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红体现象成因及防治措施
1038
切换pc版

  红体病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的现象,引起对虾的原因也有很多,因此必须准确诊断南美白对虾的红体现象做到对症下药。

  1、应激性红体

  应激性红体不是病,切忌用消毒剂或刺激性大的药物处理。

  症状:触须变红,尾扇的尖部变红,有时附肢变红,摄食正常,部分虾出现红肠紅胃,肝胰腺肿大,虾有时游塘或在水面缓慢游动,死亡虾呈中毒症状。水质调好后短期内可恢复正常。

  病因:
  a、水质因子突变(水温、PH值、盐度、氨氮、亚硝酸氨和硫化氢)
  b、暴雨或大量换水,施用消毒剂后
  c、蓝藻、裸藻、金藻等有害藻类影响。

  治疗方法:

  a、保持水体的稳定性,经常用EM菌王和超浓缩芽孢杆菌等菌制剂保持菌相平衡和藻相平衡。
  b、中前期尽量选择药性温和的消毒剂进行常规消毒,如五加碘、百草精华。
  c、施用消毒剂切勿随意超量,施用消毒剂24小时内保持溶氧5毫克/升以上,如发现中毒现象立即泼洒解毒百分百和绿水宝。
  d、长期泼洒抗应激VC和添加强化多糖等添加剂,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实用案例:江苏连云港一养殖户,早晨在池塘下风口发现死虾,经检查死虾活虾均没有纤毛虫,体表略有发红,有紅胃红肠现象,肝脏肿大,摄食正常,判断为应激性红体。

  建议其泼洒抗应激VC和免疫多糖,同时内服肝复苏T+神奇多糖+黄金多维(80斤料/组,一天2次,连喂5天),第二天发现对虾应激症状明显减轻,死虾也少了,第三天就没有看到死虾了。为保持水体的稳定性,建议经常使用EM菌王和超浓缩芽孢杆菌等活菌制剂保持菌相和藻相的平衡,稳定水质。避免对虾因水质突变引起应激反应。

  2、细菌性弧菌病

  症状:病虾活动力减弱,在池边水面缓慢游动或沉底不动,有时做旋转游动或垂直游动,反应迟钝,食欲减退或停食。最主要的症状是附肢变红,游泳足和尾肢呈鲜红色。肝胰腺肿大变白,病死虾虾壳硬。镜检步足、须、尾扇的血素细胞扩散。病重者尾扇红色素结块脱落。

  病因:副溶血弧菌感染引起

  治疗方法:下午立康全池泼洒,第二天下午用百草精华全池泼洒。第五天上午泼洒抗应激VC。

  内服:强化多糖+肝胆舒+三黄粉,每天两次,(重者每天三次)连喂5天。

  3、病毒性红体:病毒性红体发病快,死亡率高,如不及时治疗,损失很大,对虾发病时要准确诊断,切忌盲目施药。

  症状:发病初期摄食减少,病虾在池边缓慢游动,体色微红,蜕壳困难。甲壳易剥开且不连真皮,甲壳很脆。头胸甲有圆点状白斑,白斑分散不彼此连接。肝胰腺肿大,充血、糜烂。镜检色素细胞扩散,彼此连在一起,甲壳上白斑呈规则形状。

  病因:白斑病毒感染,继发感染弧菌

  治疗方法:

  强毒性白斑

  外用:上午乐康全池泼洒,第二天下午百草精华全池泼洒。

  内服:强化多糖+肝复苏T+立康连喂5天,每天两次,重者三次。

  弱毒性白斑

  外用:上午EM菌王或超浓缩芽孢杆菌全池泼洒,下午抗应激VC。

  内服:强化多糖+肝胆舒+乐康连喂5天,每天两次,重者三次。


  4、软壳红体

  症状:病虾有急性和慢性症状表现

  急性:空肠空胃,食料缓慢减少,濒死虾体色呈鲜红色或茶红色,发病前期病虾与正常虾外表区别不大,但急性软壳红体一旦出现,将在短期内达到死亡高峰。此病关键在于蜕壳过程中大量死亡。

  慢性:病虾非常虚弱,活力低下,甲壳变软,空胃空肠体表呈淡红色,尾扇游泳足变红,头胸甲易剥开且不连真皮,有时有连片白斑。

  病因:桃拉病毒感染引起

  治疗方法:

  急性:下午乐康全池泼洒,同时换20-40厘米新鲜水,第二天下午百草精华按全池泼洒,连续三天泼洒抗应激VC。
  同时内服强化多糖+肝胆舒+乐康连喂5天,每天两次,重者三次。

  慢性:下午降解宝全池泼洒,第二天下午百草精华全池泼洒。

  同时内服强化多糖+肝胆舒+乐康连喂5天,每天两次,重者三次。

  红体的成因是多样的,其防治方法也有较大的差异,积极做好预防工作是最好的办法。一旦发生红体现象应当准确把握发病的原因,结合对虾的养殖内外因素,趁早对症下药。同时,在治疗期间应当根据病虾的实际情况减停饲料以防浪费及污染水质,还应开足增氧机和施用液氧,确保充足的溶解氧。此外,病情稳定后,往往伴随水体平衡被破坏应施用EM菌王或调水宝,以稳定水质。因此,只有合理、科学的防治,方能取得预期的养殖效益。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