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蟹培育成活率措施
439
切换pc版
提高幼蟹培育成活率措施 幼蟹培育是指将蟹苗(大眼幼体)培育成三期至五期幼蟹的生产过程。由于早苗培育时间早(大部分在4月上中旬),温度低,技术难度大,幼蟹成活率普遍较低(一般只有30%左右)。用温室培育早苗,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提高幼蟹成活率。 培育时间:幼蟹培育时间不宜过早,过早温度不易控制,运输困难,一般最适宜时间在4月中下旬购苗。 缩短运输时间:远距离运输,蟹苗体嫩,失水较多,会影响蟹苗成活率。宜选择较近的育苗场进苗,运输时间控制在4小时以内。 消毒:塑料薄膜、温室骨架用具、培育池等都要用水浸泡,并用漂白粉消毒。 培育水蚤:水蚤蛋白质含量高,在水中游动缓慢,生性集群易成团,蟹苗易捕捉,是蟹苗最适口的开口饲料。用水蚤培育蟹苗,蟹苗脱壳快,成活率高。一般在放养蟹苗前7-10天注水施肥,培育水蚤。也可用尿素、豆浆、猪粪混合施用,快速培育。 蟹苗选择:选择盐度在3‰以下,淡化7天以上,规格每千克12-14万只的蟹苗。用手捞取少量蟹苗,轻握成团,松手后能迅速散开的苗为好苗。蟹苗要求无杂质,无死苗,无附着物。 蟹苗投放:蟹苗到达池口后,不要直接放入池中,应先用温室池内水喷洒苗箱2-4次,待苗箱温度与温室温度一致时,再缓慢将蟹苗放入池中。 水位控制:蟹苗入池前期,水深控制在40厘米左右,随着蟹苗生长,逐步提高水位,中期加深到60-80厘米,后期加深到1-1.2米。 清除残留饲料:培育幼蟹以投喂动物性饲料为主,温室内温度高,空气不流通,随着残留饲料、排泄物增多,水质极易变坏。要定期清除残留饲料,排不出去的要用吸管吸出。 通风降温:进入5月份,气温逐步升高,白天温室内气温可达30℃以上,这时要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降低池水温度。 适时分池:幼蟹进入三期后,自相残杀的几率越来越大,要及时分池,降低池内密度,提高出池规格。 来源:江苏农业科技报 标签:幼蟹  培育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