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化控的目的是:在不减少单株果枝数和果节数的前提下,使株高降低、果枝缩短、叶片缩小,控制营养体不使其过旺,达到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协调生长,实现较高的亩铃数,又保持棉田的通风透光。因此,化控是棉花高产的重要技术之一。把握住第一次化控的最佳时期,可用较小的药量达到很好的效果。
何时开始化控最好?根据棉花生长发育规律、气候特点和化控药物的作用机理,通过科技人员和广大棉农的科研、生产实践,一般情况下,以棉花盛蕾期(即现第四个果枝,北方棉区多数年份在6月15~20日前后)第一次喷施缩节安为最佳时期。这是因为:
1.盛蕾期正是棉花根系生长最旺盛时期,此后根系的生长速度将趋缓,地上部的生长速度将加快。而盛蕾期化控,正好在地上部加快生长到来时发挥控制作用。
2.6月中旬以后,日平均气温将持续升高,较少出现剧烈降温,而且“雨热碰头”的几率增多,如盛蕾期不开始化控,一旦出现“雨热碰头”,很容易造成棉株徒长,形成被动化控。
3.棉花盛蕾期后半个月,将陆续现第五至九个果枝,这正是棉株中部的5个果枝。能否将这5个果枝和果节的间距控短,关系到化控的成败。而缩节安喷施后的有效作用期为15~20天。盛蕾期化控正好对中部5个果枝起作用。
因此,一般情况下,第一次化控的最佳时期是盛蕾期前后,在肥沃地、棉苗早发地、苗期多雨年份,化控可适当提前;在瘠薄地、棉苗迟发地、苗期干旱年份,化控可适当推迟。
在生产实际上,不少棉农对第一次化控的时间把握不住,常常偏晚,错失了最佳时期,以致造成被动。主要有以下疑虑:一是认为苗、蕾期应以促为主,怕化控后影响棉花正常生长,推迟生育期。二是在6月上中旬少雨、天气干旱的年份,认为棉花当时生长不快,没必要化控。三是怕掌握不好喷药量,化控过重造成棉花生长停滞。四是认为只有大高棵棉花才能结大桃,获得高产。
以上这些认识和担心,都是不难澄清和解决的。关键是掌握好用药量,棉花第一次化控,每亩以喷施符合标准的缩节安(含有效成分不低于97%、含杂质不高于1.5%)0.3~0.5克为宜,如天热地湿、棉株长势旺,可适当增加药量;如天旱地干、棉株长势一般,可以降至0.2克;如果棉株已出现旱象,不仅不能化控,还要考虑浇水。一般在化控后的第三天,新出的嫩叶颜色变深,有光泽,叶面出现皱折,继而幼叶也出现皱折,叶片上举,棉花改变了株形,这就是第一次化控达到的理想效果(见图)。
当然,仅一次化控并不能解决问题,棉花生长最迅速的时期是花铃期,这一阶段要持续50天左右,必须全程化控才能保证成功。第一次化控后约10天,棉花进入开花期,缩节安的作用力日渐微小,而此时棉株已大,气温日渐升高,降雨的几率更大,这时即使棉株生长速度不快,也要接连进行第二次化控,药量可加大到每亩0.8~1克。以后还要视棉株生长及天气情况,进行第三次、第四次化控……否则,一旦降雨后再控,往往很难控住,还可能把第一次化控的成果抵消,造成前功尽弃。
缩节安的使用要遵循一个“活”字。如果第一次用药量偏小,或喷后降雨,控制作用很小,可再补喷一次;如因掌握不准,用药量偏大,或喷药后天气持续干旱,棉花生长受到抑制,可通过浇水施肥或喷施赤霉素缓解。
有人不理解缩节安的增产作用,认为它不含棉花所需的营养物质,只起消极的抑制作用。其实,缩节安的最可贵之处是能保持棉田通风透光,满足棉田对光、气的需要,离开了光和气,棉花就不能生存,何谈高产。缩节安的增产秘密就是能提高棉田对光、气的利用率。所以,化控不仅是一项积极的增产技术,更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的技术。
农田作业贵在不误农时,因为时机一旦错过就不能弥补了。第一次化控虽不起决定作用,但运用好了,可给棉花一生的全程化控打下扎实的基础,变被动为主动。在生产上常常看到,有些棉农化控药打得不少,棉花依然棵高、枝长、叶大,主要原因是第一次化控晚了。北方棉区第一次化控的最佳时期恰逢麦收阶段,要密切关注棉花长势,做到收麦、管棉两不误。注:以上具体的化控时间和药物用量主要针对北方棉区。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