海水中,上述离子的总和(重量)构成海水盐度的99.8%。

3、虽然说“有水到的地方就有鱼虾”,但是,从生产角度讲,并不是所有水体都适合养殖。这里牵涉到效率问题。就像所有土地都可以用来种庄稼,但是,有些土地由于太瘦而没有利用价值。

和土壤一样,不同水体,生产力也有所不同。生产力高的水体,可以高产,生产力低的水体,虽然也可以高产,但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成本)。

例如,我们年头挖个池塘,放水,放些鱼苗,不去管它,年底就有鱼抓了。关键是,能有多少产量?

根据前人对水库湖泊生产力调查研究的数据,产量是毛生产力的0.1%~0.7%。我们按0.5%计算:假设我们池塘的平均毛生产力是8克氧/平方米/天,即3克碳/平方米/天,这样,一年的亩产是:3X365X666.667X0.5%/15%/1000=24.33(公斤/亩)。

15%是活鱼体的碳含量。

如果我们池塘的生产力是16克氧/平方米/天,则亩产是48.66公斤。很明显,生产力决定产量。

当然,有人说,生产力低的水体,我们可以通过投饵来提高产量啊?这话没错,问题是,我们能投多少饲料?

假设我们用很好的饲料,每公斤饲料可以生长一公斤鱼。一公斤饲料含碳大约500克,一公斤鱼含碳大概150克,所以,每投一公斤饲料,池塘必须能提供(500-150)/12X32=933.33克氧。

生产力低的池塘有多少剩余氧(我们先假设池塘不留氧债),亩产24.33公斤的池塘的剩余氧是24.33X15%/12X32=9.732公斤氧,因此,可以投入9.732/0.9333=10.24公斤饲料。因此,在没有任何增氧措施的情况下,生产力低的池塘投喂饲料的产量是24.33+10.24=34.57公斤。

可见,生产力低的池塘提高产量需要付出饲料的代价。

同样,生产力高一倍的池塘的剩余氧也高一倍,可投入的饲料也高一倍,因此,产量也高一倍,即48.66+20.48=69.14公斤。

所以,有人认为,投喂饲料的池塘水体生产力对产量影响不大,甚至由于池塘生产力高,天然饲料多,不利于饲料销售。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因为生产力低的池塘饲料根本投不进去。

可以说,生产力低的水体不太适合于水产养殖。

(以上的数据是用来说明问题的,池塘的实际情况不同,因为池塘水体与大气存在着气体交换,池塘底部也存在氧债,可以承受的饲料比上述数据高得多,因此产量要比这个例子高得多。)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