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地与整地
苜蓿对土壤选择不严,除重粘土、低湿地、强酸强碱外,从粗砂土到轻粘土皆能生长,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于钙质的土壤生长最好。适宜pH值6.5~7.5,盐碱含量低于0.6%,地下水位深3米以下。
整地要求深耕、耙细、耱平、播种层紧密,掌握好适耕期。中等肥力的地块可结合深翻整地,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2吨,同时施磷酸二铵15~20千克、硫酸钾5~10千克。对于两年或多年生苜蓿,开春解冻时及时用缺口耙或钉齿耙垂直于播种方向切地1~2次,深度10厘米左右,可提高苜蓿产量。
二、播种
1.选种
苜蓿的种子应选择适应本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的高产、稳产、抗病虫害、越冬性强的品种,北疆适宜种植紫花苜蓿,主要品种有:新疆大叶苜蓿、北疆苜蓿、新牧1号等品种。
2.播期
苜蓿从春到秋季均可播种,但早播扎根深,抗旱,第二年返青早;晚播扎根浅,不利越冬。一般选择春季4月上中旬播种。
3.播种方式
先用地埋铺设机械将滴灌带布设下去,滴灌带间距90厘米,埋设深度35厘米左右,选择小流量滴灌带,以减少土壤的深层渗漏。然后再播种苜蓿,一般都采用机械条播,行距为30~40厘米,播深为1~2厘米,每667平方米播种量为1~1.5千克。播后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发芽。
4.出苗
由于滴灌带埋设于地下35厘米处,通常地表10厘米不易湿润,因此苜蓿出苗需辅助灌水措施,一般用漫灌或利用微喷带灌水,达到出苗标准。
三、田间管理
1.中耕,清除杂草
每年开春期土壤表层解冻后,应及时中耕松土,促进苜蓿再生,同时清除杂草,以免影响苜蓿的正常生长及产量。危害苜蓿的主要杂草为菟丝子,目前对杂草的防治主要是通过化学除草方法,一般用2,4-D、西马津、乙氧氟草醚等除草剂。
2.灌水
苜蓿需水的关键时期是在生殖器官形成、开花期和每次收割后。两年以上的苜蓿第一次滴水应在4月中旬末下旬初,滴水量15米3/667平方米,在整个生长期内,需滴水10~12次,滴水间隔时间为7月份以前15~20天,7~8月份8~10天,9月份15~20天,每次每667平方米滴水量15~25立方米,在越冬前20天灌最后一水,滴水量15~20立方米。全生育期滴水200~250立方米。
3.施肥
开春随着中耕松土,667平方米追施磷酸二铵15千克、硫酸钾5千克。每次收割苜蓿后,随水滴施磷酸二铵20千克、硫酸钾8千克,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四、病虫害防治
1.主要病害有苜蓿锈病、霜霉病、褐斑病、白粉病等。锈病可用代森锰锌0.01千克/667平方米、氧化萎锈灵与百菌清混合剂0.03和0.05千克/667平方米、15%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
2.主要虫害有苜蓿叶象虫、苜蓿蚜虫、麦秆蝇、粘虫、蝗虫等。苜蓿叶象虫一般一年发生1~2代,主要危害花基部和叶肉,可用50%二嗪农每667平方米150~200克、8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100克进行防治。苜蓿蚜虫一般一年发生20余代,常聚集在植株嫩茎、幼芽、顶端心叶和嫩叶、花器上,可采用50%马拉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25%亚胺硫磷油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使用化学药物防治后,半月内不可放牧或刈割晒制干草)。
五、收割
苜蓿的最佳收割期应在孕蕾至初花期,也就是开花达到1/10时开始收割,最晚不能超过盛花期,既可以获得产量和营养价值较高的干草,而且不会影响再生草的产量。苜蓿为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强,北方地区一年可收割2~3次,每年最后一次收割应早于酷霜来临前20~30天,苜蓿休眠越冬前根茎需贮存一定量的营养物质。苜蓿收割时,若留茬过高,营养价值高的叶层和基层叶仍留于地面,影响干草的营养价值和降低产量;留茬过低影响苜蓿的割后再生和地下器官营养物质的积累,进而影响以后各年的产量,因此,苜蓿适宜留茬高度在5~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