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温州蜜柑青枯病初步调查
我区自1982年在全南县发现温州蜜柑青枯病后, 又陆续在龙南县、会昌县发现,大有扩展蔓延之势。该病对柑桔产量影响较大,主要为害成 年盛果期树,植株感病后,严重的完全无收,轻者产量甚低。
植株多从顶部开始发病, 迅速向树冠下部叶片扩展。病叶向内纵卷,呈失水状凋萎青枯,失去光泽,不易脱落。 病叶失水纵卷时枝梢随即干枯,10天左右病株由上而下整株死亡。也有的树一个或几个主枝 发病,及时修剪后能抽少量纤细梢,其上结的畸形小果着色快,味酸。树皮完好,木质部黄 褐色,有黑色或褐色陷点,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横切面导管内有黄褐色胶状物。有的根系 易腐烂。病原物尚未确定。
初步明确此病只为害温州蜜柑和南丰蜜桔,以温州蜜柑为 主。温州蜜柑又以尾张品系发病重,早熟品系基本上不受害。大多数病株都是8年以上的 成年树,10~11年生树发病率最高。
温州蜜柑青枯病的发生与砧木有较大关系。 病株多是酸橙砧,只有少量为枳砧。春季久雨后突然转晴,发病率最高;采果前后 的秋、冬干旱季节发病也较重。一年中4~5月和10~11月为发病高峰。
原载《中国柑桔》1988年第1期
作者赖剑锋等(江西省赣州地区柑桔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