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养殖早期不上料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418
切换pc版
养殖前期不上料是今年很常见的现象之一。常听养殖户说:放苗都一个多月了,对虾吃料还很少,一直加不起料。对虾如果不上料,一方面会导致对虾生长缓慢,养殖周期延长,产量低;另一方面,发生不上料的现象也可能因为塘中对虾成活率低,没有继续养殖的价值。

在养殖前期,一般引起不上料的原因有:

1、成活率低。不上料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成活率很低,成活的虾苗密度小,自然不上料。而导致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有:种苗质量差,放苗成活率低;水质与苗场相差太大,放苗时大量应激死亡;池塘有捕食型的水生昆虫或凶猛鱼类,放苗后持续捕食虾苗,造成成活率低;苗期发病。大量虾苗发病死亡;进排水或堤坝漏洞,虾苗逃逸。

一般判断成活率高低的方法是通过捞苗或抛网观察,并结合平时的养殖情况综合判断。出现以下现象大多是放苗成活率低的表现:放苗时出现较多的“白苗”、“死苗”;放苗后池边或观察网持续发现有死苗;养殖池塘有较多凶猛鱼类或捕食型的水生昆虫;放苗后发现有虾苗发病等。出现这些情况时,如抛网或捞苗发现虾苗不多、密度不高,或有病苗。都是成活率低引起的不上料。

对于成活率低引起的不上料,一般采取的是补苗或重新放苗的措施。如果现存虾苗健康、发现过病苗、无凶猛鱼类或捕食型的水生昆虫,可以通过补苗,提高虾苗密度。如果水体有凶猛鱼类或捕食型的水生昆虫,或者发过病,则建议排塘后重新消毒、培水,重新放苗。

2、如观察到虾苗食欲不振,空肠不空胃。这种情况时虾密度不小,但水质不佳造成不吃食或食欲不佳上料少。

这种情况的特点是:试苗成活率高,放苗沉底快、无白苗现象,饲养期间无发现过病苗、死苗,无凶猛鱼类或捕食型的水生昆虫;抛网或捞苗观察发现密度高,但小虾的肠胃较细小或弯曲、或空肠不空胃,虾身瘦软,鳃肿或黄鳃。

出现这种情况的,往往是因为前期饲养管理不善,导致环境恶化和幼虾的肠胃功能失调。

应对措施:用鱼虾卫士每瓶2亩+水毒净每包2亩泼洒,下午用降解灵片每包2亩+正强1号每包2亩干撒;第二天用黑霸每包2亩+开胃解毒灵每包1亩泼洒,下午用超强底改王+福地安每瓶2亩干撒。每斤料用鱼虾力士6克+强效促长剂20克+多维3克拌料投喂,每天2餐,连用5天。

3、池塘饵料生物丰富。如果池塘中的饵料生物丰富,如桡足类、枝角类、轮虫等密度较大,而放苗的密度不高,虾苗健康无病,这种情况下上料慢的属正常现象,尤其在低密度养殖中常见出现,一般无需处理,等饵料生物消耗差不多了,自然会上料。

4、池塘泥皮、青苔、腐屑较多。对虾在池塘中吃食腐屑、泥皮或青苔,因此不上料,生长也慢。

这种情况的特点是:试苗成活率高,放苗沉底快、无白苗现象,饲养期间没发现过病苗、死苗,无凶猛鱼类或捕食型的水生昆虫;抛网观察发现密度高,小虾的肠胃饱满,肠道不均匀或发黑(吃食腐屑)发绿(吃死藻、青苔),粪便发黑粘连或发绿,有些粪便有泥沙(吃食泥皮)。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前期管理不善,导致池底淤化、泥皮或滋生青苔,或者水色大起大落,池底沉积较多的死藻。幼虾长期吃食这些腐屑、泥皮或青苔、死藻,营养不良,生长慢,出现较多的长不大的弱势群体,甚至出现发病。

对于上诉情况出现的不上料,按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因倒藻造成水中悬浮颗粒多,底脏等多种原因引发对虾空肠空胃、不上料。

池塘曾出现较多泥皮,虾粪色淡,有泥沙的,是吃食泥皮引起,应及时分解池底的泥皮和调理肠胃。一般用正强1号+爽水灵每瓶2.5亩干撒,连用2天;第三天用黑金神每包3亩+净水型益生健每瓶3亩+育藻膏1~2斤/亩混合发酵后晴天上午泼洒;停料1天,然后每斤料用鱼虾力士6克+强效促长剂20克+多维3克拌料投喂,每天2餐,连用5天。

池塘出现青苔,虾粪绿色,是幼虾吃食青苔引起,应将青苔处理掉。 一般先加深水位,然后施用黑金神2公斤/亩·米+黑霸3公斤/亩·米抑制青苔,晚上分解底改2亩/包改底,最后黑霸2亩/包+净水型益生健100克/亩培藻。同时每斤料用鱼虾力士6克+强效促长剂20克+多维3克拌料投喂,每天2餐,连用5天。由于处理青苔的时间较长,本措施见效的速度也比上述慢2~3天。

底泥淤化、死藻多,虾粪发黑发绿粘连。一般的处理方法是:用鱼虾卫士每瓶2亩+水毒净每包3亩泼洒;下午用降解灵片+正强1号+爽水灵每包2亩干撒。每斤料用鱼虾力士6克+强效促长剂20克+多维3克拌料投喂,每天2餐,连用5天。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