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短途无水湿法运输
    利用鱼的皮肤具有一定的呼吸作用,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存一定时间这一生理现象,可以进行无水湿法运输。即鱼种不需盛放于水中,只需维持潮湿的环境,使鱼的皮肤和鳃部保持湿润便可运输。运输时用对鱼体淋水或用水草分层等方法维持一个潮湿的环境,避免水分的大量蒸发而造成的干燥,使鱼能借助皮肤呼吸作用生存一段时间,从而达到运输的目的。此法应以低温、短途运输为宜,气温在20℃左右,运输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成活率高达90%以上。
    ⒉麻醉运输法
    用麻醉剂或镇静剂在水中配成一定浓度,使鳜鱼种在运输过程中处于昏迷或安定状态。此时,鱼的呼吸频率大大下降,活动量减弱,鱼不易受伤,代谢程度和耗氧量减低,因而有利于运输。但目前麻醉运输的效果还不稳定,技术上还有待完善。其主要原因:一是麻醉剂种类不同,对不同规格的鱼种麻醉程度不同,其麻醉效果受水温、水质、鱼体规格影响较大。因此,在运输前就必须事先做好试验,以确定某一麻醉剂对某一规格的鱼种在某一水温的最适剂量。二是许多麻醉剂对鱼的肝脏有损害作用。三是麻醉剂使鱼呈昏迷状态,鱼种运达后需要有一个正常复苏阶段,故麻醉后维持时间不能过长,否则易造成鱼呼吸衰竭而影响鱼的复苏造成死亡。四是麻醉剂价格也较昂贵。因此,麻醉运输还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现介绍几种麻醉剂和镇静剂:
    巴比妥钠。将鱼放入10~15毫克/升的巴比妥钠溶液中运输,在水温10℃时,能使鱼麻醉10多个小时。麻醉后的鱼种仪鳃盖缓慢开闭,浅度呼吸为正常,下水后5~10分钟即复苏。
    “MS-222”(烷基磺酸盐间位氨基苯甲酸乙酯)为镇静剂。将鱼种放入20~40毫克/升的“MS-222”溶液中,配制浓度视温度、运输密度可适当增减,鱼体30分钟后其呼吸频率明显下降,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在水温22~25℃时,运输10小时以上,放入水中3~5分钟后鱼恢复正常。
    奎那定(二十万分之一浓度)、乌来坦(1‰~4‰浓度)两者均可麻醉大规格鱼种进行运输。
    ⒊降温运输法
    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气温相对较高,给鱼种运输带来不便,但为方便生产,可选择降温运输,将装有鱼种的氧气袋放在盛有水的大容器(如水箱、或帆布袋)内,让氧气袋浮于水面。这样既可防止氧气袋在运输途中剧烈颠簸,也可使鱼在袋内保持正常的姿势,又可在水箱中加冰,使大容器内的水温低于氧气袋内水温5~8℃,并在运输中继续用冰块保持低温。以降低鱼种的代谢强度,减少其二氧化碳等的排泄量,从而达到提高运输成活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