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池鱼虾分体混养与普通对虾养殖效果对比
382
切换pc版
广东是对虾养殖大省,养殖面积约7万hm2,是目前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发展很快,特别是高位池养殖,产量高,相对稳定,有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南方3省对虾海水养殖产量占全国对虾海水养殖总产量约70%。但随着产业的发展,逐渐出现很多问题,制约了对虾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以下:

(1)新的病害出现,养殖风险高,养殖效益下降;

(2)过度使用渔药,增加了成本,还会造成药物残留,影响对虾产品质量;

(3)养殖技术跟不上形势,无法有效调控水质和养殖生态;

(4)污染多,对环境压迫大,严重破坏养殖环境;

(5)养殖理论滞后。本文设计一种高位池的鱼虾分体混合养殖的模式,用互不干扰的生态调控原理来保持对虾高位池养殖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并开展养殖对比实验。


1、实验和采样

1.1 实验的设计

实验时间为2014年4月~2014年6月,实验地点在湛江东里岛的湛江市千舟渔水产有限公司的东里对虾养殖基地,设实验组3个0.6亩的对虾高位池,配套2个0.6亩的石斑鱼高位池,养鱼的高位池和养虾的高位池有管道和水泵可以连接,建立鱼虾分体混养系统;对照组是3个普通0.6亩的对虾高位池。在4月2~5日实验组和对照组投入0.8cm的新加坡SIS南美白一代虾苗,每亩投放5万尾;同时投入10cm的杂交珍珠龙胆石斑鱼,每亩5千尾。对虾养殖按照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230—2005凡纳滨对虾养殖技术规范—食用虾饲养技术》操作进行;石斑鱼的养殖参考《南方海水鱼类繁殖与养殖技术》第三章龙胆石斑鱼养殖技术操作进行。

开始40~50d封闭养殖,之后每天适当排污(中央排污),实验组补充石斑鱼养殖池塘的水,对照组补充清水,石斑鱼养殖池塘补充清水。

1.2实验数据测定方法

每天监测各试验虾池的透明度,每10d总结1次取平均值。主要水化数据养殖10d后开始采样,每20d采集1次水样(用SL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中层水样)及测定养殖对虾的生长,测定氨态氮、亚硝酸盐等指标。营养盐用光电比色法测定,对虾体长用直尺测定,体重用电子称称量。

浮游植物按《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7-2007)介绍的方法进行,养殖10d后取样,每20d取样1次,多样性指数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公式估算(即:H=-∑PilgPi,其中H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S为浮游植物种数,Pi为第i种浮游植物在其总数中的相对数量)。


2、结 果

2.1 透明度比较

虾池透明度实验组变化在0.3~1.4m之间,平均0.61m (图1)。总的变化趋势是,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水体透明度逐渐降低,透明度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别不大(图1)。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1 透明度平均值变化对比


2.2 亚硝酸盐比较

实验组的亚硝酸盐变化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后期呈下降趋势,从养殖初期的0.035mg/L,到高峰期0.07mg/L,到后期回落到0.04mg/L,平均0.05mg/L;而对照组的亚硝酸盐的变化幅度较小,呈逐渐上升趋势,只从养殖初期的0.03 mg/L左右,逐渐上升到后期0.09mg/L,平均0.06,总体略高实验组的平均水平(图2)。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2 亚硝酸盐平均值变化比较


2.3 氨氮比较

在整个养殖期水体中氨氮的实验组的氨氮前期呈上升趋势,从养殖初期的平均0.1mg/L左右,到中期的高峰0.6mg/L,后期基本保持不变,平均0.45mg/L;而对照组的氨氮总体呈上升趋势,从养殖初期的0.1mg/L左右上升到后期的0.95 mg/L左右,平均0.62,比实验组的高0.17mg/L(图3)。

图3 氨氮平均值变化比较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4浮游植物

2.4.1 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

从肥塘10d后开始采样,20d一次共采样5次,一共6口虾塘共检出浮游植物15个属(种)隶属6个门(表1),其中 藻门5属;蓝藻门2属;硅藻门5属;金藻门1属;甲藻门1属;隐藻门1属。从藻类的种类上可以看出绿藻门和硅藻门种类最多,其他门类仅有一、二种。实验组和对照组早期差别不大,但到末期,对照组几乎只有硅藻门的种类存在,而实验组虽然也是以硅藻门种类为主,但还存在部分绿藻门的种类(表1)。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注 +表示该藻类不常见;++表示该藻类常见,有一定数量;+++表示该藻类常见而且数量较大,为优势种。


2.4.2 浮游植物生物量

对虾养殖池浮游植物实验组平均生物量变化在4.32×104~7.44×104cell/mL之间,平均为6.26×104cell/mL;实验组平均生物量变化在4.57×104~13.16×104cell/mL之间,平均为8.92×104cell/mL(图4)。总的变化趋势是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藻类的数量不断增加,实验组的藻类后期比较稳定,对照组一直在增加。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4 实验组和对照组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化对比副本

2.4.3 浮游植物多样性变化

对虾养殖池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实验组平均为0.482,对照组平均为0.303,总体呈现先升高,然后逐渐降低的趋势,早期实验组和对照组多样性指数类似,但在50d后对照组多样性指数迅速下降,但实验组的多样性指数只少许下降,总体实验组多样性指数比对照组高0.18。

2.5 对虾生长情况对比

养殖90d,到6月底,实验组3个对虾养殖池塘分别是亩产1,334kg、规格74尾/kg;1,634kg、82尾/kg;1,500kg、86尾/kg,2个石斑鱼养殖池塘分别是1,779kg、规格0.48~063kg/尾;1,740kg、0.43~0.65kg/尾。对照组3个养殖池塘分别是亩产1,220kg、规格85尾/kg;1,320kg、81尾/kg;1,300kg、86尾/kg。


3、讨 论

3.1 分体养殖和普通养殖水化状况对比

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透明度在合适范围,变动不大,基本相同;氨氮和亚硝酸盐都是逐渐升高,但实验组后期逐渐稳定,保持在一定范围,而对照组仍然在慢慢上升,可见实验组的生态调节能力好于对照组,随着氨氮和亚硝酸盐上升,对照组养殖的对虾有中毒的危险。

3.2 分体养殖和普通养殖浮游植物变化对比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浮游植物早期优势种硅藻、绿藻门、金藻的种类都有,到了养殖后期优势种变为硅藻们的种类,但实验组还存在大量的绿藻门的种类,对照组基本上都是硅藻门种类;实验组和对照组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浮游植物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后期实验组只少量增加,但对照组增长速度较快;实验组和对照组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先升高,然后降低,对照组后期降低的幅度比较大,而实验组的降低幅度较小,多样性指数较高。以上情况可见,实验组的浮游植物的变化较平稳,处于较稳定的状态,而对照组的变化幅度比较大,系统相对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3.3 实验结果分析

对虾的集约化养殖由于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单一环境中,和进行相同的养殖操作,所以随着养殖的进行,养殖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单一,养殖系统内适应养殖环境的物种会不断淘汰其他物种而大量繁殖,所以最终养殖的环境的多样性降低趋向单一。根据生态学原理,这种系统优点可以促进合适的物种不受限制的生长,达到高产,缺点是这种系统非常的不稳定,容易过度生长使系统崩溃导致养殖的失败。

所以实验组在对虾养殖池塘不断补充的养鱼池塘的水,由于养鱼和养虾需要不同的养殖环境,最终的优势种会很大区别,对虾的病原在养鱼池塘的环境无法生存,鱼塘的水对于虾是安全的。通过补充养鱼池塘的水,促进了对虾养殖池塘的微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抑制了优势藻类的过度繁殖,使对虾养殖池塘的微生态系统更稳定,更容易控制,优化了对虾养殖的水环境,而且完全不影响养殖对虾的正常生长。对照组只是补充处理过的海水,处理过的海水仅仅是保持养殖的水体,不会增加对虾的养殖的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对照组的养殖系统内的优势藻类处于不受控制的增长中,有因过度繁殖而大量死亡、腐败,使养殖系统崩溃危险,其后期的生态系统处在极度不稳定的状态。

3.4 经济效益分析

经90d养殖,实验组的3个对虾养殖池塘平均亩产对虾1,490kg,2个石斑鱼养殖池塘平均亩产1,759.5kg;对照组3个对虾养殖池塘平均亩产1,280kg、规格84尾/kg。由于石斑鱼还没到上市规格,不统计效益,实验组对虾养殖的效益比对照组提高14%。


4、结 论

集约化高密度的对虾养殖的水环境控制是对虾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分体生态养殖可以有效调控对虾的养殖水环境,而又不会影响的对虾集约化养殖的高产、高效的特点,而且容易操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

(作者:1 湛江市千舟渔水产有限公司;2 广东海洋大学  陈武文1  叶宁*2 腾氏水产商务网微信号:tsfish)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