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死病”主要发生在南美白对虾高密度养殖方式的虾塘,通常在水温32℃以上,养殖时间在60天以上较易发生;规格在140只/千克以下对虾较易发生。发病初期,一般每天在水面可发现已死亡的南美白对虾,随着水质继续恶化,每天在池底或水面可发现越来越多死虾,在白对虾脱壳期间为死亡高峰期,若不加以控制,死亡现象会一直持续到卖虾前后,甚至可能出现绝收现象。由于绝大部分死虾无征兆死亡,故称为“偷死病”。死虾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死虾可见黄鳃、黑鳃,有些可见软壳现象。
主要原因是养殖水体水质状况不良,白对虾的排泄物、残饵、其他有机物等在异养细菌的作用下,慢慢分解,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氮等有毒物质。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形成底层溶解氧不足,造成虾的鳃损害或中毒死亡。养殖户若没有见过这种情况,通常采取消毒的老办法,这样就耽误了抢救时机。针对养殖南美白对虾中后期出现的“偷死病”,处理方法具体如下。
1.通常自白对虾养殖开始,就要定期地改底、调水,严格控制水质,采用活菌制剂来调水,定期泼洒解毒产品,能预防“偷死”现象。
2.紧急救助时,可往水体泼洒高能氧,迅速增加水体溶解氧,泼洒解毒产品,可暂时减少“偷死”现象的发生,从使用效果来看,这是一种治标的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成本也大。
3.也可采用泼洒腐植酸钠加增氧粉的方法,进行暂时控制“偷死”现象发展,主要是解毒和迅速增加底层氧,使用效果不错,但只是暂时缓解一下,且成本过高。
南美白对虾“偷死病”作为一种由环境因子造成的病害在一些地区逐渐蔓延,有效地定期使用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控制一些指标的稳定是防止“偷死病”发生的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