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在养殖之前应对水源作全面的监测并评估。对罗非鱼养殖来说,水质调节的主要方法是换水,同时一定要保持水质的相对稳定性,换水时不要大排大灌,而要少量多次,以减少鱼体对环境突变的应激反应。除了换水外,水质调节剂主要有:明矾、氧化铝、碱性氯化铝(以上三种是用来澄清浑浊的水质)、农用石灰(碳酸钙)、微生物制剂、沸石粉等。
罗非鱼养殖到中后期(特别是高温季节),水体很易发黑,溶解氧降低,其主要原因有:a、在高温季节里,如果水位过深,而水体交换能力不够,致使水体出现分层现象,底层水严重缺氧,藻类夜间下沉后,次日很难再浮到水体表层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同时藻类的光合作用是水体溶氧的重要来源,随着藻类的减少,水体中的溶解氧也跟着降低;b、随着饲料投喂量的加大,粪便、残饵等有机颗料越集越多,由于底层水溶解氧不够,得不到充分的氧化,而进行无氧分解并发黑,从而影响水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认为有以下几种:
①降低水位至1.2米以下,使水体自动消除分层现象,改善藻类的生态环境,从而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和自净能力,残饵、粪便等也会得到充分的有氧分解,加上适当的增氧搅水,水质就会保持相对的稳定,这样只要通过定期定量的换水,就可控制水质的营养化程度(或水体的透明度)。但是大多数人认为,水位过低,鱼的活动空间变小,容易导致缺氧。如果在水质已变坏的情况下,突然调低水位养殖,其实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底质很差,可逐渐降低,这种降低水位的方法仅作为参考。
②如果水位超过1.5米,养殖水体最好要有一定的流动性,且必须在中午12:00-15:00时开启增氧设施,以充分地搅动水体,消除分层现象。同时预防底泥黑化而加强换水,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天天换水,但换水量不易过大,以免影响水质的稳定。
③添加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包括光合细菌、EM液等)。一般需要在溶氧充足的状态下才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必须有足够的增氧设施或较低的水位等条件下使用,不要盲目施加,因为这种方法的成本很高,一般多在高档水产品养殖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