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构建现代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
312
切换pc版
    集中展示和推广先进适用的旱作马铃薯高效优质节水栽培技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集成配套与转化,并以此为标志,推动我国马铃薯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可持续发展。7月22日-23日,农业部科技司联合种植业司在内蒙古乌兰察布举行“全国旱作马铃薯节水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 

  据介绍,目前马铃薯以其粮、菜、饲料和加工原料兼用而成为世界上继水稻、小麦和玉米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2006年已达8000万亩,几乎遍及各省市自治区,特别是西部干旱地区,为扶贫和农民增收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国马铃薯加工企业已达4000~5000家,其中万吨以上精淀粉加工企业有30余家,2006年加工能力达100万吨左右。

  农业部一直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把其作为保障粮食安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战略选择,正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科技司司长张凤桐向记者介绍说,当前,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马铃薯的总体生产水平还不高,地区间差异较大,平均单产仅14吨/公顷。科研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缺乏加工专用型品种、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不够、保鲜贮藏和加工技术不过关。为此,2003年,农业部启动了“马铃薯业发展关键技术引进、创新和示范推广”948重大滚动项目,由中国农科院牵头,组织全国主要优势科研力量围绕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些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出一大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同时结合区域特征,把引进和业已形成的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到了产业的发展中,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今后,农业部还将以产品和技术为主线,构建现代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