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鳖是变温动物,当外界水温低于15℃时就停止摄食,进入冬眠,潜伏在池底,很少活动,不吃食,只靠消耗体内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来维持生命,到翌年春夏季出池时或开食时体重减轻8%~15%。冬眠前后,饲养管理非常重要,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龟鳖死亡、疾病发生或影响翌年正常生长。
    一、越冬前的准备
    1加强秋季饲养,促进龟鳖体质健壮:为了使龟鳖长得又肥又壮,提高越冬成活率,增加肥满度,进入秋季后,就要增加龟鳖饵料的能量或添加2%~3%的植物油,同时加大投饵量,延长投喂时间。只要有龟鳖摄食,就要坚持投喂。龟鳖亲本秋季刚刚产完卵,体能消耗较大,体质较差,此时气温较高,应投喂新鲜易消化、高蛋白饲料为好,投饲量要适中;经一段时间调养后,应加大投饲量。越冬前应加大饵料中脂肪含量、增加钙质,以便于体内积累足够的脂肪,增强冬眠期抗寒能力,有利于翌年亲本受精、产卵及成活。稚幼龟鳖则可采取池塘简易覆盖,延长生长时间,或进入人工建造的温棚,调节水温、气温至其适宜生长温度,加强投饵,提高机体抗病和抗寒能力,对有伤病的龟鳖则要加强治疗,对症下药,同时要精心饲养,增强体能,以备越冬。
    2越冬池的选择:越冬用的池塘应选择形状比较规则、避风向阳、安静的地方,池塘应保水、保肥,池塘面积可根据养殖龟鳖体重规格可大可小,1~10亩均可,水位在1.5米以上,底层淤肥深度以15~25厘米为宜,最好是壤土泥底,便于龟鳖钻泥越冬。越冬池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容易控制,水质清新无染,溶氧充足。
    二、越冬时间
    越冬时间南迟北早,华南地区11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越冬期间,龟鳖处于休眠状态,潜伏在池底,很少活动。
    龟鳖因其自身价值较高,不像四大家鱼那样越冬前并池处理,若需转塘,一般应在秋季或停食前20天前。越冬池经清整、消毒后,立即回水,培肥水质,池水透明度在30~40厘米,龟鳖放塘前应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络合碘消毒,防止体表受伤感染。若有感染还需投喂抗感染药物治疗。放养密度要适中。
    三、越冬管理
    1适时加注新水,使池塘水位保持在1.5~2米,如条件具备时,能保持越冬池池塘微流水则更佳,这样不但能保持池塘水质良好,而且还可减少控制冰冻层的厚度和增加冰下水体的溶氧。
    2室外池塘水要培肥,透明度可在25~30厘米,同时捞取池塘中的水浮莲等水生植物,增加光照面积和强度,有利于池水温度的提升,提早开食时间,同时避免死亡水生植物腐烂、沉底,消耗池中的溶氧,减少有毒物质的产生。
    3冬眠期池四周要安静,不要使龟鳖受惊,干扰冬眠。
    4覆盖地或人工控温池要做好水温、气温的调节,水温尽量调到27~30℃,并保持稳定,避免大幅度的波动,影响摄食、活动。室内空气要保持清新,龟鳖用肺呼吸,若温室时的氨气太浓将降低龟鳖的免疫力,再加之池水的恶化,溶氧降低,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增高,水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龟鳖极易患病。因此,池水的溶解氧、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是重点监控指标。可采用冲水、冲气及泼洒沸石粉、过氧化钙、微生态制剂,同时搭配吃食性、滤食性鱼类等措施加以调控,保持水透明度在30~40厘米、pH 7~85、溶氧4毫克/升以上、氨氮不大于2毫克/升。
    5坚持每天巡池,定期检测水质,观察池水变化,做好记录。冬天池塘,尤其是保温、加温池塘水的变化较快。水变一般是指池水由原来的蓝绿、茶绿或淡绿色急剧变为乳白色或暗黑色,以后逐渐变得澄清、透明,这种水体浮游植物残存极少,光合作用微弱,大量浮游植物死骸,池底有机物缺氧分解的有毒有害产物(如分子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的浓度很高,池水严重缺氧,极易造成龟鳖急性或慢性中毒,产生病害、死亡。(523912 广东绿卡实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