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养鱼生产的不断发展,各地涌现出不少高产典型,他们普遍采用驯鱼吃食的方式获得稳产高产。采用驯鱼吃食的养鱼方式,是改变以往一把麸子一把面全池遍撒的传统投饵方式。通过对鱼进行严格的信号反射驯化,使鱼养成能根据人们发出的信号,定时到投饵区集中抢食的习性。在具体实施这项技术的过程中,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鱼种放养密度
实施条件反射投饵技术的池塘必须主养吃食性鱼类,如鲤鱼、罗非鱼、草鱼、鲂鱼、淡水白鲳和鲫鱼类等,并搭配30%以下的滤食性鱼类。一般667平方米鱼种放养密度应在1000尾以上,或鱼种重量在30~50千克以上, 667平方米的产量指标为400~500千克以上,以利鱼种在高密度条件下条件反射的形成。
科学搭配饲料
主养不同的吃食性鱼类,应采用不同的饲料配方和添加剂。饲料应首先根据不同鱼类所需蛋白质含量进行配制。例如鲤鱼鱼种饲料蛋白质含量应在40%左右,成鱼则在30%以上,草鱼饲料蛋白质含量在27%左右,罗非鱼在20%左右,团头鲂在20%左右。饲料应在水中能较长时间不被泡散,保持颗粒状态,一般应在 10分钟以上为好。饵料粒径应适合鱼的口径,并根据鱼类的不断生长,及时调节。
驯化方法
先在鱼池的长边中部建饵料台。鱼种下塘后2~3天,即可开始驯化工作。投饵前,先敲击饵料桶或击掌吹哨等发出声响信号,然后撒一小把饵料。待十几秒钟后再发出声响,并撒一小把饵料。如此反复进行,直到鱼听到几声信号后,即能前来踊跃抢食为止。随着驯化工作的进行,撒饵范围由大变小,最后固定到投饵台投喂,同时缩短投饵间隙时间和减少声响次数。饵料应撒成扇面状,并适当兼顾抢食群体外围的个体较小者。驯化工作必须耐心细致,无论鱼是否摄食,均需坚持投饵。一般每次驯化 15~20分钟,约经3~7天,鱼即可形成上浮集中抢食的摄食习惯。一般鱼种规格越小,驯化的时间越短,且条件反射建立越牢固,抢食越激烈。
合理投饵
日投饵次数及日投饵率与水温高低成正比,与鱼体大小成反比。鱼种下塘初期日投饵4~5次,7~8月高温季节日投饵3~4次,9月份后水温渐低,日投饵 1~2次。日投饵率一般为池塘吞食性鱼总体重的2%~6%。实际投饵时也可根据鱼达到八成饱或大部分鱼游离投饵区,即可停止投饵。投饵过程中还应根据鱼的摄食情况、天气变化、水质肥瘦等情况酌情增减。投饵工作应坚持到水温10℃左右。
定时定点投喂
一般一个池塘只设一个投饵点,较大鱼池可按每3500平方米设一个投饵点。投饵工作无特殊情况不得间断,但遇天气突变(如闷热、雷雨及阴雨无风等)、水质恶化、鱼活动异常等应酌减投饵时或停止投饵,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投饵过程中,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其他声响以及钓鱼对正常摄食鱼类的干扰。
保持清新水质
主养吃食性鱼类的池塘,在整个饲养期间,由于大量投饵,使池中残饵粪便不断积累分解,使池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质逐渐变浓老化。溶氧降低,有害气体增多,将严重影响鱼类的正常食欲和生存。同时应每5~10天冲注一次新水或形成微流水,保持清新水质。一般主养吃食性鱼类的池塘,在整个饲养过程中不施肥料或仅施少量基肥,并在池中套养部分滤食性鱼类。这样,不仅可充分利用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还可667平方米增产150~300千克滤食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