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农出品】南美白对虾白便综合症病因及防治方案
358
切换pc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文/王宁

  实证员/王宁、蔡文良

  审核/福建大北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站

  南美白对虾养殖在高温期(尤其是温度高的6-8月份)水面出现漂浮白色粪便的情况,称作“白便”,伴随着“白便”现象的南美白对虾吃料慢、生长缓慢、产量低、饵料系数高,严重时虾体重下降,出现“干瘪虾”,甚至发生“偷死”。

    【发病症状】

  底质差的土塘发病率高,发生底臭的池塘发病率最高,经常改底的池塘发病率低。此外,饲料投喂量大的池塘发病率高,投喂多则增加肝胰脏负担,剩料在池底腐败被虾摄食后更易引起“白便”。还有“倒藻”后多发,蓝藻多的池塘多发,与对虾摄食死亡藻类或不易消化的藻类有关。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只是吃料减慢,摄食量减少。随着病情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虾不吃料,池塘(土池)下风口水面可见漂浮的白色粪便,发病虾出现肠道不饱满(“断肠”)、空肠现象,肝胰脏也开始萎缩、变小,外观模糊,有的虾红须、红腿,漂浮的白便也增多。进一步发展,有少量偷死或爬边,虾不吃料或吃料少,出现“干瘪虾”,虾规格大小相差悬殊。

    【白便形成机理】

  “白便”是从肝胰脏病变开始的,是肝胰脏和肠道病变后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增生细胞形成的,不是食物消化后形成的粪便,而是一个肠炎的结果。已经拉“白便”的虾消化吸收功能严重下降,由于上肝胰腺腺管萎缩、上皮脱落、坏死,肠壁细胞不断增生、不断脱落,此时虾已经不可恢复。

    【防治方法】

  “白便”是对虾肝胰脏、肠道长期发生慢性病变的结果,一旦池塘漂浮大量白便,严重的对虾已经无法治愈。因此“白便”的防治必须以预防为主,发现“白便”及时治疗,“白便”的发生与水质、底质环境密切相关,养殖期间采取定期调水、改底,保持水体环境稳定,定期内服保健、中药调理肝脏,能减少或推迟“白便”的发生。一旦有白便发生,应立即使用利水素改底除臭,每包2-3亩·米,连用两次,同时拌料内服鱼血安和渔诺玢, 彻底杀灭肠道有害菌,消除肠道炎症,每包拌料30-40斤,连用3天,待发病减少后拌服贞高和益香露,贞高每包拌料30-40斤,保护和修复肝脏损伤,提高免疫力,益香露每瓶拌料40-80斤,调节肠道有益菌群,修复肠道损伤,促进诱食及消化吸收。使用此套餐模式,基本上能够治疗和减少“白便”的发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成功案例】

  根据不同病情及发病条件,按照上述治疗方案,适当调整用量及用药,经过长期跟踪与服务,在以下养殖户的虾池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