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是我国柑桔栽培北缘地带,柑桔生产已有1500多年历史,近年来柑桔生产有极大发展,仅城固县栽培面积由1982年的2万亩,产量200万公斤,发展到目前的12万亩,年产1.2亿公斤。但周期性冻害始终对当地柑桔生产造成威胁,解放后就多次出现冻害,导致柑桔生产大起大落,汉中地区1954年和1975年冻害使年产从200万公斤下降到40—50万公斤,安康地区在1977年也发生了解放后第二次柑桔冻害,给生产带来极大危害。一旦冻害发生后柑桔生产总要经过2~3年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生产。但是冻害并非不能预防,在掌握冻害规律后,实施具体措施,可以使柑桔园不受冻或将冻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一、柑桔冻害的症状
柑桔冻害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和枝干上,叶片受冻最初呈现浓绿色的油浸状斑点,后叶脉浮起,叶缘向上卷曲,卷成园筒状斑点,最后失绿脱落死亡。枝干受冻使表皮脱离木质部,由外向内开裂,木质部逐渐干枯死亡,开春温度回升后冻害症状愈显明显。冻害严重者,全株干枯死亡。
二、造成冻害的原因
1、气候条件
绝对最低温度是造成柑桔冻害的主要因素。对耐寒力较强的温州蜜柑来说,-7℃低温会使叶片受冻,-9℃低温会使枝干受冻,-11℃以下低温会使主干受冻、甚至整株死亡。但是有时还要看低温持续时间,如果持续时间长,冻害则严重;如果持续时间短,冻害就轻。1957年1月14日曾出现-10.1℃低温,按一般情况下无疑要出现冻害,然而因当年低温持续时间较短而无冻害发生。
根据陕南柑桔冻害发生情况,往往在冬季前期出现一些异常的天气,这些异常天气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冬前阴雨连绵:在柑桔采收前连续降雨,土壤水分过多,根系缺氧,晚秋梢停梢晚,导致柑桔抗寒力降低,越冬时易发生冻害。
(2)、低温来得早,持续时间长:通常陕南降雨、降霜、降雪较晚,强度不大,但如降霜、降雪提前到11月中、下旬,降温强度大,预示冻害有可能发生。
(3)、雪后转晴,辐射降温:大雪之后天气持续转晴,晴后又遭遇低温侵袭,也易发生冻害。
这些冬季低温的前期气象特征,有助于提醒我们做好柑桔的防寒防冻工作。
2、品种
柑桔品种之间对耐寒力具有显著差异。陕南栽培的柑桔品种中,温州蜜柑、朱红桔、金钱桔较耐寒,甜橙(脐橙、锦橙)的耐寒力较差。温州蜜柑、朱红桔在绝对低温达到-7℃以下时,受到轻度冻害,-8℃以下时发生严重冻害;甜橙在绝对低温达到-5℃以下时就受到轻度冻害,-7℃以下时发生严重冻害。在温州蜜柑中,不同品系的耐寒力亦有不同,如伴野、松山、兴津耐寒力强;米泽、上田、南柑4号、宫川耐寒力稍弱,向山、南柑20号、耐寒力更弱。
3、砧木
众多的柑桔砧木中,以枸桔耐寒力最强,红桔次之,酸橙居三,甜橙最弱。
4、地形、地势
陕南北有秦岭山脉的阻挡,使陕南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14.2℃,适合柑桔生长。但是发源于北极圈新地岛的冷风气团,经黑海流入新疆,沿青藏高原的天山、祁连山北麓,顺河西走廊东南部再入陕西,翻过秦岭侵入陕南地区,这股寒流时常威胁着陕南,造成柑桔的周期性冻害。陕南位于秦岭、巴山之间,柑桔在坡地、山脊、山沟均有栽植,由于逆温现象,使各种地形在冬季的最低温度存在差异,往往在山沟、平地栽植的柑桔冻害较重,而山脊、坡地冻害轻;低洼地因冷空气沉积冻害亦较重,积水洼地冻害更为严重;风口、湖塘、库边冻害较轻,而汉江沿岸冻害较重。
5、栽培管理
管理粗放的柑桔园树体生长衰弱,耐寒力弱,冻害严重;精细管理的柑桔园合理施肥,合理负载,树势强键,耐寒力较强,冻害较轻。
冻害程度与间作物种植合理与否有较大关系。一般间种玉米、高梁、小麦等高杆深根作物的柑桔园冻害较重,间种豆科、绿肥、蔬菜等浅根作物冻害较轻。
秋梢生长和晚秋梢的抽发对抗寒力影响较大。秋梢或晚秋梢若在寒流或霜冻来临之前未能停梢,因树体营养多用于枝梢生长,冬季树体积累营养减少,细胞液浓度低,故耐寒力较差,若遇寒流冻害就较重。因此控制秋梢或晚秋梢生长是防冻的重要措施之一。
采果时间对抗寒力亦有影响。早采果使果树在越冬前有一段树势恢复期,增强了抗寒力,能减轻冻害程度;若在降雪或寒流侵袭之后采果,树势恢复慢,冻害较重。
(待续)
陕西省果树研究所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