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重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图)
277
切换pc版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广泛分布于全国稻区,尤以南方稻区发生密度大,为害较重。以幼虫吐丝将叶片缀合成管状虫苞,在苞内啃食叶肉成白色条斑,严重时全田叶片枯白,影响稻株生长,结实不饱满,产量损失严重。

  形态特征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成虫体长7~9毫米,翅展约18毫米,灰黄色,前翅的前缘和外缘有灰黑色宽带,翅中部有3条黑色横纹,中间1条较粗短。雄蛾在这条短纹上近前缘处有1黑色眼状纹和毛簇。后翅亦有2条灰黑色横纹。卵近椭圆形,扁平,长约1毫米,宽0.5毫米,初产乳白色,后变黄褐色,孵化前有1黑点。幼虫:一般5龄,老熟时体长15~18毫米。头部褐色,胸腹部初为绿色,后变黄绿色,老熟时带浅红褐色,前胸背板后缘有2个螺形黑纹,中、后胸背面各有明显小黑圈8个,前排6个,后排2个。被蛹长约9毫米,腹部第5~7节近前缘处有1黑褐色细横隆线,尾部尖,上生8根钩刺,蛹外常有白色薄茧。

幼虫

 

成虫

  生活史及主要习性

  以幼虫在禾本科杂草中越冬。每年春季越冬幼虫化蛹羽化,以后约每隔1个月左右发生1代;早稻以第2代幼虫数量最多,为害最大;晚稻则以第5代数量最多,常为害猖獗。成虫白天静伏于稻丛下部或杂草间,晚上活动,有趋密、趋嫩绿和群集的习性,也有微弱的趋光性。卵多散产于稻叶表面的中部,每叶产一粒至数粒。每雌能产卵几十粒至一百多粒。初孵幼虫先在心叶或附近嫩叶上取食叶肉,2龄后爬至叶尖附近,吐丝缀叶纵卷成苞,藏身苞内,取食叶肉,使叶面呈白条状;随着虫龄增大,虫苞扩大,为害也越重,可使叶片枯死。每头幼虫能食害5~9叶,老熟后多在枯鞘间做薄茧化蛹。

  综合防治

  (1)冬季铲除田边、沟边杂草,消灭越冬虫源。

  (2)生物防治:在成虫盛发始期,释放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oponicum Ashmead),每隔3天放一次,每次每亩放蜂量1.5~2万头,连续放蜂3次。

  (3)药剂防治:在成虫高峰后7~9天或稻叶刚出现被啃食的白点时施药,每隔5天检查虫情,酌情连续防治。可选用90%敌百虫结晶8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1000倍液喷雾;或每亩选用18%杀虫双4~6两、40%乙酰甲胺磷2两、25%亚胺硫磷3两或50%倍硫磷3~4两兑水100斤喷雾。据罗启浩等研究,每亩用150克有效成分的杀虫双、杀虫单、杀虫环或巴丹在插秧水稻田第2次中耕时作根区施药,可以有效防治晚造遭受第4和第5代卷叶螟的危害。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