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考虑拒绝塑料吸管了
来自: Viswanathan 利维坦
2018-08-01
1167
切换pc版

    利维坦按:通常,人们对于某个现象无感或表现漠然,往往是由于其不够直观——这就好比在烟盒上标有“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远不比一张触目惊心的烂肺让人过目不忘。环保这事儿同样如此,有多少人会真正将自己手中的一根饮品吸管和远在太平洋海面那浩瀚的垃圾漂浮“陆地”联想到一起呢?又有谁会觉得一根吸管或许就是远在几千公里之外一只海龟的厄运呢?

我并非一个极端环保主义者,而且觉得环保这事儿“只可感召无可谴责”(陈嘉映 语),你去超市拿了一个可以反复使用的购物袋也并不比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人在道德上存在多少优越感,或者说这根本不是优越感的事——但如果你的举动影响到了周边的人也采取了相应的举措,我认为这就是环保的胜利了。还是那句话,地球从来不需要被拯救,唯一需要被拯救的只有我们人类自身。

所以,不用吸管这事,也没有那么难不是吗?

文/Radhika Viswanathan

译/夏夜夜夜

校对/Charlene

原文/www.vox.com/2018/6/25/17488336/starbucks-plastic-straw-ban-ocean-pollution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夏夜夜夜在利维坦发布

图源:Shutterstock

最近,我在纽约一家餐厅点奶昔时,发现餐桌上的立牌写着:“觉得饮料少了点什么吗?事出有因。”

我环顾四周,看到所有服务员手中托盘上的饮料都没有配塑料吸管。这家餐厅为什么非要给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画上句号呢?

塑料禁令风头正劲。某些国家以防治海洋塑料污染之名,开始禁用各种塑料餐具、塑料瓶、塑料袋等人们用完就扔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在美国,首当其冲的就是塑料吸管。

7月9日,星巴克宣布未来一年内将在其所有分店禁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取代冷饮吸管的将是造型很像“成人学饮杯”的新型杯盖。

星巴克推出的新杯盖。图源:Medium

星巴克称,公司今年秋季将在西雅图和温哥华启用这种杯盖,并计划明年将其推广到全美和加拿大,最终覆盖全球。这一举措将使塑料吸管每年减少10亿之多。

尼古拉斯·马洛斯(Nicholas Mallos)是美国海洋保护组织(Ocean Conservancy )“海洋无垃圾”项目的负责人,他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星巴克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的决策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它证明了企业在阻止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的行动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7月1日,西雅图颁布塑料吸管禁令,这里不光是咖啡巨头星巴克的发源地,也是美国首个禁用塑料吸管的大城市。纽约也已作出立法提案,截止到2020年将全面禁用塑料吸管。马里布、西雅图、圣路易斯奥比斯波、迈阿密海滩和迈尔斯堡也在为此努力。

#弃掉吸管#也成了社交网络上的热门标签。切尔西·克林顿、尼尔·德格拉斯·泰森、罗素·克劳、汤姆·布拉迪、索娜姆·卡普尔和汤姆·菲尔顿这些名人都发出倡议:有人给你塑料吸管时,请“直接说不”。芝加哥白袜队(White Sox)、食物供应商好胃口管理公司(Bon Appétit Management Company)、阿拉斯加航空公司(Alaska Airlines)——禁用塑料吸管的美国公司越来越多,星巴克也紧随其后。但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最大的塑料吸管买主之一麦当劳不在其列。


在孤鲸(译者注:Lonely Whale,新型孵化企业,提供海洋保护解决方案)的抵制吸管宣传视频中,天文学家尼尔·德格拉斯·泰森嘴里的吸管被打掉。图源:Lonely Whale/youtube

塑料吸管无足轻重,过目即忘,似乎不是会被回收利用的东西,那为什么塑料吸管禁令会成为一种消费环保主义,还因此走红呢?

说到海洋塑料污染,吸管远非问题之首。但在所有一次性塑料制品中,吸管似乎是最可有可无的(对某些必须靠吸管才能饮用的残障人士来说除外)。积极分子们希望禁用吸管能成为一个契机,进而鼓励人们弃用塑料瓶和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

塑料吸管禁令并不能拯救海洋,但能让我们开始关注海洋中不可生物降解垃圾的含量。

我们来梳理一下目前掌握的信息。

波特兰大学里一张指示牌上写着:“把这当作最后的吸管。准备和吸管告别,像以前一样抿着喝吧。” 该校是美国首个全面停用塑料吸管的大学,其食品供应商正是好胃口公司。图源:Bon Appétit Management Company

塑料对海洋的危害为什么如此严重?


图源:WSB Radio

19世纪末,在赛璐珞问世之后,我们开始使用塑料。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袋子和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已经比同类纸制品更便宜、更方便,也更普及了。

现在,只要有食物供应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吸管的身影(顶级奢华的饭店除外)。虽然美国人每天到底扔掉多少根塑料吸管尚未可知,但据技术学网(Technomics)估计,这个数字为1.75亿。

(reason.com/blog/2018/02/06/media-legislators-activists-are-all-stic)

塑料无法生物降解,它不能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等便于二次利用的化合物。时间一长,大块塑料就会分解成微小颗粒,即微塑料(microplastics)。微塑料本身就是致癌物,而且它还容易招引其他有害污染物,与其永久性结合。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517107/)

(oceanservice.noaa.gov/facts/microplastics.html)


图源:Zachary Crockett/Vox

塑料的分解速度很慢,因此被扔掉之后,要么进垃圾填埋场,要么被冲进海里。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表明,海洋中约有1.5亿吨塑料。科学家预测,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到2050年,海里的塑料会比鱼还多。

2015年,一项关于海洋垃圾的里程碑式研究发表于《科学》杂志。该研究表明,人类每年生产的塑料垃圾重达2.75亿吨,其中进入大海的有480万~1270万吨。

(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47/6223/768)

2015年,在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座谈会上,该研究第一作者珍娜·贾贝克(Jenna Jambeck)称:“我们每生产800万吨塑料,全球每英尺海岸线上,就会有5大袋塑料进入海洋。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当时,一个吸管卡住海龟鼻子的视频在YouTube走红,点击量累计超过2600万次。

(jambeck.engr.uga.edu/landplasticinput)

我只看了一个开头就不忍心看下去了:


死于塑料的海洋生物可能是因为被塑料勒住或噎住,窒息而死。但塑料之所以这么危险,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分解时会释放出双酚A(bisphenol-A,简称BPA)等有毒化学物质。BPA具有雌激素活性,会干扰生物体内的荷尔蒙分泌,而且还致癌。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塑料会让珊瑚礁更易患病,从而导致其死亡。

(www.npr.org/sections/thetwo-way/2018/01/25/580227045/plastic-pollution-is-killing-coral-reefs-4-year-study-finds)

一项发表在《美国科学学院报》上的研究表明,有90%的海鸟都曾吃下过塑料。

图源:Bruce Bennett/Getty Images

微塑料难免会通过餐桌上的鱼和瓶里的水进入我们的饮食。但科学家尚未确定,通过饮食方式进到人体内的微塑料毒性有多大。

(orbmedia.org/stories/plus-plastic)

海里的垃圾和残骸被环状洋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漩涡)推上海滩,形成含有大量微塑料的“垃圾带”。垃圾带并非坚实的固体,它主要由能把水变成浑浊胶状物的微塑料构成。太平洋垃圾带为全球最大的海洋垃圾带,其面积大约相当于两个德克萨斯州,因而有此可怖之名——太平洋垃圾漩涡。


太平洋垃圾漩涡分布图。图源:NOAA


太平洋垃圾漩涡中密布了各种垃圾。图源:NOAA


海龟很容易陷入废弃的渔网中无法脱身,或者进食了塑料而危及生命。图源:NOAA


太平洋垃圾漩涡已经影响到了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中的海洋生物。这只不幸的信天翁死后,在其体内发现了大量其父母喂食给它的塑料碎片。图源:Chris Jordan/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

但对海洋垃圾来说,垃圾带只是冰山一角——浮在海面上塑料垃圾只占1%,它们大多都沉积在海底,深海沉积物才是微塑料的大本营。


图源:Night Flight

为什么大家都紧盯塑料吸管不放?

某些环保组织近期已将禁用吸管视为头等大事——提升公众关注度,拉拢名流要客保持站队,游说各城各州颁布吸管禁令。但有支持者称,这只是表象,环保组织的深层动机是获得人们的支持,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从而为禁用其他塑料制品铺路,因为和吸管相比,它们才是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

非盈利环保组织孤鲸在西雅图带头发起了禁用吸管运动,其执行董事邓恩·艾夫斯(Dune Ives)称:“这个活动的重点不在于吸管,而在于它能让人意识到,一次性塑料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么泛滥,我们却一直对塑料管控的重任视而不见,这个活动给了我们一个反思的契机,让我们肩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2017年9月,孤鲸发起了“西雅图无吸管”活动,联合当地商户,开始停用吸管。

“无足轻重”的塑料吸管只是新运动的表层。图源:Sean Gallup/Getty Images

艾夫斯认为,禁用吸管只是个开始,是让人们反思自己塑料制品消耗情况的第一步。和饭店老板聊天时,孤鲸成员了解到,店里塑料消耗大户是贝类和牡蛎的独立包装。艾夫斯说,“他们都问老板,‘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问得好,吸管提供了这样的契机,让大家意识到塑料污染无处不在。”

随后西雅图市长宣布禁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勺子和刀叉。该禁令将于7月1日起正式生效。而目前只适用于饭店,违规者一旦被发现,最高将被处以250美元罚款。

西雅图的成功先例令人鼓舞,加州和弗罗里达等州的一些沿海城市已在纷纷效仿。阿米·戴维(Aimee David)是蒙特雷海湾水族馆(Monterey Bay Aquarium )海洋保护政策负责人,他说:“在海洋生态所面临的威胁中,塑料吸管或许不是最严重的,但我们的确经常听到游客谈起它。这是真正能引发游客共鸣的话题,因为塑料吸管是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塑料吸管开始行动是大家都力所能及且成效看好的事情。”

而在美国东海岸,今年纽约可能会投票决定是否立法禁用塑料吸管。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已带头呼吁纽约制定相关政策,其执行副总裁约翰·卡尔维利(John Calvelli)表示,“我们才刚刚开始行动,人们也刚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菲律宾绿色和平组织制作的一头完全由塑料制成的搁浅鲸作品,旨在呼吁人们的环保意识。图源:The Good Men Project

塑料吸管禁令的效果到底怎么样?

众所周知,海洋里有大量塑料垃圾,但塑料吸管远非海洋塑料污染的最大源头。

美国海洋保护组织(Ocean Conservancy)去年的海岸清理报告汇集了全球各地的海滩清扫数据,发现海滩上最常见的垃圾是烟头,然后才是塑料瓶、塑料瓶盖、塑料包装纸和塑料袋。吸管和搅拌棒在榜单上位列第七,占海滩垃圾总量的3%。彭博新闻估计,塑料吸管大概只占塑料垃圾总量的0.03%。还有研究表明,约有46%的海洋垃圾都是废旧渔具。

(oceanconservancy.org/wp-content/uploads/2017/06/International-Coastal-Cleanup_2017-Report.pdf)

(www.bloomberg.com/view/articles/2018-06-07/plastic-straws-aren-t-the-problem)

从大局出发,认清塑料吸管禁令的本质至关重要。禁用塑料吸管实则是大幅减少海洋塑料垃圾的第一步。

那这一步的可行性到底如何呢?

图源:Count Travel

“溢出效应”(the spillover effect)这个小众理论可以一定程度上帮我们找到答案。该理论认为,人做完某件事后会受到心理上的激励,从而采取与之类似的行动。

就拿塑料吸管禁令来说吧,我们想知道人们遵守禁令之后会怎样。他们可能会变得更有环保意识——降低其他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频率,或是支持环保政策的改革,这就是所谓的积极溢出效应;但他们也有可能认为,做了这么一件环保的好事,自己就可以理所应当地享受一次耗时超长的淋浴,这属于负面溢出效应;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零溢出效应:人们只会表扬一下自己,然后跟以前一样过日子。

塑料吸管禁令的支持者当然希望它能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

希瑟·特鲁拉乌(Heather Truelove)是北弗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副教授,曾研究环境决策导致的溢出效应。她认为,我们 “对自己的行为感觉良好,但又不至于自满时”,负面溢出效应就会降到最低。

“产生溢出效应的核心在于,它需要一个外在刺激作为行为动机,”特鲁拉乌说,政府实施的禁令就是一种“外在动机”。她认为情况“不容乐观”,因为人们虽然会不再用塑料吸管,但并不会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将环保意识变成一种内在。

成为环保主义者,让环保行为发自本心——这才是促发积极溢出效应的关键。特鲁拉乌发现,在事关环保时,大多数溢出效应都是积极的。

“你去饭店吃饭时发现饮料没有吸管,这就会激起关于塑料吸管的讨论,然后你和家人也会讨论这件事,”特鲁拉乌说,“你对塑料的态度和观念就会更清晰明了,谈起这件事的频率也会更高。”

但坏消息是,我们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希望塑料吸管禁令带来怎样的溢出效应。

图源:Dino Planet

为了不让塑料进入海洋,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这可是个值得悬赏百万的问题,”蒙特雷湾水族馆(Monterey Bay Aquarium)的阿米·戴维(Aimee David)笑着说道。

现行的回收利用方案似乎算不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塑料回收利用两三次后,还想继续就很困难了。一项去年的研究表明,只有9%的塑料被回收利用了。“对于完成使命的塑料来说,如果没有设计合理、量身定做的处理方案,回收利用就相当于全世界一起做一次完全不受控制的实验,实验结束时,地球上所有主要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中累积的各类物质将多达数十亿吨。”研究者写道。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517107/)

从源头减缓塑料的累积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戴维称之为“源头减量法”,即通过塑料袋和塑料吸管禁令等政策,减少烦人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用量。

图源:TapThat

在美国之外,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已经见效。2002年,爱尔兰开始对塑料袋征税,之后该国塑料袋用量下降了94%。

要禁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很大程度寄希望于人们能随身携带金属吸管和金属餐具等非塑料制成的替代品。爱尔兰对塑料袋征税效果之所以如此显著,就是因为社会规范发生了变化。伊丽莎白·罗森塔尔(Elisabeth Rosenthal)在《纽约时报》上的文章中称写道,爱尔兰对塑料袋征税几年后,当地人已经“无法接受”使用塑料袋这种行为。

到去年为止,虽然执行力度各有不同,但已有28个国家要么禁用塑料袋,要么对塑料袋征税,而美国不在其中。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5326X17301650)

最近,英国、苏格兰、智利、印度和中国台湾都宣布,计划在未来10年逐渐淘汰一次性塑料制品。本月月初,宜家也宣布其到2020年不再销售任何一次性制品的计划。

图源:Bonnie Monteleone

尽管目前禁用塑料袋在美还未形成全国性规模,但有些州和城市已经开始行动。2014年,加州成为美国第一个禁用塑料袋的州,还有16个州随后也开始禁用塑料袋,或开始对其征税。

但除了源头减量,目前还尚缺少实际的系统规划。如何减少废弃渔具、开发可以替代塑料的材料、建立新的废物处理系统等历来已有的问题依然有待解决。

艾夫斯称,我们得“好好谈谈”如何降低人们对塑料制品的需求。

“我们都知道,不是说禁用塑料吸管就能让塑料停产,”艾夫斯说,“回收利用和废物管理固然不错,但我们必须开始要求塑料减产。”

这个任务一听就很艰巨,但戴维指出,海洋塑料垃圾才刚成为热门话题,由此而来的相关研究也透出一丝紧迫感。他说:“我认为我们还没找到最理想的解决方案。”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行动起来,做点儿实事减少塑料消耗:

去超市时自带可重复利用的购物袋,并作长期使用。

用金属容器和金属餐具代替塑料制品。如果自带杯子的话,有些咖啡店(包括星巴克)还会给你优惠几美分。

去商店购买意大利面和豆子、大米和其他谷物这些不易腐食物时,尽量一次大批量购买或是自带可重复利用的容器盛装,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用可重复利用的容器带午饭和零食,不要用塑料袋。

自带可重复利用的饭盒去饭店。大多数饭店都允许食客用自带的饭盒装外卖或打包剩饭。

不管怎么说,对塑料吸管说不(或者改用可重复利用的吸管)肯定有益无害。

编者有话说:好消息是,2013年,荷兰人柏杨·史莱特(Boyan Slat)提出了海洋吸尘器(Ocean Cleanup Array)的构想,海洋吸尘器不是使用渔网式的网状格子去拦截废弃物,而是使用漂浮栅栏(floating screen),所以不会产生鸟或海龟被缠住的问题;浮游生物则会随海流从漂浮栅栏下方通过,不受影响。该项目预计2018年中部署,到2020年全部部署,计划清除太平洋垃圾带50%的塑料垃圾碎片。

图源:The Ocean Cleanup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宝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点赏 点赞 4收藏

相关推荐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