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腹水病和指环虫病并发症的诊治方法
542
切换pc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广西全州县枧塘乡水产畜牧兽医站 闫晓琼

摘要: 对2012 年9 月20 日全州镇水南村某养殖户池塘养殖黄颡鱼腹水病和指环虫病并发症进行诊治,从3条病鱼的心脏各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qzys01、qzys02 和qzys03,经API 20NE鉴定,3株菌株均为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分离到的3 株嗜水气单胞菌都是黄颡鱼腹水病的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3株致病菌对复方磺胺嘧啶、磺胺间甲嘧啶、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盐酸沙拉沙星、依诺沙星、左氟沙星、环丙沙星均极度敏感,对氟苯尼考和红霉素高度敏感。采用先以40%精致敌百虫粉杀虫,后用聚维酮碘消毒水体3d,再以复方磺胺嘧啶+ 黄芪多糖拌饲料连续投喂7d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 黄颡鱼;腹水病;嗜水气单胞菌;指环虫;诊治

黄颡鱼是广西各地重要的名特优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具有较高的养殖效益。全州县地处桂北地区,黄颡鱼养殖主要集中在全州镇,以池塘养殖为主,目前养殖面积约8hm2,年产量约150t。但在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问题也不可避免,有时甚至可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据几年来的监测发现,随着养殖面积的扩大和放养密度的增加,腹水病、溃疡病、红头病、小瓜虫病等疾病的危害日趋严重。2012年9月14日,该镇水南村某养殖户2000m2池塘养殖黄颡鱼发生病情,到20日死鱼数量达1500多条。

本报告对养殖户送检的黄颡鱼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以外用敌百虫粉杀虫、聚维酮碘消毒、拌饲料内服复方磺胺嘧啶+黄芪多糖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供广大黄颡鱼养殖户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病样来源于全州镇水南村某养殖户2000㎡池塘养殖发病症状明显的黄颡鱼,共6条,平均体重26.32g。健康黄颡鱼购自南宁市水产良种场,平均体重28.73g,运到实验室后经20d暂养,确认无病后用于人工感染试验。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兔血培养基、药敏纸片均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API 20NE生化试剂条及附属试剂,购买于法国—梅里埃(BioMerieux)公司。敌百虫、聚维酮碘、复方磺胺嘧啶、黄芪多糖购自全州县百乐兽药店。

1.2 方法

1.2.1 病症观察及镜检

取病鱼置于解剖盘上,依次对体表、鳃和内脏进行目检和镜检。镜检主要是刮取病鱼体表粘液压片和剪取鳃丝制成水浸片在10×10倍显微镜下观察。

1.2.2 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取3条病鱼,在无菌条件下取心脏、肝脏等组织分别划线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和兔血培养基上,37℃培养18h~24h后,观察菌落形态及溶血性,然后挑取优势菌落转接到营养琼脂平板上纯化,4℃冰箱保存备用。并将纯化后的细菌送往广西大学与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共建的水产动物病害诊断实验室保存、鉴定和进行动物回归试验。

1.2.3 细菌的鉴定

氧化酶试验: 刮取少量新鲜纯培养物菌落涂于氧化酶试纸上30s内判读结果。

API 20NE 鉴定: 根据氧化酶实验结果,选用相应的API 20NE 试剂条,按说明书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

1.2.4 人工感染试验

(1) 无菌滤液的人工感染试验。无菌条件下,取病鱼的心、肝、脾、肾等组织匀浆,0.22μm细菌滤膜过滤除菌得无菌滤液。将无菌滤液涂布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h,经无菌检查后,取健康黄颡鱼20条,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条,实验组腹腔注射无菌滤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无菌PBS液,每条鱼注射0.3mL。注射后分置于不同水簇箱内饲养观察15d,记录各组鱼的摄食、活动、死亡情况,若试验组出现死亡现象时,取刚死和濒死个体再进行一次无菌滤液的人工感染试验。

(2) 动物回归试验。试验在广西大学与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共建的水产动物病害诊断实验室完成,分离菌株经37℃培养18h~24h后用无菌PBS液洗下菌苔制成菌悬液,用麦氏比浊管和活菌计数法将菌悬液的细菌浓度调为108cfu/mL左右。取健康黄颡鱼40条,试验组分3组、对照组1组,每组各10条,实验组腹腔注射菌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无菌PBS液,每条鱼注射0.3mL。注射后各组试验鱼分置于不同水族箱中进行连续15d的饲养观察,并记录各组鱼的摄食、活动、死亡情况,若试验组出现死亡现象时,取人工感染濒死个体再进行细菌分离、滤液人工感染和菌液人工感染。

1.2.5 药敏试验

采用K-B纸片扩散法,即在无菌条件下用灭菌接种环划线接种法接种病菌于琼脂平板表面,37℃培养18h~24h后测量抑菌圈直径。

1.2.6 治疗

采取外消内服方法进行治疗,先杀虫后消毒喂药。杀虫药物选用敌百虫,消毒药物选用聚维酮碘,内服药物则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筛选敏感国标渔药。具体做法是: 第一天用40% 精制敌百虫粉杀虫;第二天至第四天按说明书的用量全场泼洒聚维酮碘消毒; 第三天开始拌饲料内服敏感国标渔药+黄芪多糖,每天1次,连喂7d。

2 结果

2.1 自然发病鱼的主要症状

病鱼在水体表层离群独游、打转,不摄食,腹部膨大。体色灰白,下颌、胸鳍与臀鳍基部发红,腹部膨胀,肛门红肿,鳃肿胀,腹腔内充满淡红色腹水,肌肉、胃和肠道充血,肝脏灰白有坏死点。

2.2 镜检结果

将病鱼体表粘液压片和鳃组织的水浸片在10×10倍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体表无寄生虫,而鳃丝上平均每个视野可观察到5个以上的指环虫。鳃丝末端腐烂,鳃小片变形。

2.3 细菌的分离结果

从3条病鱼的心脏上各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分别编号为qzys01、qzys02和qzys03,均呈β溶血;菌落灰白色半透明、圆形略隆起、表面湿润、边缘整齐,菌落直径0.80mm~1.20mm。染色镜检结果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菌体长约0.85μm,菌体直,两端钝圆,以单个或者成对排列。

2.4 人工感染试验结果

2.4.1 无菌滤液的人工感染试验

结果无菌滤液的平板涂布未发现有细菌菌落。以无菌滤液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经15d的正常饲养,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任何病态及死亡现象。试验结果基本排除了该病由病毒引起的可能性。

2.4.2 动物回归试验结果

注射菌悬液的试验鱼,在注射后第3d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并有死亡现象,到第7d全部死亡。表明分离到的菌株是黄颡鱼腹水病的病原菌。

2.5 病原菌的鉴定结果

3 株病原菌的氧化酶试验结果均为阳性。采用API 20NE 半自动细菌鉴定系统的鉴定结果,qzys01、qzys02、qzys03 的API 阳性代码值分别为5577754、7577754、7777754,3 株菌株的API 20NE生化鉴定结果见表1。

表1 3 株病菌的API 20NE 系统鉴定结果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根据表1,qzys01菌株的色氨酸和尿素试验均为阴性,qzys02色氨酸阳性、尿素阴性,qzys03 色氨酸和尿素均为阳性,3株菌株的其他生化特性相同。API 20NE 的鉴定结果,3株分离菌株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 。

综合以上各试验结果,作者认为引起黄颡鱼腹水病的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本次全州镇水南村某养殖户池塘养殖患病黄颡鱼属细菌性腹水病与指环虫病并发症。

2.6 药敏试验结果

对3株病原菌进行了22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3株病原菌对复方磺胺嘧啶、磺胺间甲嘧啶、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盐酸沙拉沙星、依诺沙星、左氟沙星、环丙沙星均极度敏感,对氟苯尼考和红霉素均高度敏感,对其余12种药物则表现为不敏感或耐药,详见表2。

表2 3 株病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注: 直径d>25mm 为极度敏感,20mm≤d<25mm 为高度敏感;15mm≤d <20mm 为中度敏感;10mm≤d <15m 为低度敏感,d<10m 为不敏感。多粘菌素B 则以d≥9.0m 为敏感,d <9.0mm 为不敏感。

2.7 治疗效果

9月20日病样送检当天,每立方米水体用40%精制敌百虫粉1.6g兑水全池均匀泼洒,杀灭指环虫;9月21日至23日每天全池泼洒1次聚维酮碘(0.2mg/L~0.5mg/L) 进行水体消毒;9月22日至28日,根据药敏结果,每千克鱼用300mg复方磺胺嘧啶+15mg黄芪多糖拌饲料内服,每天1次,连喂7d。用药治疗后,23日死鱼数量从治疗前的每天150条~200条减少到12条,24日死鱼5条,25日以后再没有死鱼现象发生,疗效显著。

3 讨论

腹水病是水产养殖鱼类常见疾病,在广西各地屡有发生。有关黄颡鱼腹水病的病原菌,梁正生等(2012)的研究结果表明,永福县养殖黄颡鱼腹水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丁正峰等(2008)认为该病的病原菌是迟钝爱德华氏菌,雷家国(2007)的研究结果则表明,黑鱼腹水病的病原是费氏枸橼酸杆菌。根据本试验结果,引起黄颡鱼腹水病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与梁正生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丁正峰和雷家国的研究结果不同。由此可见,养殖鱼类腹水病的病原多样性特征明显,这无形中增加了养殖鱼类腹水病诊治的难度,也预示着仅凭体表病症和经验来诊治鱼病很难达到治疗目的,必须依据实验室确诊,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才能确保疗效。

嗜水气单胞菌是引起淡水养殖鱼类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因养殖品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病症,也引出了许多不同的疾病名称,除了本试验和梁正生等的研究结果,嗜水气单胞菌可引起养殖黄颡鱼腹水病外,还有鲈鱼与鲤鱼的红痛病、鲫鱼与鲢鳙鱼的爆发病、虹鳟与鲶鱼的坏死病,胡子鲶的腐皮病、泰国虎纹蛙的红腿病等。此外,嗜水气单胞菌还能与温和气单胞菌一起引起黄颡鱼的体表溃疡病。可见,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养殖鱼类后表现的症状呈多样性。

根据近年的诊治实践,养殖鱼类寄生虫病和细菌病并发现象非常普遍,治疗上只有先对症使用药物进行杀虫,再配合采取水体消毒和拌饲料内服敏感药物+免疫恢复剂等措施,减少鱼体的外源应激和恢复免疫能力,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本试验中,同池的3条病鱼各分离到1株病原菌,虽然都是嗜水气单胞菌,但它们的生化结果却不尽相同,这可能是导致3株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各不相同的原因之一,生产上只有选用对3株病原菌都极度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才能确保疗效。选择药物时要优先选用敏感国标渔药,避免选用禁用药物和以往用过的药物,而且最好是选用3种以上极敏国标渔药实行轮流用药,防止病原菌耐药性的形成。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