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白鳃”一例
392
切换pc版

  福建漳州市漳浦县佛昙镇一口高位池,面积1.4亩,水深1.5~1.7米,至2014年12月末养殖120多天。大约在11月末开始发现虾有时起来到水面游,但是很少死亡,下沉几天,又起来游, 检查虾鳃部附着白色物质,鳃部看起来全是白色,非常明显。
        
  2014年12月30日晚上观察池塘水质较瘦,测定水温21℃,检测水质指标,pH值8.2,氨氮0.6~0.8毫克/升,亚硝酸盐0.2毫克/升。镜检水中藻类少,少量裸甲藻、原甲藻、金藻等鞭毛藻以及少量硅藻、绿藻,有部分浮游动物。
        
  观察游塘虾“白鳃”,镜检发现鳃丝上粘附着大量黑色丝状物质(图5-6),步足和游泳足也有。根据形态和颜色初步判断附着物为丝状细菌。
        
  养殖户用“氧速保”泼洒“洗鳃”,外用苯扎溴铵和戊二醛消毒处理,游塘虾减少,“白鳃”的虾逐渐变成“黄鳃”。大约半个月后出虾,规格30多尾/斤,产量约2850斤/亩,养殖成功。
 
  分析:1、当池塘有机污染严重时,底层缺氧、酸化、底泥发臭,厌氧的丝状细菌容易大量繁殖,有时粘附在虾的鳃丝和附肢上,像本病例这样大量粘附引起缺氧游塘的情况不多见。
        
  2、本病例如果连续使用“福地安”改底,分解底部脏污、除臭,同时配合“氧速保”氧化水体中过多有机质,清洗鳃部污物,处理效果会更好。(利洋水产药店佛昙店 孙钦明提供 2015.03.26)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