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姑,俗称虾爬子、螳螂虾、虾弹拔等。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口足目、虾姑科。虾姑分布广,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倍受消费者青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季对活体虾姑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然而冬季靠海捕虾姑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近年来笔者在秦皇岛地区进行虾姑工厂化冬季暂养试验,取得了较好收益。现将越冬技术介绍如下。
1 虾姑收购
1.1 虾姑选择 选择个体大、肥满度好、附肢健全、无伤无病、活力强、体色鲜艳、海捕或人工养殖虾姑作为冬季暂养对象。
1.2 收购时间 北方地区一般选择10月下旬到11月中下旬。收购时间过早过晚都会影响其成活率。
1.3 运输 虾姑收购运输一般采用增氧、保温鱼缸加水运输。运输时须用虾筛隔层处理。如果运输时水温在10-15℃范围,运输时间在3-4h内,运输量一般控制在100kg/立方米水体。
1.4 入池 虾姑入池时,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平面网中。网的规格为2m×2m或2m×1m。虾姑入网后,健康个体会很快顺利游走,不能游走的从网中清除。
2 虾姑越冬管理
2.1 越冬方法
2.1.1 利用锅炉加温越冬。在现有育苗室,越冬室,利用锅炉加温越冬。这种方法较普遍但越冬成本较高。
2.1.2 利用地下海水越冬 此方法可降低越冬成本且水质稳定,但应注意水质能否达到养殖要求,水温是否合适。
2.1.3 利用塑料大棚越冬 选择背风向阳、进排水方便的地点,采用地下或半地下的方式建造水泥池。水泥池规格100-200平方米,深1-1.5m。利用塑料大棚的采光特点,提高室温、水温,进行虾姑越冬。
2.1.4 利用电厂余热进行虾姑越冬
2.2 越冬水温 
虾姑越冬期间若温度变化频繁、温差过大将直接影响虾姑的摄食,进而影响虾姑的成活率。通过实践证明,虾姑入池时先进行升温处理,过渡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降温处理,对提高虾姑越冬成活率有明显的效果。具体措施:虾姑入池后,池水在原有水温基础上日升温1℃,升到15-16℃时稳定一周时间,使虾姑活力增强,摄食稳定,再进行降温处理。日降温0.5℃,最后稳定在10-12℃进行越冬。虾姑入池后由于水温变化过频、过大造成虾姑脱皮现象,将直接影响虾姑越冬成活率、应引起重视。
2.3 饵料及投饵 
虾姑以新鲜的杂鱼、杂虾等高蛋白性饵料为主。大个体饵料一般加工成1cm小段儿后进行投喂。水温在11-13℃时,每尾虾的日摄食量控制在体重的2%-4%,是维持虾姑越冬正常生存所需营养物质的最佳摄食率。每日投饵一次,天黑后亮灯投饵。投饵应控制在第二天稍有剩余。
2.4 换水、清池 
虾姑刚入池时每日换水一次,每日1-2个循环量。待虾姑体质恢复,死亡率降低后,隔日换水一次,每日1-2个循环量。
越冬前期每日清池1次,后期隔日清池。清池一般伴随换水进行。清池时及时捞除死虾及残饵并将粪便及泥沙清理干净以防止疾病发生。
2.5 水质及增氧 
虾姑正常越冬需要无污染的新鲜砂滤海水或较清的自然海水。正常海水盐度(30‰左右)对虾姑越冬成活率无明显影响,但低盐度不利于虾姑的摄食,进而影响其成活率。氨氮的含量不高于0.1×10E6。pH值一般控制在8左右。
虾姑越冬期间采用鼓风机连续性充气。充气量一般不大,以每分钟供水体的0.3%的空气、水面微冒泡为宜,溶解氧量在6-8mg/L。
2.6 放养量及光照 
在水质、饵料、增氧有保障的前提下,放养量一般控制在3-5kg/立方米。
光照对于虾姑越冬成活率影响并不明显,因此越冬室没有必要用过多精力进行调光、遮光处理。但强光会引起池中藻类的大量繁殖而附生于虾姑体表,所以光线不能太强。晚上一般采用日光灯照明处理。
3 疾病预防
随着越冬养殖面积的扩大,虾病的预防应引起重视。首先保证越冬池水质条件,加大水循环量,及时清扫池底、清除死虾、捞出残饵;其次保证饵料营养搭配及鲜度,定期在饵料中加入抗生素及维生素类药物,同时外用消毒药物也应定期泼洒。
一般经过2-3个月虾姑越冬管理,春节前后上市,成活率可达70%-80%。且春节前后活体虾姑市场价格一般60-80元/kg,所以虾姑的越冬有很大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