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养殖的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247
切换pc版

  鳜鱼养殖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养殖,对鳜鱼来说,病害防治工作与合理的养殖密度与养殖方式、水质、放养规格以及日常管理技术等密切相关。

  鳜鱼养殖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养殖,对鳜鱼来说,病害防治工作与合理的养殖密度与养殖方式、水质、放养规格以及日常管理技术等密切相关。养殖方式及放养密度的不同,对鱼体健康和生长的影响较大。一般应根据池塘条件、进排水设施、水深、水质、饵料鱼来源、出塘规格要求及饲养管理水平来决定养殖方式及放养密度。

  1、把握放苗关和环境关

  病害的发生是由环境条件、病原体、养殖对象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放养的鱼类苗种质量差,抗病力就弱,也就易患病,因而要严把种苗关,选择优质的鳜鱼苗种是预防鳜鱼病害的重要工作。要避免近亲交配,放养的优质苗种应该要规格一致,游动活泼,体色鲜亮,无伤无病害。

  鳜鱼喜欢瘦水的环境,水质不可偏酸以防止出现多种病害。养殖水体中要移植一些沉水植物,如轮叶黑藻等净化水质,有利于鳜鱼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高密度单养高产养殖方式易发生暴发性病害,在投喂饵料鱼时,适当增加花白鲢、银鲫在池塘中的剩余量,鲤鱼做鳜鱼的饵料鱼,不适宜大量投入,因为有时会引起池塘水质混浊变坏。同一池塘一般不要连续数年单养鳜鱼,以免使某些特定的病原生物得以繁生,一些微量元素逐渐贫乏,有害物质累积,最终导致病害频发,所以要考虑种植茭白、莲藕、水花生等经济水生植物改善水质,或进行池塘鱼、虾,蟹等主要品种的换养和轮养,以利于病害防治。

  2、做好消毒工作

  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首先要做到环境的消毒,包括池塘、鱼体和工具的消毒。即使健康的鳜鱼也难免带有病原体,所以放养前对鱼体也要进行消毒处理,一般使用20~40克/升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池塘一般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工具、网具一般用10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浸泡10分钟或用5%漂白粉溶液浸泡洗刷后,用清水冲洗净使用。

  不管是苗种培育阶段,还是养殖成鱼阶段,对投喂的饵料鱼也必须加强检疫和药物消毒,投喂前的药浴消毒,现配现用消毒的药物常用8克/立方米的硫酸铜溶液浸泡20分钟,或用20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分钟。也可以对饵料鱼培育池全池泼洒药物消毒。

  3、平时注意调水防病

  (1)苗种培育阶段

  在鳜鱼苗种培育期间,易患车轮虫等原生动物性疾病,可用含苦参碱成分的中草药进行预防。平时适宜用挂袋法预防疾病。常用的药物有漂白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一般把漂白粉装入竹制的挂篓内,每篓装漂白粉100克,每袋装硫酸铜100克和硫酸亚铁40克,每200平方米左右的水面设一处挂点即可,药物要求能达到5小时以上的溶解时间。

  (2)成鱼阶段

  成鱼养殖阶段疾病的常规预防,一般使用福尔马林、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漂白粉和高锰酸钾,适于用泼洒法轮流交替使用,每隔10~15天用药泼洒1次。使用福尔马林浓度为25毫升/立方米,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7克/立方米,漂白粉1克/立方米,高锰酸钾1克/立方米。

  高温季节,并且快速生长要求摄食强度的增加,排泄物也有所增多,要注意防治细菌性疾病,可用二氧化氯类消毒剂进行预防治疗,这时根据水源、水质情况,每周安排换水1~2次,每次调换量为池水的1/3~1/2。在5~10月份的重点养殖季节,也可以每15~20天每亩施放生石灰25~30千克或溴氯海因、二溴海因200~250克,以调节水质和杀死病菌。

  4、防病时用药注意事项

  由于鳜鱼对有机磷杀虫剂、敌百虫非常敏感,故一般不使用敌百虫等药物,对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也易产生明显的耐药性,故在预防鳜鱼疾病时尽量少使用这些药物。

  由于鳜鱼是底栖性鱼类,且有早晚捕食的习性。所以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要避开早晚,在中午前后用药,要做到泼洒均匀。鳜鱼在患有肠炎、烂鳃病和出血病时,需服用药饵,其投喂方式与其他水产品种不一样,由于鳜鱼是捕食活鱼的,药饵需先由饲料鱼吃进,再由鳜鱼捕食,用药量比较大。药饵投喂前,应在鳜鱼池中放入充足的饵料鱼,药饵投喂量为池中饵料鱼体重的5%~6%,保证药饵投喂量充足,鳜鱼捕食后药饵才能发挥作用。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