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灾区变身百果田园
961
切换pc版

 近年来,山东省冠县以林固沙,以水提产,营造出农业生态新格局。 生态灾区变身百果田园 金秋时节,山东省冠县清水镇杜行村的400多亩苹果陆续成熟,果农们摘果、售果,忙得不亦乐乎。“风沙地里长出这么好的苹果,以前想都不敢 想。”村支部书记路兴良说。杜行村苹果产业的成长来之不易。杜行村一带处于风沙区,土壤沙化、土质贫瘠。针对这一状况,冠县几年前开始投资治理,发展果 园,修建水渠,锁住了风沙。如今,生态环境恶劣的风沙区变成了肥沃富饶的美丽田园。 冠县位于黄河故道,沙化土地达21.5万亩,影响面积40万亩,过去被称为“生态灾区”。近年来,冠县努力做好“林水”两篇文章,以林固沙,以水提产,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空间,营造出“林茂果香、碧水环绕”的农业生态新格局。 林茂果香奔小康 为了防风治沙,冠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林业生产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每年开展两次集中植树造林活动,从根本上扭转了“沙逼人退”的现象。该县每 年投入400余万元用于生态防护林的培育,把植树造林、生态防护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仅今年以来,全县就植树367.7万株,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 8.6万亩,新建生态防护林3000亩。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4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2%。 在植树防沙的过程中,冠县积极探索生态防护与农民致富双赢的新路子。对传统水果进行升级改造,使冠县鸭梨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年出口2000余 吨,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时积极发展新优水果品种和苗木花卉产业。经济林业的发展不仅起到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还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目 前,冠县已培育出17个水果集中生产区,建起了新优苹果、传统鸭梨、新优梨、油桃、大樱桃、小杂果等特色果品生产基地。全县已发展新优果品面积30万亩, 年产果品3亿公斤。 碧水环绕护良田 今年,冠县小麦在大旱之年喜获丰收,平均单产达456.8公斤,增长12.7%,实现了夏粮生产“九连增”,再创历史新高。了解冠县的人都知道,冠县水资源缺乏,人均可利用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在这种情况下取得夏粮丰收,主要归功于冠县完善的水利设施。 在自身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冠县引客水、挖井水、通沟渠,使冠县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荡漾着碧水清波。该县相继投入5000余万 元,修建、改建扬水站、疏通和衬砌输水渠道,使水利“大动脉”实现了南北纵贯、东西横穿。去年以来,该县又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投资2000余万 元修建和铺设斗渠、农渠和节水管道22万米,将河水送到了田间地头,形成了基础设施完善、“大动脉”通畅,“毛细血管”配套,旱能浇、涝能排、时时有水、 处处有水的新格局,全县20万亩沙化地和10万亩盐渍地得到了根本改良。 该县兰沃乡大曲村原来产业结构单一,调整产业结构又因缺水受到制约。去年,县里投资60万元在该村建设了节水灌溉工程,将水通过地下管道通到了家家户户的田间地头。于是,村里放心大胆地搞起了大棚油桃种植,两年的时间发展大棚700余个,棚均收入1.8万元。 生态优美兴旅游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过去的劣势逐渐转变为优势,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由此风生水起。 冠县韩路村一带拥有成方连片的梨园达3万余亩,每逢清明时节,花开成海,蜂飞蝶舞。再加上梨园历史久远,树形奇特,文化底蕴丰富。冠县抓住这一 特点,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中华第一梨园”景区。今年,冠县鸭梨被评为“到山东不可不买的100种旅游特色商品”,中华第一梨园成功入选“到 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 以生态梨园观光旅游为契机,冠县抓住时机,挖掘资源,确定了平原生态休闲旅游的定位,打响了“生态农业、休闲度假、历史文化、红色旅游”四大旅 游品牌,高起点编制了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中华第一梨园、鲁西北地委旧址、天沐温泉度假村等精品项目相继实施,每年举办梨园文化观光周、梨园采摘游园活动 等旅游节会。目前,全县已拥有AAAA级景区1处、AAA级景区1处。冠县相继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旅游强县、山东省县域旅游品牌十强县、省重点服务业城区、 山东最具竞争力旅游强县、“好客山东”县域金榜旅游品牌。今年1至9月份,冠县接待游客17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6.29亿元。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