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番茄溃疡病
319
切换pc版
番茄溃疡病又名番茄细菌性溃疡病,1909年首次在美国密歇根州的温室番茄上发现,我国1954年首次发生番茄溃疡病。番茄溃疡病是一种维管束系统病害,从幼苗到坐果期都可发生。是番茄生产中最为严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之一。番茄溃疡病主要症状: 番茄幼苗至结果期均可发生溃疡病。幼苗染病始于叶缘,由下部向上逐渐萎蔫,有的在胚轴或叶柄外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植株矮化或枯死。成株染病,病菌在韧皮部及髓部迅速扩展,开始下部叶片凋萎或卷缩,似缺水状;茎内部变褐,并向上下扩展,长度可由一节扩展到几节,后期产生长短不一的空腔,最后下陷或开裂,茎略变粗,生长许多不定根,多雨或湿度大时,从病茎和叶柄中溢出菌脓或附在其上,形成白色状物。后期茎内变褐以至中空,最后全株枯死,上部顶叶呈青枯状。果柄受害多由茎扩展而来,其韧皮部及髓部出现褐色腐烂,一直可伸延到果内,致幼果皱缩、滞育,畸形和种子带菌。有时引起局部侵染,萼片表面产生坏死斑,果面可见略隆起的白色圆点,单个的病斑直径3毫米左右,中央为褐色木栓化突起,称为鸟眼斑,是病果的一种特异性症状。番茄溃疡病发病时间: 1、幼苗期:多从植株下部叶片的叶缘开始,病叶发生向上纵卷,并上下部向上逐渐萎蔫下垂,好似缺水,病叶边缘及叶脉间变黄,叶片变褐色枯死。有的幼苗在下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致病苗株体矮化或枯死。2、成株期:病菌由茎部侵入,从韧皮部向髓部扩展。初期,下部凋萎或纵卷缩。似缺水状,一侧或部分小叶凋萎,茎内部变褐色,病斑向上下扩展,长度可达一至数节,后期产生长短不一的穿腔,最后下陷或开裂,茎略变粗,生出许多不定根。在多雨水或湿度大时,从病茎或叶柄病部溢出菌脓,菌脓附在病部上面,形成白色污状物,后茎内变褐色而中穿,全株枯死,枯死株上部的顶叶呈青枯状。果柄受害多由茎部病菌扩展而致其韧皮部及髓部呈现褐色腐烂,可一直延伸到时果内,致幼果滞育,皱缩,畸形,使种子不正常和带菌,有时从萼片表面局部侵染,产生坏死斑,病斑扩展到果面。潮湿时病果表面产生“鸟眼斑”鸟眼斑圆形,周围白色略隆起,中央为褐色木栓化突起,单个病斑直径3mm左右。有时许多鸟眼斑墨守成规在一起形成不定形的病区。鸟眼斑是番茄溃疡病病果的一种特异性症状,由再浸染引起,不一定与茎部系统侵染同发生于一株。番茄溃疡病药剂防治: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全田喷洒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60%DTM,硫酸链霉素及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番茄溃疡病防治方法: (1)番茄溃疡病物理防治 。①温汤浸种:先将种子在凉水中浸泡10分钟,捞出后放入55℃温水中浸泡30分钟,不断搅拌,并随时补充热水。再放入凉水中浸泡4~5小时。②高温闷棚。利用三夏高温季节,密闭温室15~20天。 (2)番茄溃疡病化学防治。①种子处理。5%稀盐酸浸种5~10小时、0.05%次氯酸钠浸种20~40分钟。②苗床消毒。在播种前20天左右,将床土耙松,每667米2用40%的福尔马林20升,兑水30~40吨浇到苗床上,随后用塑料膜覆盖5天,揭去塑料膜,将床土耙松,半月后再播种。③田间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施1∶1∶200的波尔多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DT杀菌剂400倍液,喷药间隔期7~10天,连喷3~4次。(3)番茄溃疡病农业防治①发现病苗及时进行土壤处理或更换成无病土。②对发病田块实行3年或3年以上的非茄科作物轮作。③选择抗性品种进行栽培,如中蔬4号、早粉2号、佳粉2号、强丰。 番茄幼苗至结果期均可发生溃歉年病。叶,茎,花,果都可以染病受害。为了防止番茄溃疡病的蔓延,影响番茄后期的产量和质量,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和药剂进行防治。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