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选择鳜鱼养殖模式
470
切换pc版
    如何使鳜鱼养殖持续、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何种养殖模式能更好地避免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是当前广大鳜鱼养殖者和水产科技人员所关心的。现将鳜鱼养殖的各种模式进行的剖析,供大家参考。

  一、常规成鱼养殖塘和亲鱼塘养殖模式
  这种养殖模式主要是依据常规成鱼养殖和亲鱼塘面积大、池水深、水质好、溶氧高等特点,为了充分利用水体的载鱼能力和塘中的小杂鱼而设计的。一般在5—7月份,每亩搭养5厘米鳜鱼苗10—20尾,可产商品鳜鱼5—10千克。其优点是搭养成活率高,管理方便,不影响成鱼和亲鱼的生长。缺点是主养鱼防病治病用药时受一定的限制,鳜鱼搭养的数量和最终的出池规格受池中野杂鱼数量限制,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不高,起捕相对困难,时间上受成鱼和亲鱼出池的限制。这种模式是我省鳜鱼养殖初期的主要形式,适合于养殖规模较小的农户。需注意的是成鱼塘放养的常规鱼种的规格要适当大些,7—9月份要严防鳜鱼浮头。

  二、山塘小水库套养模式
  这种养殖模式主要依据山塘小水库野杂鱼多,年底又能干塘起捕的特点而设计。一般在5—6月份,每亩套养5厘米以上鳜鱼种20—30尾,可产商品鳜鱼10—15千克。其优点是病害少、成活率高、管理方便,对主养的经济鱼类无不良影响,可大大提高水体的利用率。缺点是鳜鱼对鱼药相当敏感,当主养的其他经济鱼类发生病害时,用药一定的限制;在干旱少雨年份,易产生浮头,须配备一定的增氧设施。此外,鳜鱼商品规格不易控制,起捕困难,年底必须干塘捕尽,否则第二年将危害主养的经济鱼类。这种模式适合于同区面积较大、不易受旱灾影响、以养殖银鲫为主的同塘小水库,是目前我省西南部地区最主要的养殖方法。特别需注意的是,该模式放养的鳜鱼苗规格宜大不宜小,数量视野杂鱼多少灵活掌握,不仅可提高苗种放养的成活率,还可大大壤高出池的商品规格。不少养殖户常以苗种的价格来确定放养的规格,放养3厘米以下的鳜鱼苗种,最终的养殖效益往往不尽人意。

  三、青虾、河蟹池套养模式
  这种养殖模式主要依据青虾、河蟹池单产较低、水质良好,青虾繁殖力强,野杂鱼较多等特点而设计。一般在5-6月份,每亩套养3-5厘米的鳜鱼苗10-15尾,可产商品鱼5-7千克,虽然单位面积套养的数量不多,但青虾和河蟹一般都为规模化养殖,总体面积往往很大,因此总体效益较好。其优点是病害少、成活率高、管理方便,不仅可提高水体的利用率,还能有效地控制青虾的过度繁殖,提高大规格商品青虾的比例,大大减轻野杂鱼对青虾、河蟹吃食和脱壳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模式鳜鱼的套养数量不能太多,具体的放养规格和时间要依据青虾或河蟹的放养规格和时间来确定,否则将对主养品种带来不利影响。凡青虾、河蟹养殖池均可采用此模式来提高整池的养殖效益。

   四、网箱专养模式
  这种养殖模式适合于大中型水库和有一定水深的湖泊、外荡,其依据主要是这些水体面积大、水质好、溶氧高,野杂鱼资源丰富。网箱长×宽:5米×5米、4米×4米、3米×3米、2米×2米、1米×1米等多种规格,网箱的网高,根据不同水深有2米、3米、5米等多种高度,鱼种网箱的网目一般为0.5-1.2厘米,成鱼网箱为2.5-5.0厘米。一般在5-6月份,鱼种专养网箱每平方米放养5-8厘米规格的苗种80-120尾,可产150克以上的大规格鱼种10千克;成鱼专养网箱每平方米放养尾重50-150克规格的鱼种50-80尾,可产商品鱼20-30千克,饲料系数活鱼一般为5,鲜鱼则在4以下。该模式的优点是产量高、捕捞方便、上市灵活,经过驯养鳜鱼可食鲜鱼。缺点是管理和技术要求高,一旦鳜鱼发病,治疗困难;此外,防逃任务重,分养时劳动强度大,50-150克的鱼种来源少,还必须有充足的适口饵料鱼(若野杂鱼资源不足,需配备专门的饲料鱼网箱),养殖户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养殖技能。

  五、池塘专养模式
  通过投喂专池培育的饲料鱼,将低值鱼类转化为高值鱼类。该模式需按1:(3-3.5)的比例配备专门的饲料鱼培育池,对池塘和水质的要求也较高,最好能具备独立进排水系统和增氧设备,水源的水质要好、水量要充沛,池塘面积一般为2-5亩、水深1.8米以上。一般在4月底至5月底,每亩放养3厘米规格的苗种1000~1200尾或5-8厘米的大规格苗种600-800尾,可亩产商品鱼250-350千克,饲料系数一般为4.5-5。饲料鱼池一般隔冬放养大规格(250-300克/尾)的白鲫和银鲫,翌年3月底至4月中旬通过自繁或人工繁殖生产白鲫或银鲫水花,经高密度专池培育,作为5-6月份的饲料鱼,6月上中旬进广东的麦鲮水花,经专池培育,作为7月份以后的饲料鱼。该模式的优点是专业化程度高,管理和捕捞方便,商品鱼规格较易控制,产量高,效益好。缺点是对饲料鱼的配套要求高,养殖后期往往因饲料鱼供应不上而影响鳜鱼的产量和上市规格;此外,因放养密度高、病害较多,尤其是高温季节易暴发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加之上市量大、时间集中,价格受季节影响而相对较低。该模式适合于连片池塘,鱼苗种较集中的地区,有专业饲料鱼供应市场的地区则更好,放养的苗种规格最好在5厘米以上,同时要特别注意做好病害的综合防治和防止浮头等管理工作,养殖户需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和养殖技能。

  六、池塘反季节专养模式
  这种养殖模式主要是通过推迟放养时间来避免或减少高温季节鳜鱼的发病和死亡率,利用年底普通养殖鱼类集中干塘起捕,低价收购足够的鳜鱼适口饲料鱼,降低养殖成本,使养殖的鳜鱼以最佳的规格在价格最高的季节上市,以获取最大的养殖经济效益。今后这种养殖模式必将成为我省池塘鳜鱼养殖的主要模式之一。
  这种模式的主要操作是7月中下旬从广东购进鳜鱼苗种,放到鳜鱼养殖池中高密度养殖,亩放3厘米规格鳜鱼种1500-1800尾或5-8厘米大规格苗种800-1000尾,年底将规格达150克的分养到饵料鱼养殖池中进行低密度稀养,促进鳜鱼在冬春的生长,翌年5-6月起捕上市。饵料鱼来源主要是5月上中旬开始养殖家鱼水花准备作鳜鱼饵料鱼,6月中旬购进鲮鱼水花,一部分直接投入鳜鱼养殖池中,一部分养殖作为鳜鱼以后的饵料鱼。到年底时,再收购干塘起捕的家鱼鱼种和野杂鱼,一部分直接投入鳜鱼池中,一部分留作鳜鱼以后的饵料。
  需特别注意的是该模式要制定详细的养殖计划,提早联系好后期的饲料鱼。在进苗种时,包装袋内要加冰块,并降低每袋的装运数量(150-200尾/袋),下池时需重视调节水温差和及时供应足够的适口饲料鱼,当规格达到150克以上时要及时分养。这种模式适合于养殖面积大、养鱼集中的地区,一般亩产可达400-500千克,养殖户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养殖技能。

  七、池塘主养鳜鱼套养甲鱼完全不同的摄食性和生活习性,来提高水面的利用率和甲鱼的品质,从而提高甲鱼的商品价格(为常规甲鱼价格的1-2倍),使整池的养殖效益更为显著。一般可在主养鳜鱼的池中每亩套养100-150克规格的甲鱼种150-200只,可亩产商品甲鱼60-80千克。这种模式池塘需建防逃设施和甲鱼食台,放养前最好能放养一定数量的螺蛳(每亩150-300千克),适合于螺蛳等软体动物资源丰富的地区。需注意的是该模式一定要以主养鳜鱼为主,套养的甲鱼数量不可太多,规格不宜太小。

  八、珍珠蚌塘套养模式
  这种养殖模式主要是依据珍珠蚌养殖塘面积大、水质好、野杂针资源多和鳜鱼对珍珠蚌生长没有影响的特点而设计,可大大提高珍珠蚌养殖池的经济效益。一般在6月份,每亩放养5-8厘米规格的鳜鱼苗种2-30尾,可亩产商品鳜鱼10-15千克。其优点是套养成活率高、管理方便,不但以珍珠蚌生长无不利影响,还可将影响珍珠蚌生长的低值野杂鱼转化为经济效益,有效地降低珍珠蚌的发病率,促进珍珠蚌的生长。缺点是捕捞困难,鳜鱼商品规格难以控制,通常以地笼、丝网等方法捕捉。凡养殖珍珠蚌的水体均可采用此模式。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