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病害防治-炭疽病
320
切换pc版
    柑桔炭疽病的病原是一种弱寄生菌,当树体因各种原因导致树体衰弱,抗病能力降低或丧失的时候,易引起此病,是次生病害。

1、症状:可为害柑桔树上部的各个部位,为害较重的是叶片、果实、枝梢。

(1)叶片症状

叶斑型:发生在叶片边缘或近边缘处,病斑近圆形,中间灰白色,边缘褐色或深褐色;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病斑上有红色小点,干燥条件下为黑色小点,排列成同心轮状或散生状态。

叶枯型:多发病于叶尖处,春季生长势差的柑桔树上发病较重。初期病斑暗绿色,后变为黄褐色,整个病斑呈“V”形,上着生许多红色小点。

    (2)枝梢症状  枝梢发病多从叶柄基部腋芽处开始。病斑初为淡褐色,椭圆形,后扩大为长梭形。当病斑环割枝梢时,病梢枯死。

    (3)果实症状  幼果受害,初为暗绿色油渍状不规则病斑,后扩大至全果,病斑凹陷,变黑,引起大量落果,或成僵果挂在树上。

    成熟果实在贮藏期受害后,病斑近圆形,褐色、革质、凹陷,病部散生黑色小粒点。病斑可扩及全果,引起果实腐烂。

2.病原  病部的黑色小粒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初埋于寄主表皮下,后突露。病果上的分生孢子盘周围带有刚毛,深褐色,气生菌丝先端形成单生大型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的寿命短,附着孢可长期存活。分生孢子萌发的芽管顶端或菌丝及其侧枝顶端可形成附着孢。附着孢紧贴于寄主组织表面,有的半埋于角质层中。

3.防治措施

(1) 农业防治。加强管理,防治病虫,培育强壮树势最关键。如深翻、增施有机肥、加强肥水管理、修剪等。冬季剪除病叶、病枝、清除落叶、病果,予以集中烧毁,减少病源。

(2) 化学防治。柑桔炭疽病的附着孢对杀菌剂有较强的抗药性,因此杀菌剂阻止附着孢萌发、侵入发病效果不理想;各种杀菌剂对病菌分生孢子杀伤力很强,能有效阻止孢子萌发、入侵褐形成附着孢子。发病初期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4%胶氨铜水剂3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等,每隔15天喷药1次,连喷2~3次。另外,发生急性炭疽病时,可用输液方式补施磷钾肥。





参考何天富主编《柑橘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