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叶斑病发生及防治
921
切换pc版
  一、症状

  香蕉叶斑病是为害我省香蕉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它由多种真菌所引起,主要有尾孢菌叶斑病、暗双孢霉叶斑病和小窦氏霉叶斑病。

  尾孢菌叶斑病包括黄斑型叶斑病又称褐缘灰斑病和黑斑型叶斑病两种。此病先为害下部叶片,后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病斑初为米粒状或线条状、淡黄色或褐色,与叶脉平行,先见于叶北背,后发展成椭圆形或长条形、黄褐色或黑褐色,叶片反复感染,出现大量单独病斑,多年病斑汇合,引起蕉叶大面积干枯。

  暗双孢霉叶斑病又称灰纹病,引起叶面椭圆形灰褐色病斑或叶缘枯。病斑初期褐色,后扩展为中央浅褐色、具轮纹、周围深褐色的椭圆形斑;病斑沿叶缘水孔侵入,初期叶缘出现水渍状、暗褐色、新月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的病斑,后期沿叶缘联合为平行于叶中脉的褐色、波浪环纹死带,后变灰白色、质脆,雨季病健部交界处出现浅黄色的褪绿带。

  小窦氏霉叶斑病又称煤纹病,常见中、下部叶片发病。病斑褐色、椭圆形、有明显的轮纹,多发生于叶缘,病健部有明显的界限。

  叶斑病主要引起香蕉叶片大面积干枯,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导致植物早衰,严重影响果实充实、产量及耐贮性,病株果实极易腐烂。

  二、发生规律

  在我省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是尾孢菌叶斑病,田间病株可达50%-100%,叶发病高达70%。在广西、海南、福建和台湾等蕉区也普通发生,在珠江三角洲每年的4-5月初见此病,6-7月高温多雨,病情迅速加重,8-10月病害进入盛发期,11月随降雨减少和气温下降,病害发展速度减慢。此病发病的严重程度和降雨量、雾及露水关系密切。

  暗双孢叶斑主要分布于两广蕉区,小窦氏霉叶斑病则在华南蕉区均有分布,但都不如尾孢菌叶斑病发生普通和严重,病菌随风雨传播,侵入表皮引致发病,后扩展蔓延,故每年5-10月份是它们的发病流行季节。

  三、综合防治技术

  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应以栽培防病为基础,辅以药剂防治,可达到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

  1、逐步减少种植感病品种,改种较抗病的高秆品种。

  2、结合品种的高度,兼顾果园的通风透光,确定种植密度。如矮秆品种亩植200株以内,中秆品种如“63-1”、“东莞中把”等亩植150株以内,高秆品种如“威廉斯”、“巴西蕉”、“台湾8号”、“高脚遁地雷”等亩植120株为宜。

  3、冬春季清除蕉园区的病、枯叶,集中烧毁,减少初侵染源;生长期最好每月割除下部重病叶片1次,清出果园烧毁,增加蕉园内通风透光。

  4、施肥应以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水田蕉园应挖深沟,雨季及时排水,降低蕉园小环境的湿度。

  5、在病害初发期或现蕾期前1个月起应加强化学防治,可以用25%敌力脱乳油、25%必扑尔乳油、27.5%蕉丰宝乳油(本所中试产品)、23%应得悬浮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杀菌特悬浮剂(本所中试产品)、42%喷克悬浮剂、40%灭病威胶悬剂600-800倍液,喷雾3-5次,喷至叶面滴水,尽量喷及叶背,视蕉园发病情况每隔10-20天喷药1次,轮换用药,交替使用,效果最好,既可延缓抗药性产生,又可降低防治成本。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