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安徽、湖北、云南、贵州、重庆、四川、陕西、宁夏、甘肃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站: 今年小麦条锈病在全国大流行,对小麦生产构成较大威胁,但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植保技术部门加强技术指导,积极组织应急控制,基本控制住了小麦条锈病为害。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国挽回小麦损失超过16亿公斤,比大发生的1990年多挽回损失2亿多公斤。为进一步控制小麦条锈病流行为害,各地要认真总结今年监测防治工作经验,及早动手,切实做好小麦条锈病的秋季预防工作。 一.抓好秋播拌种工作。 小麦药剂拌种是西部麦区防治秋苗条锈病的重要技术措施。当前,小麦秋播在即,各有关省级植保站要按照规定,用好国家下达的条锈病防治财政补助经费。这项经费主要用于预防、应急控制药剂补贴、技术培训和病情监测等方面。当前要做好种衣剂、三唑类农药拌种剂等物资储备工作,在条锈病秋苗重发生地区,大力推广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力争无白籽下种,减少或延缓秋苗发病,降低越冬菌源基数。各有关省区还要应用各种媒体宣传拌种对防治条锈病的作用,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活动,提高小麦种子药剂处理的技术到位率。 二、合理布局抗病品种。 在条锈病常发生区,尽力推广应用抗、耐条锈病小麦品种,并做好不同类型抗病品种的布局。据各地调查,目前我国主栽品种80%以上表现为不抗条锈病,但不同品种间作田块,特别是大麦、小麦间作田块,条锈病发生明显较轻。因此,要充分利用近20%的耐、抗条锈病品种和推广适当的种植方式,改善小麦生长小生境,增强小麦对条锈病的抗病性。 三、加强秋苗监测和防治工作。 今年小麦条锈病防治效果显著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监测准确、预报及时。各有关省要在秋播结束后,开展系统监测,发现病株,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报告病情,并喷药扑灭,必要时进行早发田块全田施药预防,减少越冬菌源,为减轻明年小麦条锈病流行,夺取小麦丰收创造有利条件。 四、建立生态治理示范区 。在川、甘、陕、鄂等条锈病菌源富集地区,建立条锈病生态治理示范区,示范推广品种轮换、种子处理、化学防治等条锈病综合防治关键技术,集成条锈病的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最终实现小麦条锈病可持续治理的目标。各有关省区要在条锈病常发区率先建立示范区,全面推广条锈病防治新技术,逐步实现条锈病的可持续治理。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