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害防治新技术
464
切换pc版

      马铃薯在整个生育期间,经常发生各种病害,秋播(9月播种)春播(1月播种)马铃薯均可发病。重要病害发生后,一般减产30%以上,并降低了品质,发病严重的田块,成片枯死,甚至造成绝产。主要病害防治技术如下。
一、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马铃薯瘟,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大的地方,或氮肥施用过多,发病都较严重。温湿度适宜时,其病迅速扩展蔓延,病株成片枯死。发病叶片,最初在叶尖和叶缘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扩大后变为褐色大型病斑,湿度大时病健交界处长出一圈白色霉层。受害茎部,产生稍凹陷褐色条斑,潮湿时,也产生白霉,受害薯块,产生褐色稍凹陷病斑。防治方法:除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外,还应做到:
     1.轮作重病田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春马铃薯与番茄地,应间隔300~500米。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配施氮、磷、钾肥,适当增施钾肥,增强抗病性。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清除田间病株,集中烧毁,减轻发病。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立即喷药,控制其扩展蔓延。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常用药剂有:64%杀毒矾500~750倍液,或雷多米尔—锰锌58%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达科宁40%悬浮剂500~600倍液。
二、马铃薯青枯病
      马铃薯青枯病又称细菌性枯萎病,是马铃薯的严重的病害。高温、高湿、多雨的地区发病重,秋季多雨,秋马铃薯发病更重。种植带病种薯,连作地,地势低洼,土壤偏酸,易发病。发病初期,下部叶片白天萎蔫,傍晚恢复,2~3天后,不再复原,由下向上逐渐发展,4~5天后,病株茎叶萎蔫枯死。防治方法除建立无病留种田和选用无病种薯外,还应做到:
     1.轮作不能与茄科植物和花生等作物连作,与水稻轮作防病效果好。
     2.加强栽培管理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田块种植;多施有机肥,增施钾肥;酸性土壤,耕耙前每亩撒50~75公斤石灰,使土壤呈微碱性,减轻发病。
     3.药剂防治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用药剂进行灌根,每隔7天灌一次, 连灌2~3次,每株用药液0.25公斤,有较好防病效果。常用药剂有:50%消菌灵700倍液,或靠山800倍液,或可杀得1000倍液,或20%石灰水。
三、马铃薯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病是马铃薯的一种严重病害。主要是因为种植了带毒种薯,高温气候加快了蚜虫繁殖与传毒,而栽培管理粗放,缺肥、缺水,更会加重病情。发病后,植株畸形、矮小,降低产量,由于病毒病为害,引起马铃薯种薯退化。马铃薯受侵染后,主要表现皱缩花叶病和卷叶病两种。皱缩花叶病:叶片上出现深绿和浅绿相间的斑驳,叶片缩小,叶尖向下弯曲,皱缩,全株矮化。卷叶病:叶片的叶缘向上卷曲,严重时呈圆筒状,病叶较健叶稍小,叶色较淡,有时叶背呈红色或紫红色。防治方法除建立无病留种田,留种田应远离马铃薯生产田,选用无病毒种薯和种植脱毒种薯外,还应做到:
     1.加强栽培管理加大行距,缩小株距,高垄深沟,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水,及时拔除病株,减轻发病。
     2.治蚜防病马铃薯出苗后,立即喷药,防治蚜虫传毒。
     3.药剂防治用1.5%植病灵1000倍液加20%病毒a600倍液喷雾,隔7天喷一次,连喷3~4次,防病效果较好。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