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以20亩左右为宜,水深要求在1.5m以上,进排水方便。池底从进水闸门一端略向排水闸门一端倾斜,以便进排水。底质宜为泥沙混合底,池底多开波形沟垄。在泥质过多的池塘,可在池底局部铺厚10cm左右的中、粗沙,给梭子蟹提供一个较好的生存、生长环境。周围水源充足,无污染源,环境安全,配备适量的增氧设备。
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底质处理。在前一年养殖结束后,将池水放净。池底经过一个冬季的冷冻曝晒,早春季节利用推土机铲除表面过多的淤泥,淤泥少时也可在春季用犁将底部深翻。
2、清塘消毒。放苗前40d,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清塘消毒,24h后将池水放掉,再进经80目筛绢过滤的天然海水,以防止敌害生物及其卵和幼体进入。
3、暂养区的建设。虾蟹混养池提前用20~40目的绢网在虾池进水闸一侧围成一个占全池10%左右的暂养区。将蟹苗在其中暂养10~15d,这样便于集中投喂,并能及时掌握蟹苗的成活率。
4.饵料生物的培养。在放苗前30d左右,池塘加水至50~60cm,每亩施入氨肥4~5kg及过磷酸钙1~2.5kg或肥水宝。虾苗放养后可遍池泼洒花生粕、豆粕以肥水。
三、饲养管理
1、苗种放养。虾蟹苗种放养依据水温情况而定,当水温稳定在17℃~18℃以上时即可放虾苗。虾苗的投放量不宜过高,一般在1万尾左右/亩。梭子蟹在5月中旬左右放苗,每亩放养二期幼蟹0.15~0.25kg。放养时温差应小于2℃,盐度差小于5‰。
2、饵料投喂。由于前期饵料生物的培养,放入虾苗后,在20~30d内不必投喂,而放入蟹苗后应及时投喂鱼糜、兰蛤等鲜活饵料,以活的大卤虫为好,中间辅以配合饵料。幼蟹在Ⅴ期前每天多次投喂,投喂量为体重的100%~200%;Ⅴ期左右即可投喂压碎的兰蛤,投喂一日两次,以傍晚为主。投饵时宜遍池均匀地投喂,以减少梭子蟹聚集机会,减少互相残杀。并使正处于脱壳期的梭子蟹能就地取食,每塘设置3~5个饵料台,用以检查摄食情况和残饵量。随着幼蟹个体的增加,投饵率逐渐下降,幼蟹体重达50g/只以后,投饵率控制在体重的15%左右;至秋季9月份以后兰蛤等贝类逐渐减少,投喂一定量的小杂鱼虾以促进蟹的肥壮和性腺发育。由于8月20日以后,梭子蟹开始交尾,雄蟹的死亡率较高,所以在交尾前后要保证饵料,适当增加投喂次数。
3、水质控制。根据生态养殖的水质要求,养殖全过程偏重养殖水体的透明度管理和水质监测。养殖初期以加水为主,每10d加水20~30cm,至7月底8月初水温高时加至最高水位,同时视水质情况及时换水并应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
4、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巡塘两次,注意观察水色变化、残饵状况、虾蟹活动及生长、敌害生物等,做好每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定期检查闸门、堤坝是否破堤漏水,发现漏洞及时补堵,防止虾蟹逃逸。
5、收获。虾蟹养成以后应及时收获出售,由于虾病在高温季节容易流行,在发现虾病苗头或者采取中间出虾养殖模式的,一般在7月份进行拦网出虾。剩余的虾一般在霜降前后价格高时起捕;而梭子蟹在9月初即应采取钓取或拉网等方式将公蟹出售,以防交配后雌蟹伤亡,并在10月前后价格更好时干塘收获。如果有条件,可以收获部分虾蟹越冬,在春节前后价高时出售。
四、病害防治
1、通过施肥,接入优良藻种(如江蓠等),形成良好的优势藻类群体结构和水质,来控制蟹、虾病的发生及提供栖息场所。
2、根据养殖梭子蟹和对虾的摄食特点和生物学特性,及时控制投喂饵料数量和调整饵料结构,一方面防止梭子蟹残食蜕壳对虾,另一方面利用梭子蟹及时清除病虾,阻断疾病传播渠道。
3、每月泼撒生石灰2次,定期使用二溴海因等消毒剂。在养殖的中后期底质较恶化时使用一些底质改良剂来改善底质。在秋季高温季节池塘水质易恶化、透明度高时应及时换水,以改善水质条件。
4、中秋节后每隔半月用新蟹康乐拌饵投喂,每100kg饵料加250g新蟹康乐可预防蟹病,治疗加倍。
五、小结
1、由于梭子蟹有潜泥砂的习性,池塘内宜设置石块、瓦片、网衣等隐蔽物,作为梭子蟹藏匿之处,有条件的可沿虾池边内,堆若干砂堆,以利于梭子蟹的栖息、脱壳,可提高成活率。
2、由于虾病在高温季节容易流行,在发现虾病苗头时应及时出虾。中间出虾不仅可供应和活跃市场,收回投资保本,在降低养殖密度的同时,也减少了发病机会,降低了风险。
3、水源的选择特别重要,一定要选择水质清新、无毒的新鲜海水,避免使用前期的潮汛水。
4、暂养区的建设至关重要。由于放养虾苗的时间早,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而仔蟹的放养时间较晚,一般在5月中下旬或更晚一些。为了防止早放的虾苗残杀后放的幼小蟹苗,也为了方便仔蟹放养前期的饲喂管理,暂养区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