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一棵”龙眼树守护长江两岸青山绿水
来自: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1-07-13
809
切换pc版

  一池长江碧水,两岸龙眼飘香。当游客乘船经过长江重庆市丰都段时,站在甲板上举目眺望,视野中捕捉到的是龙眼树绿了长江两岸,小小的金果果挂满枝头。在重庆丰都,正是这“一棵”龙眼树保护了青山绿水,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龙眼也因此被纳入丰都县“1+4+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仅为乡村振兴夯实了根基,也为库区老百姓带来增收财源。

  日前,就龙眼产业这“一棵树”是如何守护长江两岸青山绿水,笔者采访了相关人和事。

  填补了库区产业空虚化 

  库区龙眼看丰都,丰都龙眼看兴义。兴义是丰都县最早栽种龙眼的乡镇,因此也可以说,兴义是该县龙眼的发源地。“一棵树”成就了一个产业,兴义被重庆市命名为“龙眼之乡”。

  “以前,我们村种植龙眼树的村民并不多,效益也不明显。自从三峡水库蓄水后,为帮助村民特别是移民稳定持续增收,村里才大力发展龙眼产业。截至目前,全村90%以上农户家种植有龙眼树。”兴义镇杨柳村党支部书记田景平说。

  杨柳村只是兴义镇发展龙眼产业的一个缩影。在该镇长江、泥巴溪、胜利等沿江村(社区),村民也纷纷抓住移民优惠政策机遇,在长江沿线海拔300米以下集中连片栽种龙眼树。“兴义镇龙眼产业的规模发展有三次机遇,一次是2004年的移民扶贫项目,一次是2007年的绿化长江工程,一次是森林工程。”兴义镇党委书记徐红说。目前,全镇共栽植龙眼树达1万亩以上,基本形成了海拔300米以下的长江库岸产业带。

  在兴义镇的示范带动下,近年来,丰都县长江两岸的高家、湛普、名山等其他乡镇(街道),也把龙眼作为库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种植龙眼树面积近5万亩,龙眼产业也因此填补了丰都县库区产业库虚化,确保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守护长江两岸青山绿水 

  “以前,我们村所辖的长江岸线,土地上种植的都是玉米、小麦及其他作物,每年都要施用大量化肥,年复一年,不仅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还因下大雨容易水土流失滑坡,过剩的化肥被洪水冲入长江,污染了江水。”高家镇汶溪村党委书记李文龙说。

  如今的汶溪村因为在长江岸线连片栽种了龙眼树,树木葱茏,四季常青,生态环境变好了,也吸引了很多鸟儿飞来筑巢安家。在发展龙眼产业的同时,该村还把修建道路、水系等基础设施提上议事日程,一条条混泥土路纵横交错,连接到农户家中,方便了生产生活。

  汶溪村只是长江丰都段两岸村社的一个缩影。近几年,丰都县位于长江两岸的几乎每一个村社,都在海拔300米以下栽种了龙眼树,这一棵棵的果树,它们的根须牢牢扎在大地上,既保护了水土不再流失,也为为长江上游筑起了一道生态屏障,守护两岸青山绿水。

  “事实证明,随着龙眼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化,在生态保护方面,丰都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站好保护母亲河的‘岗哨’。”丰都县农业农村委主任唐代贤说,这也有力地助推了该县的乡村振兴。

  龙眼卖得好果农日子甜 

  “我们村的龙眼品种,部分是从外地引进的大乌元、玉玲珑、石硖等,具有果大核小、肉厚、清香的特点,加上比普通龙眼早熟半月左右,卖价可达12元/公斤。”田景平说。

  在杨柳村的果农中,每户都有几棵优质树种,一棵这样的成年树种,产量在50公斤左右,产值可达600元。每年龙眼采摘上市,就会有一笔稳定的可观收入。不仅如此,其他龙眼种植村社,果农的收入也占据了农业收入的大部分。如兴义镇泥巴溪村村民蒲永发家,现已栽种了大小上百棵龙眼树,大的一株可产果50至100公斤,小的可产10至30公斤,其中30%以上属于优质早熟品种,每年卖龙眼成为他家主要收入来源。

  “三分栽种、七分管养。”龙眼有大小年结果的问题,为此,各龙眼种植乡镇派技术员深入果园,对果农现场传授修枝、疏花疏果、清园、施肥、杀虫等管养技术,并对老品种进行嫁接改良,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确保了果农稳定持久实现增收。

  “近年来,全县种植龙眼的村都建立了淘宝网店,通过电商平台向外地大力推销产品。每年龙眼成熟后,线上线下销售鲜果,质优价高,果农日子也越过越甜蜜。”唐代贤说。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宝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点赏 点赞 2收藏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