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防治
331
切换pc版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是由于牛吃进一定量有黑斑病的甘薯后,发生以急性肺水肿与间质性肺泡气肿,严重呼吸困难以及皮下气肿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俗称牛喘气病、牛喷气病。

  病因本病主要发生于种植甘薯地区。由于甘薯块根多汁,在收获或贮藏保存时期,如条件不好、方法不当,极易感染黑斑病,使其侵害甘薯局部成为黑色斑块,周围组织成为褐色,煮熟后有苦味。甘薯黑斑病的有毒成分主要是翁家酮与甘薯酮,对牛可引起肺水肿和肺间质性气肿等病变,导致窒息死亡。当牛食入有黑斑病的甘薯块根过量时,就会引起中毒;用经加工处理的黑斑病的甘薯渣喂奶牛,也使奶牛发生中毒。本病以水牛、黄牛较为多发,奶牛次之。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10月至翌年5月间,即春耕前后为本病发生的最多时期。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食欲旺盛的牛发病快病情发展迅速,绝大多数病例以死亡结局。

  症状牛通常在采食后24小时左右发病。当急性中毒时,食欲、反刍立即废绝,全身肌肉震颤,体温多在38℃~40℃之间。突出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呼吸次数明显增加;随病势发展,呼吸运动加深而次数减少,呼吸声音很大,在牛舍附近或更远一点的地方都可以听到如拉风箱样声响,不时发出咳嗽。由于肺泡壁破裂,气体窜入肺间质中,造成间质性肺泡气肿。后期在肩胛、背腰部皮下发生气肿,触诊呈捻发音。病牛鼻孔张开,鼻翼扇动,张口伸舌,头颈伸展,并取长期站立姿势来提高呼吸量。病牛眼结膜发绀,眼球突出,流泪,瞳孔散大和全身性痉挛,陷入窒息状态。

  在发生呼吸困难的同时,病牛鼻孔流出大量混有血丝鼻液及口吐泡沫样唾液,并伴有前胃驰缓、瘤胃臌胀和出血性胃肠炎,排出混有大量血液和黏液的软粪,散发出腥臭味。心跳加快,颈静脉怒张,四肢末梢冷凉。奶牛泌乳量大为减少,孕牛发生早产或流产。

  病变特征性病变在肺脏,肺显著肿胀,比正常大1倍~3倍。轻型中毒病例肺脏水肿,伴发间质性肺泡气肿,肺间质增宽,肺膜变薄,呈灰白色透明状。严重病例,肺表面的胸膜层透明发亮,呈现类似白色塑料薄膜浸水后的外观。胸膜壁层见有小气泡,肺切面有大量血水及泡沫状液体流出,肺小叶间隙及支气管腔内聚积黄色透明的胶样渗出物。胸腔纵隔呈气球状。在肩、背部两侧的皮下组织及肌膜中,有绿豆到豌豆大的气泡聚积。胃肠黏膜脱落,有暗红色出血斑,尤以盲肠出血最为严重。肝脏肿大,点状出血,切面似槟榔肝。胆囊肿大1倍~2倍不等,胆汁呈深绿色。血液呈暗褐色。

  诊断根据种植甘薯地区,在10月至次年5月期间,牛只自行采食或喂饲黑斑病甘薯的发病史和临床上病牛严重的呼吸困难及肺脏病变等情况,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应用黑斑病甘薯及其酒精浸出液或乙醚提取物作动物复制试验,最后进行确诊。

  本病多以群发为特征,易与牛巴氏杆菌病、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相混淆,通过病史调查、病因分析及本病体温不高、剖检时胃内见黑斑甘薯残渣等,可资鉴别。

  预防在收获甘薯过程中,勿擦伤甘薯表皮。贮藏和保存时,地窖应作到干燥密封,窖温控制在11℃~15℃范围内。对不宜作种用的黑斑病甘薯及甘薯秧苗,不应乱扔乱放,应该集中起来挖坑深埋,以防牛误食中毒。严禁用病薯或病薯加工的副产品,如酒糟、粉渣等饲喂动物。要加强对牛的管理,防止牛只偷食有黑斑病的甘薯,这是严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治疗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解毒药。对中毒病牛可采取下列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排除毒物,可灌服大量清洁温水,同时内服盐类泻剂,如硫酸镁300克~500克,人工盐100克~200克,水5000毫升混合,1次灌服。

  缓解呼吸困难,宜用氧化剂,如用0.1%的高锰酸钾液或1%的双氧水800毫升~1000毫升;或用硫代硫酸钠60克与碳酸氢钠20克,溶于蒸馏水300毫升中,每4小时灌服1次。

  提高肝脏解毒和肾脏排毒功能,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溶液2000毫升~3000毫升和维生素C40毫升~60毫升。对肺水肿病例,用20%葡萄糖酸钙溶液或5%氯化钙溶液,缓缓静脉推注。

  保护大脑皮层,可用10%溴化钠溶液100毫升或10%安钠咖溶液20毫升~30毫升,静脉注射。用绿豆500克,甘草50克,蜂蜜500克,煎汤1次灌服,也有解毒治疗作用。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