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唑菌胺:
制剂目前商品化的制剂为25%可湿性粉剂,其他新剂型以及噻唑菌胺与其他杀菌剂如代森锰锌等复
配的剂型正在研究开发阶段。
作用机理噻唑菌胺对疫霉菌生活史中菌丝体生长和孢子的形成两个阶段有很高的抑制效果,但对疫霉菌孢子囊萌发、孢囊的生长以及游动抱子几乎没有任何活性,这种作用机制区别于同类其他杀菌剂作甩机制。进一步阐明其生化作用机理的研究在迸行中。
抗性与交叉杭性通过紫外线照射和多次诱变因素试验以促使疫霉菌和辣椒疫霉对噻唑茵胺产生突变的抗性,但没有抗性出现。噻唑菌胺对霜霉菌最小抑菌浓度(MIC)为O.1~l0.0mg/L,通常为0.3~3.0mg/L。对9种抗甲霜灵(MIC>l00mg/L)的疫霉菌茵株和8种抗甲霜灵(MIC〉20Omg/L)的辣椒疫霉菌株进行试验,发现它们对噻唑菌胺都是敏感的,噻唑菌胺的MlC值为0.1~5mg/L。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strobins)杀菌剂如对醚菌酯(kresoxim-methyl)产生抗性的假霜霉菌株对噻唑菌胺非常敏感。上述结果说明噻唑菌胺能有效地防治对苯基酰胺类(phenylamides)和甲氦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有抗性的病害。
应用
适宜作物葡萄、马铃薯以及瓜类等。
防治对象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如葡萄霜霉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等。
使用方法温室和田间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噻唑菌胺对卵菌纲类病害如葡萄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瓜类霜霉病等具有良好的预防、治疗和内吸活性。根据使用作物、病害发病程度,其使用剂量通常为100~250g(a.i.)/hm2,在此剂量下活性优于霜脲氰[120g(a.i.)/hm2]与代森锰锌[1395g(a.i.)/hm2]以及烯酰吗啉[150g(a.i.)/hm2]与代森锰锌[1334g(a.i.)/hm2]组成的混剂。20%噻唑菌胺可湿性粉剂在大田应用时,施药时间间隔通常为7~l0d,防治葡萄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时推荐使用剂量分别为20Og(a.i.)/hm2、250g(a.i.)/hm2。
苯噻硫氰
作用特点苯噻硫氰是一种广谱性种子保护剂,可以顸防及治疗经由土壤及种子传播的真菌或细菌性病害。
制剂倍生30%乳油(Busan)。
应用
适宜作物水稻、小麦、瓜类、甜菜、棉花等。
防治对象瓜类猝倒病、蔓割病、立枯病等;水稻稻瘟病、苗期叶瘟病、胡麻叶斑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甘蔗凤梨病;蔬菜炭疽病、立枯病、柑橘溃痨病等。
使用方法既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还可土壤处理如根部灌根等。
拌种每l00kg谷种,用30%乳油50ml(有效成分15g)拌种。
浸种用30%乳油配成1000倍药液(有效浓度300mg/L)浸种6h。浸种时常加搅拌,捞出再浸种催芽、播种,药液可连续使用两次,可防治水稻苗期叶瘟病、徒长病、胡庥叶斑病、白叶枯病等。
叶面喷雾发病初期开始喷雾,每次每亩用30%乳油50ml(有效成分15g),每隔7-14d喷施l次,可防治水稻稻瘟病、胡麻叶斑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甘蔗凤梨病,蔬莱炭疽病、立枯病,柑橘溃疡病等。
根部浇灌用30%乳油200-375mg/L药液灌根,可以防治瓜类猝倒病、蔓割病、立枯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