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以上三张图表大家不难发现,浮游动物的数量前期受到白对虾的下行效应很大,数量上呈现出先高后低的趋势,在后期由于池体中有机质和微生物的数量的增加上行效应明显即有机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增多为浮游动物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同时浮游动物因为不再适合长大后的白对虾觅食数量上也会增多,从而对异养细菌和弧菌也构成很强的下行效应。(较低营养阶层的生物密度、生物量等(由资源限制)决定较高营养阶层的种群结构,亦成为上行效应。群落中的物种位于食物链的某一环节,较高营养级的生物一般是高级的捕食者,可以通过捕食作用控制并影响较低营养级的群落结构。这就是下行控制效应!
下面大家再来看看白对虾养殖池塘中水体里和底泥里的异养菌和弧菌的数量对比。
根据集美大学学报等相关资料数据反映,在白对虾养殖池塘里水体和底质的细菌数量差异:异养菌前期三个数量级,后期两个数量级。弧菌两个数量级。也就是说在白对虾池塘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菌类都在池塘底部。正常情况下水体中的异养菌、弧菌、芽孢杆菌的数量前期不稳定,尤其是弧菌,有实验数据显示在养殖前期弧菌的数量会有较大幅度的波动,这一点十分值得关注。而异养菌在正常情况下一定是占到总细菌数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真正了解了池塘中的一些基础数据才能使我们的养殖技术有一个坚实的根基,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基础数据为参考再结合养殖中的实际情况,就能使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思路清晰,抓纲举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