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蘑栽培技术
406
切换pc版

  对于一般的栗蘑生产者而言,引种是快捷可靠的办法,但需要选择优良品种。

  ㈠ 选择优种 不同来源的栗蘑菌株,其菌丝生长表现出较大差异,表明它们的遗传性状不同。不同株系不仅有形态差别,在原基形成所需日数和产量上也有差异,尤其是原基形成所需日数与产量有直接关系,原基形成越早产量越高。迁西县所用的栗蘑菌种是该县食用菌研究所选育的,该品种适合仿野生条件栽培,特点是菇形大、色泽深、产率高。

  李震泉(1996)曾对收集到的6株栗蘑进行了对比试验,发现各菌株在菌丝生长阶段及产菇率均有差异,结果如表17-1:

  通过产量调查表明,B菌株转化率最高,其次是E菌株和F菌株,D菌株转化率最低。栗蘑原始出发菌株来源不同,其菌丝生长及产量性状差异显着,这可能与原始分离株的遗传性状有关。因此,对大面积生产栽培的菌株应进行筛选观察,选育出产量高性状好,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良菌株。

  表17-1 不同来源菌株的性状比较

  代号 来 源 产率位次 菌 丝 生 长 性 状

  A 长白山保护区研究所 4 生长慢,菌苔厚,洁白。

  B 辽阳市食药用菌研究所 1 生长快,菌苔薄,暗白。

  C 辽阳市食药用菌研究所 5 生长慢,菌苔薄小,色浅。

  D 庄河外贸菌种厂 6 同A。

  E 大连食药用菌研究所 2 生长快,菌苔点状,洁白。

  F 日本引进 3 同C。

  ㈡ 白色变种 栗蘑菇体一般是褐灰色的,色泽深浅取决于

  光照强度,光越强色越深,由此得灰树花之名。有无白色栗蘑呢?日本选育出了白色变种,此菌株适用于工厂化周年栽培,袋栽周期70-80天,采2潮菇,生物转化率一般在60%左右。

  1.形态特征 无论光照强度如何,白色栗蘑从原基到子实体成熟均为白色,子实体肉质,有柄,多分枝,末端呈扇形或匙形菌盖,覆瓦状重叠成簇,一簇直径可达10-20厘米,菌盖宽2-7厘米,厚度1-4毫米,边缘较薄,成熟后反卷,管孔白色,管口呈多角形无规则排列,着生于菌盖背面,也有少数子实体背面,正面边缘及菌柄都有管孔,管孔深0.5-4毫米,孢子印白色,在显微镜下圆形至椭圆形。

  2.生长温度 白色栗蘑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8-34℃,最适生长温度为24-26℃;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为12-24℃,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所需pH值、氧气等条件与普通栗蘑相同。

  ㈢ 菌袋制备 栗蘑原种长好后供扩接栽培袋,发菌成熟后脱袋覆土或不脱袋覆土出菇。

  在阔叶树木屑中添加20-30%经过处理(参见营养条件)的针叶树木屑,对栗蘑产量影响不大。木屑要过孔径5毫米筛,清除杂物及尖刺木片,以免穿破料袋。栗蘑发菌需要较多的氧气,木屑的粒径大小对通气有影响,因此在细木屑中添加30%左右的的粗木屑(玉米粒大小)。辅料以麸皮和玉米粉搭配使用较好,麸皮与玉米粉的比例为1:2。此外,新培养料中混入20-30%出过栗蘑的旧菌糠,有5-10%增产效果。这可能是旧菌糠含有某些促进栗蘑增产的因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培养料中添加10-20%的果园土也可促进出菇。

  根据栗蘑的适宜出菇期确定菌袋生产期。华北地区一般在4月份脱袋栽培,须在3月份制备菌袋。如果生产量大,发菌室不够用,也可提前到10月份利用秋温发菌,栗蘑菌丝耐寒,菌袋可度冬贮存。菌袋的生产程序如下:

  1.配方

  (1)传统配方∶阔叶树木屑(粗细=1:3)75%,麸皮玉米粉1:2混合物23%,糖1%,石膏粉1%,含水量调至60~63%。pH值5.5—6.5。

  (2)加棉籽壳∶阔叶树木屑50%,棉籽壳30%,麸皮玉米粉1:2混合物18%,糖1%,石膏粉1%,含水量调至60~63%,pH值5.5—6.5。

  (3)加玉米芯∶阔叶树木屑50%,玉米芯(粗粒)30%,麸皮玉米粉1:2混合物18%,糖1%,石膏粉1%,含水量调至60~63%,pH值5.5—6.5。

  (4)加果园土∶阔叶树木屑50%,玉米芯(粗粒)20%,麸皮玉米粉1:2混合物20%,果园表土10%,含水量调至60~63%,pH值5.5—6.5。

  (5)加粟蘑残料∶阔叶树木屑50%,栗蘑残料(干重) 30%,麸皮玉米粉1:2混合物18%,糖1%,石膏粉1%,含水量调至60~63%,pH值5.5—6.5。

  (6)加针叶树木屑∶阔叶树木屑50%,针叶树木屑(己处理) 30%,麸皮玉米粉1:2混合物18%,糖1%,石膏粉1%,含水量调至60~63%,pH值5.5—6.5。

  确定配方后,将木屑、棉籽壳等主料称好,混在一起搅拌均匀,再将麸皮、玉米粉、红糖、石膏等辅料随水拌入料中,料水比为1:1.2至1:1.3,即含水量要求达到65%左右。拌好料后堆闷1小时左右,用手抓一把料用力紧握,指缝有水渗出但不滴下为适。培养料的含水量要特别注意,合适与否对菌袋发菌的成功率有重要影响。含水量适宜,菌丝生长健壮,现蕾早,出菇快。料过湿则缺氧发菌慢,过干则出菇困难产量低。必须强调拌料均匀,不能有干料团,否则灭菌不彻底而发生杂菌。

  2.装袋 选用耐高温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脱袋覆土栽培的料袋较小,装湿料1千克左右,袋的规格一般为18厘米×34厘米,厚0.05毫米,一头封闭一头接种。不脱袋覆土栽培的料袋较大,装湿料1.5-2千克,袋的规格一般为18厘米×40厘米,厚0.06毫米。可购买成品袋,也可购进筒料,裁割成标准长度,袋的一端用蜡烛烧熔密封或用细纤维绑扎。购买塑料袋时,必须选用正式厂家的产品,并且进行过试验之后,达到技术要求,确实没有质量问题时,才可以大批量装袋生产,千万不可图省钱,购买质量差的再生塑料而造成严重损失。装袋操作如下:

  (1)将料面按平压实 手拿菌袋稍用力,松手后指印应能恢复,表面平滑无褶。

  (2)套塑料环 一头接种的菌袋使用。套环的目的一是接种时方便。二是棉塞较粗,有利于菌袋内外气体交换,促进菌丝生长。套袋时环的小口朝上,大口朝下,塑料袋由下向上穿出,袋口向环外侧翻转,用大拇指在塑料环中间扭转一周,使塑料袋紧贴于套环内壁,这样便于接种。棉塞上盖纸防湿,用皮筋扎紧。

  (3)注意事项目 一是调整料的水份,上下拌匀。二是检出硬物如木棍、铁钉等,以免扎坏菌袋。三是装好的菌袋要轻拿轻放,袋口向上,不能乱堆挤压,以防菌袋变形或脱塞。

  3.灭菌 栗蘑要求熟料栽培,即培养料装袋后必须经灭菌才能接种(详见灭菌设备)。

  4.接种 (参见原种制备) 接种量一般为每袋接入菌种15—20克,一瓶容量500毫升的原种,一般可接20-30个栽培袋。

  5.培养 操作基本与原种生产相同,但由于栽培袋生产量大,须保证培养室空气新鲜。生产实践表明,栗蘑是一种强好氧的菇类,因此通风换气是栗蘑发菌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发菌室如果单独强调保温而透气不良,则菌丝生长速度缓慢,颜色发黄,生长线平齐,表现干枯,易感染杂菌。因此,必须强调通风换气。此外,还要注意保湿,在温度较高,通风大的情况下,发菌室内容易过度干燥,引起培养料失水,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因此,要随时注意培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的调节,一般要求培养室内空气湿度达到50-60%左右,每次调节湿度应喷洒药液如高锰酸钾水溶液或1-3%来苏儿溶夜,结合消毒调节湿度。湿度过高易引起杂菌污染,可用石灰粉撒于地面吸湿消毒。

  6.检查 菌袋污染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袋口料面染菌及其原因 菌袋接种后3-7天,袋口料面常出现杂菌,且污染的速度较快,杂菌种类以木霉、毛霉为最多。污染原因主要是:一是原种本身带有杂菌。二是接种操作不当。三是棉塞潮湿发霉,杂菌孢子从袋口部位侵入。

  (2)菌袋周身或底部污染 这类污染面积小,零散发生。细致检查可以发现污染区的袋壁有破损或微孔,杂菌以孔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多因菌袋运输方法不当造成菌袋破损,或因塑料袋质量不合格,高温灭菌造成大范围的破损。另外,有时菌袋没有微孔现象,也出现斑状的污染区,并伴有酸臭味,这是灭菌不彻底引起的细菌或酵母菌污染。

  (3)菌丝干枯发黄、生长缓慢或停滞 菌袋中下部出现黄色粉末状杂菌感染,多在发菌阶段的后期发生。这种情况多是发菌室内温度过高,超过29℃或多日维持在26℃左右,空气干热抑制了菌丝正常生长,使菌丝老化而染杂菌。

  此外,还有各种各样杂菌污染的情况,要及时检查,具体分析,查找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7.菌袋标准 在发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小袋经25-30天、大袋经40-50天发满菌,菌袋口处有不规则突起或栗蘑原基,菌袋周身白色,基本上没有杂菌污染,手握较硬,略有弹性。

  (四)小棚仿野生栽培 栗蘑仿野生栽培(彩图20)是迁西县在室内袋式栽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称为拱棚小畦栽培,它解决了室内袋栽朵形小、畸形菇多、不易转潮、风味差等问题,1个产季能出3-5茬菇,产率突破了100%,最高可达128.5%。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