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茭白高产技术
671
切换pc版

    天津市北辰区,近年来,总结出一套北方茭白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深受当地和兄弟地区欢迎,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一、茭白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情况,适合选择一季茭,近几年引进的主要是安徽巢湖和苏州一季茭。一季茭产量稳定品质好,一般667 平方米产可达1500公斤左右,茭白个大,一般达200克左右,大的可达400 克以上,茭肉白析、细嫩、纤维少和甜脆。在9月上旬开始上市,受到京津和外埠各市消费者的欢迎,销势和价格很好。 2、整地 一般选择浅水洼地或稻田栽植,水位不宜超过25厘米,最好为黏壤土。可放于水的地块,宜干耕晒垡,施入粪肥后灌水,浅水耕耙。不能放干水的低洼水田,可带水翻耕。 茭白生长期长,植株茂密,需肥多。每生产1000公斤茭白需氮14.4公斤,五氧化二磷4.9公斤,氧化钾22.8公斤。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氮磷钾化肥,增施磷钾肥,能提早成熟,可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3、选种与育苗 本镇完全用分蘖繁殖。因其种性容易变异,必须年年严格选择优良母种留种。优良母株的标准是:生长整齐,植株较矮,分蘖密集从生;叶片宽,先端不明显下垂,各包茎叶高度差异不大,最后一片心叶显著缩短,茭白眼集中色白;茭肉肥嫩,长粗比值为4-6;薹管短,膨大时假茎一面露白,孕茭以下茎节无过分伸长现象;整个株丛中无灰茭和雄茭;另外,茭白包茎叶的平均宽度和由心叶向外数第二片叶的宽度,与茭肉重量呈正相关,这种相关可作为选种的参考。 种株选好后,作出标志,次年春,苗高30多厘米时,将茭墩带泥挖出,先用快刀劈成几块,再顺势将其分成小丛,每丛5??7株。分劈时应尽量少伤花茎。分墩后将叶剪短到60厘米左右,减少水分蒸发。 4、定植 定植时气温以15??20℃为宜,我镇每年在5月上旬开始定植,至5月底基本结束。一熟支孕茭前要有100-120天生长期;定植后20 -30天争取开始分蘖,当年能产生10个有效分蘖。 栽植密度一般行矩60-100厘米,株距25??30厘米,最好用宽窄行,两行一组。茭苗应随挖随栽,引种时,长途运输中要保持湿度,栽苗前割去叶尖。 5、灌水 要根据生长时期和季节严格掌握水层深度。萌发期到分蘖前保持25厘米、以提高土温,分蘖后期,一般从7月下旬开始保持10-12厘米,控制无效分蘖;孕茭开始后保持20厘米,使茭白浸于水中,促其软化;越冬期保持湿润。 6、追肥和中耕 定植后10天左右开始施第1次肥。施肥后将行间泥土挖松,培于植株旁,返青期追施1次肥,每667平方米施10公斤尿素,孕茭前追1次肥,每667平方米施15公斤尿素。 7、割墩疏苗 立秋后将植株基部的黄叶割除,以利于通风透光。次年立春前后,用快刀齐泥割低茭墩,除去母茭上部较差的分蘖芽。也可用火烧,把地上部分老叶烧光、达到割墩灭病效果。4月底至5月初,当分蘖高30厘米左右时,每隔10厘米左右留一苗,将多余的苗拔除。疏墩后10-15天向株丛上压一块泥,使分蘖向四周散开生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8、采收 茭白成熟不整齐,每隔一天采收一次。成熟的标准是:孕茭部显著膨大,叶鞘一侧裂开,微露茭肉;心叶相聚,两片叶向茎合垅,茭白眼收缩似峰腰状。采收时用刀从茭白下10厘米左右处割下,从茭白眼处切去叶片,留30厘米左右的叶稍,装入蒲包。带叶的茭白俗称水壳,较易保持洁白,糯嫩的品质,耐长途运输和贮藏。

    二、病虫害防治 1、锈病进入7月份之后,天气湿热,容易发生锈病、叶片散生和条生黄褐色似铁锈隆起的小斑点,破裂后散发出黄色粉沫,即孢子。严重时全叶枯黄。防治方法是:控制氮肥,摘除基部黄叶,增加通风透光程度;用波美0.2 ??1.3度的石硫合剂或50%的胶体硫200倍液,或80%的代森锌600-800 倍液,或250倍敌锈钠喷洒,7-10天喷1次,共喷2??3次。 2、胡麻斑病由水稻胡麻斑病的病源侵染引起,主要危害叶片,叶鞘上也可发生。叶片染病后初为褐色小点,扩大后为褐色椭圆形病斑,大小如芝麻粒,故称胡麻斑病;有时病斑似纺锤形或不规则形,个别的为条形。病斑边缘明显,深褐色,周围还可出现黄色晕,中间淡灰褐色,有时有孢纹。严重时叶片干枯,叶鞘上病班状与叶片上的相似,但较大。多雨潮湿时,病部产生黑色霉层的分生孢子。 该病以菌丝体和孢子在老株及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气温回升后,产生分生孢子,进而通过气流和雨水溅射进行再侵染,生长温度范围为5-35℃,最适为28℃,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8℃,在有水滴或水膜时发病快,病菌在干燥条件下也能存活数年,在高温多湿天气中,特别是连茬种植,土壤又缺钾和锌肥,植株生长不良时,容易流行。 防治方法 ①注意轮作,对发病地块倒茬改种其它作物,冬季进行烧荒,烧毁地上部病残组织;②适当多搁田排水,增施钾肥、锌肥和磷肥;③发病初期,用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异稻瘟净乳油800-1000倍液,或 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7-10天喷1次,连喷3-5次。 3、茭白纹枯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病斑初为圆形至椭圆形,扩大后为不定形,似云纹状,斑中部干后呈草黄色,湿度大时呈黑绿色,边缘深褐色,分届明显。病部有蛛丝状菌丝缠绕,或由菌丝纠结成菌核。主要由病残体或杂草上的菌核借水流传播,高温高湿,长期深灌,偏施氮肥时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加强肥水管理增施基肥,增施磷钾肥。灌水应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②急时摘除下部黄叶、病叶,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性;③发病初期喷施异稻温净或用5%的可湿性井岗霉素粉剂100-150克,对水75-100公斤喷洒于地上部。井岗霉素为内吸性抗菌素,有治疗作用,对人、盲、鱼等毒性低,有水刑和粉剂两种,可兼治立枯菌核等病。也可用5%的氨水剂400 倍液,或5%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700??800倍液喷洒,10??15天 1次,共2-3次;④茭白瘟病由稻瘟病的病菌引起,危害叶片,病斑有急性、慢性和褐点三种类型。急性病斑大小不一,小的似针尖、大的似绿豆,较大病斑两端较尖,暗绿色,潮湿时叶背病斑上产生灰绿色霉。漫性病斑是在干燥条件下由急性病斑转变而成梭形,边缘红褐色,中部灰白色,潮湿时病部产生少量灰绿色霉。褐点斑是天气高温干旱时出现的病斑,老叶上由为多见,使叶片变黄枯干。 该病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老株和遗落在田间的病叶上越冬,次年春暖后产生孢子,经风雨传播危害植株,过密、长势弱又邻近稻田时发病较重; ⑤大螟和二化螟又叫紫螟、稻蛀茎叶蛾,成虫灰黄色,前翅方形,从翅基外缘有一条深灰色纵纹。卵块初为乳白色。后转淡黄至褐色。幼虫较粗壮,背皮紫红色、蛹棕色、头胸部常附有白粉,二化螟成虫黄褐色,前边长方形、淡灰褐色、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白色、背面有5条暗褐色纵线,蛹棕黄色,原端稍尖,臀棘扁平。 大螟和二化螟均以为虫蛀食苗心叶和茭白,造成枯心苗和废品茭白。防治方法是:冬季进行烧荒,消灭月冬幼虫;夏季成虫在茭白植株上产卵。在孵化高峰前两大用50%杀螟松乳油25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撒;化蛹期间,结合搁田、浅灌水,使化蛹部位降低,到化蛹高峰时灌深水杀蛹。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