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鱼养殖常见病瓣体虫病防治技术
352
切换pc版
 
    俗称“白斑病”。

    1.主要病原:石斑鱼瓣体虫。

    2.主要症状与诊断:石斑鱼瓣体虫寄生于鱼的皮肤及鳃部。病鱼浮于水面,游泳缓慢,呼吸困难,皮肤、鳃、和鳍上的粘液分泌增多。体表出现形状不规则的白斑,病情严重的,白斑扩大连成一片。病死的鱼胸鳍向前方伸直,几乎贴近于鳃盖下沿。镜检见瓣体虫可确诊。

    3.流行情况:流行于夏末秋初。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浙江等省区高密度流水养殖及网箱养殖的石斑鱼、真鲷、鲈鱼等更为多见。感染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4.防治方法:

    ①实施常规预防措施;

    ②苗种放养或转换养殖网箱、池塘时用20~30毫升/升的戊二醛浸浴5~10分钟或淡水浸浴5~10分钟,以驱除可能携带的虫体;

    ③投喂新鲜饲料,定期投喂复合维生素或益生菌(嗜酸小球菌、芽孢杆菌等);

    ④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如饲养管理、早晚巡塘和水质管理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⑤网箱养殖,用浓度为30毫升/升的戊二醛溶液浸洗病鱼5~7分钟,次日重复一次;

    ⑥池塘养殖,在水温30℃左右、pH为7.9~8.2、海水比重1.010~1.017时,将水位降低,泼洒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使池水成1.5毫克/升,药浴两小时后再加注海水。次日再重复一次。

    5.备注:

    注意安全!使用硫酸铜时应注意不同规格鱼的耐受程度,要先做安全性实验。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