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是对生物影响的一个综合因素,对水质、水生生物和鱼类有很重要的影响,养殖水体的pH值是影响养殖鱼类摄食、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稳定的pH值是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手段。pH下降是水质变坏、溶解氧降低的表现,可使有毒的硫化氢含量增加;pH过高会增加氨氮的毒性。因此,池塘健康养殖生产中掌握影响pH值高低变化因素及调控技术,可大大提高生产力,谋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一、pH值的适宜范围
鱼类安全生活的pH值范围是6~9,其中淡水鱼类对pH值的适宜范围是6.5~8.5之间,最适宜范围是7~8.5。超出高限9.5~10,低限4~5,会直接造成鱼类死亡。
精养鱼塘的pH值一般控制在7~8.5之间,在此范围内鱼类生长快,饵料系数低,反之则生长缓慢,饵料系数偏高。在实际养殖中要确保水体的pH值稳定,若水体的pH值变化过于频繁,变化幅度过大,鱼类苦于调节适应,即使是在安全范围内,也不利于生长,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养殖水体应有足够大的缓冲能力,总碱度以大于1毫克当量/升为好。
二、pH值的日变化规律
掌握pH值的日变化规律对养殖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利用价值。pH值的日变化规律是因为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影响到pH值的日变化。一般情况下,日出时pH值开始逐渐上升,到下午4:30~5:30左右达最大值,接着开始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至最小值,如此循环往复。pH值日常变化幅度是1~2,若超出此范围,则此水体有异常情况。
三、影响水体PH值的因素
在没有外来水污染的情况下,最主要的是水中游离的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平衡系统,以及水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它的分解条件。二氧化碳的增减是由水中生物呼吸作用,有机质氧化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对强弱决定的。
四、pH值过低的原因及调控
如果一个养殖水体pH值偏低,又没有外来的特殊污染,可判定这个水体有可能硬度偏低,腐殖质过多,溶解二氧化碳偏高和溶氧量不足,同时也可判断这一水体植物光合作用不旺或者养殖密度过大。微生物繁殖受到抑制,整个物质代谢缓慢。
调控技术:1.因酸性土壤造成的pH值偏低,在清塘时加大生石灰用量,在养殖期内,少量多次使用生石灰进行调节。2.因大量有机质分解造成PH值偏低的池塘,可泼洒生石灰使水体pH值升高到7.0以上;或者使用底质改良剂、益生素、EM菌等类产品促进有机物分解,阻止其形成腐植酸。
五、pH值过高的原因及调控
养殖中后期投饲量多、二氧化碳大量消耗、排泄物增多、藻类大量繁殖、池塘内大量氨氮的积累等因素。水体PH值过高直接影响到鱼类血液的PH值,使其发生碱中毒,并会腐蚀鳃组织及皮肤,引起鱼虾大批死亡。此外,碱性水体中,大量的NH4+会转化成有毒的NH3。
调控技术:1.对于投饲量多、排泄物多的池塘,经常使用EM菌、益生素调节水质。2.对于有大量氨氮积累的池塘,泼洒护水宝,使水体碱度降到合适的值,再用除氨硝等产品降低氨氮含量。3.对于因藻类大量繁殖,水色过浓引起的pH值过高的池塘,傍晚时分全池泼洒藻苔净,连用2天,当晚注意增氧,第三天泼洒解毒安解毒。4.适时使用新鲜的生石灰,调节水体的pH值,增加钙质。5.适量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水,如复合芽孢杆菌、EM菌等制剂、益生活水素、三株噬菌王等,可有效降解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吞噬有害菌,经常使用能较好调节水质。
来源:中国渔业报-中国农业新闻网
标签:pH值 鱼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