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以后淡水养殖池塘科学调水肥水方法详解
350
切换pc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者:山西首爱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樊博韬

  开春以后,水产养殖业又进入一年的忙碌阶段,渔民开始从投放苗种到肥水培藻,而在此过程中,笔者认为“养鱼重在调水,育苗重在培肥”,本篇从池塘水质调控入手,详细论述淡水养殖池塘科学调水肥水方法。
  
  一、春后新水不易肥的原因
  
  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清瘦会直接影响养殖对象的生长速度以及摄食能力,高密度瘦水塘则会导致鱼类厌食缺氧浮头。笔者在长期鱼病诊断过程中,针对水质清瘦不易肥作出简单总结,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清塘不彻底或底层毒害物质过多导致水体不易肥;经过一年的养殖,塘底多沉积养殖动物的尸体、未被消耗的残饵剩料、以及未被转化的排泄物等,此类物质尤在夏季高温时更易滋生有害细菌微生物,破坏水体平衡,致使肥水老化易转水,瘦水更不易肥,故需要在放苗之前先清塘然后干塘暴晒再蓄新水。
  
  ②水体杂质过大,透明度低水体不易肥;此种情况大都出现在新开挖的池塘或养殖多年的老化池塘,当水体杂质过大、有机质含量过高时,即使向水体施用再多的有机肥或肥水产品效果也不理想,原因是由于当水体杂质过多时,杂质占据了藻类生长所需的空间,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导致藻类生长缓慢或生长受阻,从而影响水体肥沃度。
  
  ③水体理化指标不正常导致水体不易肥;水体理化指标所指的是当水体PH值、氨氮、亚硝酸盐其中任意一指标升高时都会影响肥水的效果,当然水体中的理化指标还包括重金属、硫化氢、余氯等,一般检测到这些指标达到正常值时或调节到正常水平时,才能更好的体现出肥水的效果。
  
  ④水体浮游动物过量不易肥;当养殖池塘中浮游动物过多时,即使池塘原本处于肥水状态也会在短期内转化为瘦水,例如水体轮虫则是以池塘中隐藻等藻类为食,而藻类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为水体增加溶解氧的,若轮虫将水体提供溶氧的主要工具摄食掉,且繁殖数量越来越多时,此水体将长期处于缺氧状态,直接影响养殖鱼类的摄食能力和生长速度,浪费饲料,缺氧严重则有可能导致泛塘;近2年由水体浮游动物数量超标导致的泛塘事件逐年增加,在此建议养殖户正确使用调水和杀虫药物。
  
  ⑤水体缺乏营养元素不易肥;在每年春后池塘开始加注新水,由于新水本身限制性因素较多,故需补充多种微量元素以及氨基酸等,然后再投放苗种。
  
  二、肥水之前所需检测的数据
  
  笔者认为在肥水之前,养殖户应科学检测,以避免盲目投肥。在此提供以下检测数据供养殖户参考学习,首先若使用磷肥、碳铵、腐植酸钠等化肥时应注意水体氨氮以及重金属的含量有无超标;其次若使用生物发酵有机肥时应注意水体中浮游动物的数量不能过多,原因由于水体浮游动物摄食发酵有机肥的能力较强,勿要以肥水为目反而增加了水体的浮游动物数量,加剧鱼类浮头缺氧;再有如使用微生物细菌肥水是则须特别注意水体的酸碱度,例如EM菌、乳酸菌菌种更适合在酸性及中性条件环境下较好的生存,而枯草芽孢杆菌更适合在碱性7.8-8.8的条件下较好的生存,所以肥水之前检测池塘各项指标是非常必要的,以避免盲目使用肥水产品,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又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肥水药物的选择与天气的选择
  
  水质清瘦的池塘原因各有不同,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池塘,不同的水体决定施用什么样的肥水药物,例如:当水体藻类数量稀少,但大都为有益藻时,只需使用氨基酸类的肥水产品,就可在一两日内从瘦水转化为肥水,晴天中午使用效果最好;当水体以有害藻类为主时,则需先局部杀灭一部分,然后在晴天时少量多次使用有益生物菌种类的产品,重新给水体培养新的有益藻类,使有益藻类与有害有害藻类进行生物竞争占领的方法,改变水体藻相,调节水体肥沃程度。笔者建议,要想使生物菌种肥水的产品达到最佳的效果,最好在晴天中午9时-11时施用,在12时-14时打开增氧机对整个池塘进行增氧曝气,双管齐下,加快肥水的效果。
  
  四、水体肥度的灵活掌握
  
  养殖池塘水好的标准是“肥、活、嫩、爽”。“肥”指水色浓,藻类数量高,透明度20~30cm;“活”指水色和透明度经常有变化,包括日变化和周期性变化,意味着藻类种群处于繁殖旺盛期,池塘有机质循环良好;“嫩”指水色鲜嫩,藻类细胞未老化,水肥而不老;“爽”指水质清爽,水色不太浓,透明度不低于20厘米。加之定期对池塘消毒杀菌,定期投喂抗菌消炎和保肝的内服药是预防鱼病最为有效的方案。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