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地区鳜鱼养殖行业分析
452
切换pc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北京水世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胡韬

    扬州作为华东最大的鳜鱼养殖地区,其鳜鱼养殖主要集中于高邮的司徒、二沟,江都的昭关和宝应等地。纵观2014年鳜鱼全年养殖的情况,据官方数据统计,2014年扬州地区鳜鱼死亡超过200万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3000余万元。再加上14年雨水较多、温度反常造成鲮鱼饵料系数上升。同时,饲料上涨,饵料鱼投入增加,无形中提高了鳜鱼养殖成本。笔者通过3年的鳜鱼养殖一线服务经验,对鳜鱼2014年的养殖现状及2015年养殖趋势总结出两个关键字:惨、变。

  一、2014年扬州地区鳜鱼全年养殖现状——惨

  A:扬州各地区的养殖模式:二沟模式,司徒模式,昭关模式。
   总的来说,3个地区的养殖模式差异不大,主要区别于鳜鱼的养殖密度。如:二沟为:1500-2000尾/亩,司徒为:1200-1500,昭关为:800-1000。

  B:扬州各地区的养殖情况
   昭关鳜鱼成功率达70%以上,二沟20%左右,司徒30%左右

  C:2014扬州各地区主要爆发的疾病(按死亡量排序)

  (1)虹彩病毒
   病鱼症状:病鱼静卧或独游,鳃丝完整但有缺血或发白现象,身体体表及鳍条均好,体表症状不明显。剖腹后可见肝脏苍白或黄色,并伴有出血点,胆囊增大,胆汁浑浊变黄,脾脏黑红色,无光泽,胃肠有点状出血现象,往往与寄生虫及细菌交叉感染。
   流行月份:6-7月   
   死亡率:多数池塘死亡率在60%以上
   扬州主要爆发地区:二沟、司徒

  (2)斜管虫病
   斜管虫主要寄生于鳜鱼鳃部。该病蔓延迅速,寄生数量多时,鳜鱼食欲下降至停止摄食,鳃丝黏液增加,并伴有淤泥。体色发黑,行动呆滞,浮游于水面。若不及时处理,死亡率很高,若延缓了治疗时间,即使杀死寄生虫,但因鳃组织被寄生虫破坏,鳜鱼也难以恢复,造成烂鳃现象。
   流行月份:全年都会爆发,主要集中于梅雨季节及9月。
   扬州主要爆发地区:所有鳜鱼养殖区

  (3)出血病
  症状: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所引起的。症状特点病鱼体表光滑,鳍条和臀鳍基部充血有时口腔、上下颌、鳃盖、眼眶及体表两侧充血。鳃丝充血,有的腐烂并伴有污泥。肝脏和胆囊肿大并有点状充血,肠内有淡黄色物质。离群独游,很快死亡。
  流行情况:发病高峰期为7~9月,鱼种、成鱼都会感染发病,水质较差和防病措施不严更容易发生。
  扬州主要爆发地区:所有鳜鱼养殖区

  (4)烂鳃
  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发白,鳃片表面尤以鳃丝末端黏液较多,并粘附污泥,严重时鳃盖中央表面常被腐蚀成近圆形的不规则的透明小孔,俗称“开天窗”。病鱼常常离群独游于水面,游动缓慢,体色发黑。头部乌黑,食欲减退或不摄食,形体消瘦而死亡。
  流行月份:此病病原为鱼害粘球菌。在全国各地都会流行,全年均发此病。水温在20℃以上开始流行,每年4—10月水温在28~35℃时最为流行。该病发展迅速,在短期内可形成死亡高峰。

  二、2015年扬州地区鳜鱼养殖趋势——变

  A:变模式
  2014年,扬州地区鳜鱼养殖遭受最大的病害主要为虹彩病毒性疾病,发病主要集中于高邮的二沟和司徒两地,其中二沟地区损失最为严重。根据虹彩病毒具有潜伏性来讲:虹彩病毒病爆发主要集中6-7月,说明水温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子;再根据昭关地区和二沟司徒地区鳜鱼养殖的实际情况,我们也不难看出养殖密度与养殖成功率的关系是成反比的。所以笔者估计:2015年扬州地区鳜鱼养殖将朝着低密度、反季节鳜鱼等低风险养殖模式发展。

  B:变品种
   由于近几年扬州地区鳜鱼养殖成本增加,其市场竞争力明显弱于广州鳜鱼,造成扬州地区鳜鱼养殖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养殖成本逐年增加,养殖效益逐年下降。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养殖户对鳜鱼养殖的积极性,所以出现许多养殖户选择螃蟹、黄颡鱼等其他养殖品种。

  C:变思路
   通过近几年对北京水世纪双养理论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意识到鳜鱼养殖想赚钱,必须朝着低投入、高效益的方向去发展。其中鳜鱼养殖成本投入最大的一块就是饵料鱼的投入,如何降低鳜鱼的饵料系数就是赚钱的根本所在。北京水世纪的双养理论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从溶氧和营养上双管齐下,为许多养殖户带去了实际的效益。
 
  以上内容只是概括出了2014年扬州地区鳜鱼养殖的一些现状及个人的一些观点,希望对广大鳜鱼养殖户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及探究鳜鱼养殖,使鳜鱼的养殖效益明天更美好。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