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蛋前期
此阶段的目标是减少各种应激,让鸡群顺利生产并迅速进入产蛋高峰期。
1、鸡群产第一枚蛋开始至产蛋期的第6或7周,为产蛋上升阶段。前两周产蛋不正常,表现为产蛋间隔时间长,产双黄蛋、软壳蛋、异状蛋和小蛋。在产蛋率上升,该 阶段每周上升很快,成倍增长,即5%、10%、20%、40%、80%。蛋重、体重增加也较快,生理上更进一步发育成熟。
2、产蛋前期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给予安宁稳定的生活环境;
(2)满足鸡的营养需要,及时增加饲料中钙的含量,由18周龄的2%逐步添加至3.5%;
(3)鸡群开产后,鸡只体重应与产蛋率同步增长,才能维持长久高产,如鸡只体重增长迟缓或停止增长甚至下降,产蛋率就会停止上升或下降,所以应注意鸡群体重及产蛋率、蛋重的变化。注意在50周龄前不要更换产蛋高峰料,并要认真执行光照制度,不得随意减少光照时间和强度;
(4)刚开产的鸡群,产蛋率达到50%的鸡群以及上到高峰的鸡群。由于开产后蛋在输卵管中旋转下行,易造成输卵管炎症,所以应在以上三个阶段投药预防输卵管炎症;
(5)产蛋鸡最佳舍温是20—25℃,一般控制在4—30℃范围内对产蛋性能的影响就不大;
(6)产蛋上升期切忌更换饲料或接种疫苗,以免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
二、产蛋高峰期
从产蛋第7周开始到产蛋的第17周,产蛋母鸡进入产蛋高峰期,产蛋率在90%左右。产蛋高峰稳定期的长短因品种、饲养管理水平不同而异,短的不足10周,长的可达14周左右,该阶段鸡的体重、蛋重略有增加。
产蛋高峰应注意的问题:
1、产蛋高峰期的鸡群如有条件可在饲料中添加1—2%的油脂,每隔10一15天饮一次电解多维,对于增强鸡群的体质,提高产蛋率和蛋重有良好作用。
2、避免各种应激因素,200日龄以后。根据当地免疫习惯,每隔1—2个月饮一次Ⅳ系,以补充抗体的整齐度。
3、提供良好、清洁的环境及优质饲料,以保证鸡群发挥最好的生产潜力,创造更高的效益。
三、产蛋后期
从产蛋18周开始到产蛋52周为产蛋后期。产蛋高峰过后,每周产蛋率下降0.5—1%,至产蛋的52周,产蛋下降到65—70%,该阶段体重、蛋重略有增加。
产蛋后期应注意的问题:
1、确保鸡群能缓慢降低产蛋率,尽可能延长经济寿命;
2、控制鸡的体重增加,防止过肥影响产蛋,并可节约饲料成本;
3、及时剔除病残及低产鸡,减少饲料浪费。补充饲料中钙源供给量,增加鸡对钙的吸收率,减少鸡蛋破损率;
4、在产蛋率低于80%的3—4周后更换蛋鸡后期饲料,采取逐步过渡方法。
四、没有产蛋高峰的原因
1、品种不纯。一些不正规的小场,用商品代母鸡和种公鸡杂交,甚至用商品代杂交,这样的鸡苗不具备杂交优势,很难达到产蛋高峰。
2、育雏期、育成期疾病的影响。如在育雏期、育成期鸡群发生过传染性支气管炎,则会有部分鸡的输卵管不发育,成为“假母鸡”。
3、药物使用不当。如地塞米松、磺胺类药物、氯霉素等直接影响生产性能或间隔影响机体的免疫机制,从而影响生产性能。
4、长期过量使用未经脱毒的棉籽饼,使生殖系统受到损害。
5、育成期由于长时间患病或营养不良,鸡群均匀度低于80%,这样的鸡群也难以达到产蛋高峰。
6、饲养条件恶劣。使鸡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这种鸡群也难以达到产蛋高峰。
五、维持产蛋高峰的要素
1、营养方面:提供优质、营养全面的饲料,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并每10一15天饮一次电解多维;
2、免疫方面:开产前注射新一支一减三联油苗和I系。产蛋高峰稳定后(一般在200日龄以后)每1—2个饮一次IV系,以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
3、饲养管理:产前驱虫,避免温度忽高忽低,不要随便更换饲料,供给充足的新鲜饮水等。总之,高峰期的鸡群要有一个安宁稳定的生活环境;
4、预防各种疾病:无论是在高峰期,还是在其它饲养阶段,都要贯彻“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只有健康的鸡群才能维持较长的产蛋高峰。