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园油桐尺蠖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油桐尺蠖又名大尺蠖,俗称拱背虫、量 尺虫等。该虫食性杂,寄主广,除为害柑桔外,还为害油桐、茶、油茶、乌桕、苦楝、漆树 、松、柏、杉、柿、梨、桃、李、枣、杨梅等果树和林木。主要以幼虫啃食为害叶片,大量 发生时可将整株叶片吃光。我地柑桔园秋季幼虫大发生时,一株桔树多的发现30 0多头,少者也有50~60头,一人一天就能捕捉幼虫近3公斤。
1 形态特征 雌蛾长23~25毫米,翅展60~70毫米,触角丝状。体、 翅灰 白色,翅上密布灰黑色斑点,有黄褐色缘毛。足黄白色,腹部末端有黄色茸毛。雄蛾长约20 毫米, 翅展50~57毫米,触角羽状,黄褐色。翅基线和亚外缘线为灰黑色,腹部末端尖细 ,生有黄褐色毛。
卵椭圆形,蓝绿色,纵径0.7~0.8毫米,横径0.5毫米,将孵化时为黑 色。卵常聚集成堆,卵块椭圆形或圆形,上覆黄褐色绒毛。
老熟幼虫体长57~70毫米。初 孵幼虫体长约2毫米,呈灰褐色,2龄以后逐渐变为青色,4龄后幼虫的体色则随环境不同而 异。有青绿、灰绿、深褐、灰褐等色。头部密布棕色颗粒状小斑点,头顶中央向下凹陷,两 侧呈角状突起。前胸背面具有两个小突起。
蛹圆锥形,深棕色,长20~27毫米,背面密布 刻点。头顶有黑褐色小突起1对,中胸背面前缘两侧各有1个耳状突。臀棘明显,基部膨大, 凹凸不平,端部长刺状。
2 发生规律 在宜春地区一年 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第1代幼虫发生在5 月上旬至6月下旬,第2代幼虫大量发生在7月上、中旬至8月中旬,第3代幼虫大量发生于8月 下旬至9月下旬,以7~9月第2、3代幼虫为害柑桔秋梢最严重。
成虫多在雨后晚上羽化出 土,白天主要栖息于桔树主干、叶背及防护林树干背风处。有趋光性,昼伏夜出,飞翔力较 强。成虫羽化后当晚可交尾,1~2天后即可产卵,卵成堆产于叶背、防护林树皮裂缝及杂草 灌木丛中。卵孵化后,幼虫能很快向树冠上部爬行,1、2龄幼虫喜在树冠顶部叶尖直立,晚 上吐丝下垂,随风飘散或转株为害,取食嫩叶叶肉或食叶成缺刻;3龄后自叶尖或叶缘向内 咬食成缺刻;4龄后食量剧增,每头每天可食叶10片以上。幼虫老熟后入土造土室化蛹。深 约3厘米,如园土疏松,绝大部分幼虫在距树干50~70厘米范围内化蛹;如园土板结,则可 远至70厘米以外。
3 防治方法
3.1 翻挖 灭蛹 ①深翻。秋冬季节结合施肥,深翻园土20厘米以上,使蛹深埋不能羽化 出土,或被翻出土面,冰冻致死或被天敌杀死。②挖除。在各代蛹期,特别是越冬代和第1 代蛹,在桔树主干60~70厘米范围内,挖园土3厘米左右集杀虫蛹,这是消灭尺蠖比较有效 的措施。③诱杀。在有虫树主干60~70厘米范围内铺上薄膜,上面再垫7~10厘米厚的湿润 松土,老熟幼虫下树入土化蛹时,集中杀死。
3.2 捕杀幼虫 ① 毒土杀蛾。在成虫羽化出土前和老熟幼虫入土化蛹前,特别是在雨后土壤湿度较大时,在树 干周围撒施1.5%甲基1605粉剂毒土。②灯光诱蛾。在各代成虫盛发高峰期,每20亩左右柑桔 园装一支40瓦黑光灯诱捕虫蛾。③人工捕蛾。成蛾羽化出土后至未产卵前的每天早上或傍晚 ,利用其栖息不动习性,用树枝扑打杀死。
3.3 铲除杂草 成蛾 产卵前将桔园及周围的杂草铲除,防止成蛾在杂草上产卵。特别是7、8月彻底铲草两次,有 一定作用。
3.4 刮除卵块 将桔树主干、叶背和防护林树皮裂缝 中的卵块刮除集中烧毁或深埋。
3.5 振落幼虫 利用3~5龄幼虫 受惊动后吐丝下垂习性,于树下铺设薄膜或纸,振动树枝使幼虫掉落其上,集中杀灭或以家 禽啄食。
3.6 药剂防治 重点抓住第1、2代1~2龄幼虫时喷药, 是全年防治的关键。1~3龄幼虫,可用90%晶体敌百虫600~800倍液加0.2%洗衣粉、敌杀死2 000~3000倍液、甲胺磷800倍液、速灭杀丁7000倍液等进行防治,效果显著。4龄以后幼虫 ,可用敌杀死1500~2000倍液、50%杀螟松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速灭杀 丁6000倍液、300亿/克青虫菌1000~1500倍液喷杀,效果良好。
原载1989年第4期
作者桂春根等(江西省宜春农业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