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遗传育种及分子生物学家--张启发(图)
502
切换pc版

  张启发,男,汉族,1953年生,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现任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是著名的作物遗传育种及分子生物学家、我国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美国McKnight基金会作物科学国际合作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Rockefeller基金会水稻生物技术国际合作计划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亚洲水稻生物技术合作网络指导委员会主席。

  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分子生物学和作物遗传改良,涉及植物基因组分析,重要基因的鉴定、定位与克隆,杂种优势的遗传和分子机理,作物遗传资源分子标记评估,应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于作物品种改良等。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转基因专项、农业部948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水稻生物技术项目等二十余项。共在PNAS、Nature Biotechnology、Genetics、MGG、Theor Appl Genet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发表论文被SCI刊源杂志引用达1000次以上,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和特邀报告20余次。

  其主要学术成就和贡献有: 

  水稻基因组研究:制作了多张高密度的分子标记连锁图,并以遗传作图的方法定位了全部12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使水稻基因组图谱臻于完整;鉴定、定位了光敏不育、广亲和、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稻米品质、抗病、抗虫等重要性状近20个主效基因,确定了这些性状的遗传基础;定位了产量、分蘖数、穗粒数、品质、粒重、株高、生育期、光敏不育的育性稳定性、籼粳杂种育性以及稻种驯化等数量性状位点(QTL)近80个,系统描述了主效QTL和互作位点在数量性状遗传基础中的作用;进行了水稻和大麦稻瘟病抗性的比较基因组研究,发现数量抗性基因也存在生理小种特异性,并发现水稻和大麦4个抗性QTL在基因组中存在位置上的对应性和小种特异性的保守性。

  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以强优势杂交稻组合汕优63为对象,应用高密度分子标记连锁图,系统研究了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1)对该组合F2:3群体的分析,在产量及其构成因子遗传基础中揭示出大量上位性效应,提出了上位性是杂种优势重要遗传基础的观点。(2)构建该组合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专门用于杂种优势研究的“永久F2”群体,提出了“杂种优势位点”的概念及其检测方法,全面剖析了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以“杂种优势位点上的超显性和双位点杂合体的微弱有益效应的积累”较圆满地解释了汕优63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3)系统分析了杂种优势与分子标记杂合性的关系,发现分子标记杂合度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与所研究的种质有关。在国际会议上多次作大会报告,受到国际权威学者的高度的评价。并被美国出版的植物育种教科书“Principles of Plant Breeding”和Ann Rev Genetics大篇幅引用。

  水稻分子育种: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广谱、高抗白叶枯病基因导入到优良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和6078中,改良了杂交稻的白叶枯病抗性;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明恢63的Wx基因区段导入到珍汕97中使珍汕97与米质相关的三个性状得到了同步改良,提高了杂交稻汕优63米质;与中国农科院、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培育出抗虫杂交稻,已进入生产示范。上述研究产生3项成果通过农业部鉴定,申请专利3项(已批准一项),获品种权一项。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