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发展苜蓿产业三管齐下
314
切换pc版

河北省黄骅市近年来通过调查农业结构、发展种植苜蓿草,使这一片曾经穷脊的盐碱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农民因为大面积种植苜蓿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人均收入较前两年翻了好几倍。据统计,在今年严重干旱条件下,全市苜蓿种植户人均增收仍超过500元—1000元,黄骅成为了河北省响当当的牧草致富典型。据了解,该市为加快苜蓿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以销售促加工,以加工促种植,以组织连农户”的工作思路,在“抓基地、建龙头、搞服务”三个方面下功夫,大力构筑苜蓿产业化发展格局。 在基地的建设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围绕示范引导,着力转变农民的种植观念。采取了宣传发动、典型带动、项目拉动、政策促动的“四动”措施,在全市广泛开展“地怎么种、钱怎么挣”大讨论。通过组织参观基地建设、组织种植大户巡回演说,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和农民直接对话,干部带动、典型示范、媒体宣传等多种办法,让农民自己转变自己,靠比较效益转变农民的传统种植观念。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减轻农民改粮种草的成本和压力,培育出了基地和种草典型。并把苜蓿种植作为盐碱地改造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规定项目区建设必须保证种植50%以上的苜蓿。全市各部门都为苜蓿产业发展“开绿灯”、搞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调动了群众发展苜蓿的积极性。 在龙头建设上,按照“依托科技,着眼规模,面向市场,带动农户”的原则,投资1010万元,引进中国农大成套设备研究所先进技术,建成了三利草业公司苜蓿深加工项目,年加工能力3万吨,生产草捆、草块、草粉、草颗粒等系列产品,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金草”牌商标,经国家农业部饲料中心鉴定,产品各项质量技术指标完全符合要求,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经省科技厅立项批准,成立了河北省苜蓿精深加工研究所,与种植户签订了苜蓿回收合同,辐射带动农户发展。 在服务销售上,建立和完善了三个体系。即一是良种繁育体系。在各乡镇建立了苜蓿示范园,引进了中苜一号、美国皇后等十余个优质品种,建设了总面积5000亩的苜蓿良种繁育基地,全市实行标准化生产,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二是技术服务体系。聘请了国内权威牧草专家做技术顾问,并与十余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成了以苜蓿办、农业局、畜牧局等部门为主体,乡镇农技站为基础的服务网络,为农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定期开展大规模的科技下乡、技术培训活动;三是收割收购运销体系。建立了市级苜蓿收购运销中心和乡村收割收购服务网点,组建了草业开发公司和苜蓿经销服务公司,并于今年11月份举办了黄骅市苜蓿产品定货会。实行统一收割收购,统一打捆运输,统一加工销售,使全市苜蓿生产形成了“公司+基地+服务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