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食用菌的常见害虫——瘿蚊
819
切换pc版

俗称红蛆、菇蚋、瘿蝇。

①形态特征。成虫雌虫体长1.17毫米,雄虫体长0.82毫米;头和胸均深褐色,其他部位灰褐色或橘红色;触角细长,念珠状,11节;腹部可见8节。幼虫纺锤形,无足,橘红色或橘黄色,头不发达,体13节。老幼虫长约3毫米。

②习性和为害。一年发生多代,繁殖极快,常孤雌生殖,一只老幼虫一次可产20头左右小幼虫,喜湿,不耐干旱,可在水中存活数日。常群集为害。可为害菌丝和子实体。幼虫为害,虫口密度大时,在料表面呈橘红色虫团,成虫和幼虫都具趋光性,光线强的料面虫口密度大。为害子实体时,多聚集在菌柄基部,从基部钻入菇体。发生严重时,覆盖的薄膜水珠处、料面和菌柄基部表面甚至菌盖上都可出现橘红色虫群。

③防治措施。首先要做好菇房用前的清洁、灭虫和防虫处理,以杜绝虫源,发生时可在采净菇后,用1 000倍液的50%锌硫磷喷洒,也可在幼虫聚集处吸干水珠后撒少量石灰粉将幼虫杀死。将子实体采净后,使菌体表面干燥,可使瘿蚊幼虫干燥而死。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